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果酸治療中度痤瘡的臨床觀察。方法 將門診30例中度痤瘡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各15例,治療組進行果酸治療,1次/2 w,共4次;對照組夫西地酸乳膏外用2次/d,共8 w。結果 8 w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86.6%、53.3%;痊愈率分別為40%、20%。兩組之間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果酸換膚治療中度痤瘡效果確切,安全性高。關鍵詞:果酸;痤瘡;夫西地酸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青春期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皮膚病。好發于皮脂分泌旺盛部位:面部、前胸、后背,表現為粉刺、丘疹、結節、膿皰、囊腫等,嚴重時可留有瘢痕[1],可影響患者容貌、甚至是影響心理健康。痤瘡治療方法較多,療效不一。臨床上多系統應用抗菌藥物和維A酸制劑為主,但由于療程長,患者依從性差以及抗菌藥物的耐藥問題和維A酸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原因,影響治療效果。近年來,果酸煥膚作為一種的治療痤瘡手段,已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對門診接受治療30例面部中度痤瘡患者進行了果酸換膚治療和夫西地酸治療進行比較,前者效果滿意,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8月于門診治療的30例中度痤瘡患者,根據國際改良分級法[2]對痤瘡患者進行分類,判斷為中度(II級)的痤瘡作為入選病例。有粉刺,中等數量的丘疹和膿皰,總病灶數31~50個。所有患者在評價前2個月內均未接受過任何治療。將3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15例,年齡18~33歲,病程6個月~9年。治療前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期及近2個月有妊娠要求者;②近6個月內口服過維A酸類藥物或接受過放療、冷凍等治療;③繼發性痤瘡如藥物性痤瘡和職業性痤瘡等;④近1個月全身抗菌治療者;⑤近2 w內藥物治療痤瘡者,包括局部外用藥物和系統口服藥物;⑥瘢痕體質者;⑦術區脫毛或磨削、日曬傷或對光防護不夠,術區有傷口或伴發活動性單純皰疹及疣;⑧敏感肌膚者;⑨1w內術區去角質者;⑩免疫缺陷性疾病者。
1.2方法 治療組行果酸換膚治療:果酸(主要成分是甘醇酸)濃度為20%、35%、50%、70%。先用凡士林外涂口鼻唇等皮膚皺褶處,同時浸濕棉片遮蓋雙眼,專用軟刷以20%果酸為起始濃度,自上而下均勻涂于面部,皮膚角質層較厚處可酌情反復涂擦。同時啟動計時器,嚴密觀察患者面部即刻反應及溝通患者主觀感覺比如瘙癢、刺痛等;停留3~5 min或面部出現紅斑、白霜,或患者自覺刺痛及灼熱感不能耐受時,將中和液快速噴灑于面部,直至無泡沫及無感覺為止,然后用清水再次清洗面部,用專用果酸冰膜冷敷20~30 min,根據面部有無紅斑等具體情況,可酌情增加冷噴;術后外涂保濕乳液和防曬液。果酸治療間隔時間為2 w,共4次。根據患者面部反應和耐受程度,逐步延長果酸停留時間和遞增果酸濃度。對照組外用夫西地酸乳膏2次/d,共8 w。
1.3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皮損面積的大小變化、減退程度,治療前后炎性皮疹(紅斑、丘疹、膿皰)和非炎性皮疹(白頭、黑頭粉刺)的數量并計算皮損減少率及照片對比,再結合患者的主訴進行療效判定。分為基本痊愈、顯效、好轉和無效四個級別。基本痊愈:皮損減退90%以上;顯效:皮損減退≥60%;好轉:皮損減退≥20%;無效:皮損減退<20%。總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3-4]。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據,兩組之間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別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粉刺、丘疹數量減少,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6.6%、53.3%,痊愈率分別為40%、2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2例患者輕微瘙癢,給予冷噴后癥狀消失。對照組無不良反應出現。所有患者均無瘢痕、色素沉著。
3 討論
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疾病,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痤瘡患者毛囊口角質細胞不能正常脫落,堵住毛囊口,皮脂堆積,形成粉刺。如果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即可形成紅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嚴重時可留有瘢痕。痤瘡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如雄激素分泌過多,導致皮脂腺分泌旺盛;痤瘡丙酸桿菌定植與過度繁等。目前痤瘡治療主要包括藥物、物理治療等。藥物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作用周期長、起效慢、副作用大,還有耐藥性;物理治療具有易于被患者接受,不存在耐藥性及損傷等特點。
果酸(AlphaHydroxyAcid,AHA)即Q-羥基乙酸是一種有機酸,是一類自然界存在的無毒物質和相關的化合物,主要來源于各種水果,故俗稱果酸。它的分子結構簡單、分子量小、水溶性好、無臭無毒,具有強滲透性,能透過角質層被皮膚吸收,不破壞表皮的屏障功能。果酸換膚是一種最表淺、最安全的非創傷性化學剝脫術。其作用表現在能降低角質形成細胞的粘連性和角質堆積,調節角質形成過程,避免角質層過度堆積,糾正毛囊上皮角化異常,使毛囊漏斗部引流通暢,皮脂順利排出,防止皮脂堆積堵塞毛孔,同時又可抑制痤瘡丙酸桿菌的生長[5],從而有效治療痤瘡。還可增加皮膚厚度,使皮膚內的膠原及彈力纖維增加[6]。果酸換膚治療痤瘡療效確切、安全、創傷小、副作用少、操作簡捷。
參考文獻: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65-1169.
[2]黃玉成,李紅文,李雪莉,等.果酸換膚聯合強脈沖光治療痤瘡的臨床觀察[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3,46(7):515-516.
[3]羅燕.藍光治療尋常性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7):752-754.
[4]唐麗梅,張棟.紅藍光照射在基礎及臨床醫學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13,22(1):45—48.
[5]鄭小帆,吳玉清.果酸聯合LED.紅藍光治療痤瘡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雜志,2014,54(13):102-103.
[6]武燕.大柴胡湯聯合果酸治療中、重度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5,24(1):68-70.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