摘要:目的 評估本地區2型糖尿病人群心身障礙,了解其發生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健康評估提供臨床數據及心理社會干預措施。方法 對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焦慮自評,記錄這些患者的一般情況和實驗室檢測指標,并得出與焦慮癥顯著相關的因素。結果 ①入組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5%存在焦慮癥狀,其中輕度焦慮14.5%,中度焦慮7.5%,重度焦慮3.0%;②相關分析顯示:焦慮與年齡、BMI等均呈正相關(P<0.05-0.01)。結論 ①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血糖控制差及患有慢性并發癥的患者焦慮評分及患病率較高;②2型糖尿病患者診療過程中應注意對情緒障礙的早期篩查和評估,及時干預。
關鍵詞:2型糖尿病,焦慮,影響因素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9.7%[1],有較多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焦慮情緒發生率較高,焦慮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合并焦慮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水平較不合并焦慮2型糖尿病患者差,大血管并發癥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生率高[2],對患者不利。本研究調查本地區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焦慮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明確其影響因素,從而對2型糖尿病合并焦慮患者進行甄別,盡早干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3月~9月江西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住院部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其年齡為23~95歲,平均年齡(56.76±13.14)歲,糖尿病病程的中位數為5年,人群基本特征見表1及表2。入選標準:①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無肢體病變的患者,意識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③無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病史。
1.2方法 用定式問卷,按統一指導語完成測評,包括:①糖尿病一般情況;②選用焦慮自評量表(SAS)[3]評估患者焦慮情況,評測時間范圍為受調查者過去1w的實際感覺。總粗分的正常上限為80,(標準分為粗分之和乘以1.25,總分100)。標準分﹥50分定位焦慮癥,50~59為輕度焦慮,60~69為中度焦慮,≥70為重度焦慮;③患者實驗室檢測指標。
1.3統計分析 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正態分布采用(x±s)表示,非正態分布用四分位間距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進行logistics回歸分析和Pearson相關性分析。患病率比較采用χ2檢驗。統計過程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完成。
2 結果
2.1 200例入組糖尿病患者SAS組分平均水平為(39.8±13.1)分,標準分(42.73±11.83)分,明顯高于國內常模標準分(37.23±12.59)分,其中非焦慮150例占75%,輕度焦慮29例占14.5%中度焦慮15例占7.5%重度焦慮6例占3.0%。
2.2焦慮組較非焦慮組的BMI、糖尿病家族史比例、病程、神經肌電圖異常、眼底檢查異常、ABI異常、微量白蛋白尿增加比例、高血壓患病率、高血脂患病率、FPG、2h-PG、HbA1c顯著升高(P<0.05~0.01)。見表2。
2.3相關分析顯示,是否焦慮與年齡、BMI、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FPG、2hPG、HbA1c、高血壓、神經肌電圖、眼底檢查、頸動脈超聲、下肢血管多普勒均呈正相關(P<0.05-0.01,表明上述變量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焦慮癥的危險因素。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200例糖尿病患者焦慮發生率為25%,輕度14.5%,中度焦慮7.5%,重度焦慮3.0%,提示糖尿病人群存在較高的焦慮情緒,符合以往糖尿病人群調查。亞組分析中,根據logistics回歸分析:年齡、BMI、糖尿病家族史、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尿病并發癥焦慮評分和患病率的影響有顯著影響。焦慮組較非焦慮組年齡大,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焦慮,可能與老年人體力下降對未來充滿擔心,擔心糖尿病對健康不利,內心不能平靜有關。焦慮組的BMI升高提示焦慮組缺乏對糖尿病飲食和運動的管理,導致體重增加,也是引起空腹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焦慮比例更高,說明糖尿病患者家族會受到來自糖尿病的精神壓力,產生焦慮情緒,尤其是其他人員也換有糖尿病時,因此存在對糖尿病患者及家族進行焦慮干預的必要,研究中顯示長病程是焦慮的危險因素,焦慮組中有更高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眼底病變、大血管病變的發生率,說明焦慮可能會增加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風險。
綜上所述,上我們需要關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同事也應該關注糖尿病患者的情緒障礙,從而達到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健康。
參考文獻:
[1]Yang WY.et al[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張婭妮,孫連慶.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發焦慮抑郁情況調查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11):1546-1547.
[3]張明園,主編.精神科量表評定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4-41.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