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甘露醇防治中晚期食管癌同時期放化療過程中出現放射性食管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66例同時期放化療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成觀察組(輔以甘露醇合劑治療)34例和對照組(輔以0.9%氯化鈉合劑治療)32例,觀察兩組治療過程中的食管急性毒性反應。結果 食管急性毒性反應:觀察組患者的食管急性毒性反應明顯輕于對照組患者,食管急性毒性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3)。結論 甘露醇防治放射性食管炎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食管癌;放射性食管炎;甘露醇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由于早期診斷的滯后,臨床上中晚期患者占60%~80%,均失去了手術根治切除的機會,放射治療是對不適合手術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并發癥最少也是最有效的非外科治療方法。放射性食管炎是對食管、氣管、肺和其他縱膈腫瘤放療過程中或放療后出現的食管非特異性炎癥反應。尤其在食管癌患者,因其原有臨床表現,往往被臨床工作者忽略,早期預防其發生,對于保證放療計劃的順利完成,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胸部腫瘤放射治療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放療引起嚴重劑量限制性毒副反應。食道是胸部放療重要的危及器官之一。與單純放療相比,同步放化療能降低食道的放射線耐受性。放射性食道炎是胸部腫瘤患者接受治療時常見的放射性毒副作用。與放射性食道炎形成的相關預測研究顯示,患者的生物標記物、臨床特征、劑量學參數、物理學參數有可能與放射性食道炎的發生機制有關。識別發生放射性食道炎的高危患者,對于制定最適宜的治療策略、減少發生放射性食道炎的風險、提高治療療效至關重要。本文著重研究2009年8月~2014年8月食管癌患者放療后出現放射性食管炎的66例病例,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并對其治療結果作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8月~2014年8月,共6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4例,年齡48~75歲,對照組32例,年齡45~74歲;所有患者均有進行性吞咽困難臨床癥狀 ,食道照影檢查提示管壁不同程度僵硬、擴張受限甚至狹窄,CT掃描提示不規則增厚,胃鏡病理結果證實為食道鱗狀細胞癌。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照射方法,6~10 MV高能X線,根據治療前食管鋇餐及胸部CT檢查結果在CT模擬定位機設野,5次/w,2 Gy/次,總劑量為60~66 Gy。同步化療在放療開始后進行,1次/w,5-氟尿嘧啶500 mg/m2順鉑20 mg/m2 共3 w。放療過程中出現放射性食管炎癥狀時,觀察組采用甘露醇合劑:20%甘露醇250 ml(石家莊四藥),慶大霉素64萬單位(煙臺只楚),地塞米松20 mg(沈陽光大)混合口服,10 ml/次,3次/d。對照組為口服0.9%氯化鈉注射液合劑:0.9%氯化鈉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慶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劑口服,10 ml/次,3次/d。
1.3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變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用秩和檢驗。
2 結果
2.1療效判定標準 放療2 w起每周對食管急性毒性反應進行評價并且記錄。食管急性毒性反應標準采用RTOG/EORTC急性放射性反應評分標準進行評價。
2.2兩組食管炎急性毒性比較 兩組病例均出現食管急性毒性反應,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食管急性毒性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食管急性毒性反應明顯輕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論
放射治療引起的嚴重劑量限制性放射毒副作用是食管惡性腫瘤治療的挑戰之一。食管惡性腫瘤照射時周邊危及器官包括食道、雙肺、主支氣管、心臟、脊髓、肋骨、胸壁、臂叢神經,這些危及器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胸部腫瘤放射治療總劑量的提升。食道是胸部腫瘤放療時不可避免的危及器官。隨著放療劑量的提升及同步放化療方案的普及,急性放射性食道炎是食管惡性腫瘤放射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急性放療毒副作用之一。
臨床上發現食管癌多為中晚期,臨床對于不能手術的晚期食管癌治療方案推薦同步放化療,進一步提高生存率、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了生存質量、減輕了患者痛苦。但是,同步放化療降低了食道對放射線的耐受劑量。胸部腫瘤最常見的為食道癌和肺癌,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表明,與序貫放化療相比,同步放化療能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總生存率。然而,胸部腫瘤同步放化療引起的副作用明顯增加,如急性放射性食道炎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同步放化療或者超分割放療可導致5%~25%的患者出現≥3級的急性放射性食道炎。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維適行放療同步聯合化療引起的≥3級急性放射性食道炎可高達22%~45%。發生嚴重的急性放射性食道炎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療、手術治療、靜脈輸液、甚至放療中止,從而降低了腫瘤局部控制率。
放射性食管炎是胸部腫瘤放療期間常見并發癥。接受胸部放療患者70%左右發生食管炎癥狀,接受放療劑量50 Gy左右,可導致所有患者發現I級放射性食管炎。我國食管癌放療劑量多在60~66 Gy,因此,多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食管炎癥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嚴重時甚至需中斷或者終止治療,導致治療失敗。
一般認為,食管癌放療相關副反應主要包括:①全身放療反應:如乏力、食欲減退,予以輸液、支持治療可保證放療正常進行。②氣管反應:多表現為刺激性干咳,或痰不易咳出,予以霧化排痰治療。③放射性食管炎:多表現為吞咽疼痛,進食后疼痛明顯,發生在放療劑量DT 20 Gy,40 Gy左右,它的發生與放射性的粘膜損傷導致局部充血、水腫、滲出、糜爛有關。臨床工作者應防范于未然,盡早予以甘露醇預防治療,盡可能減輕或者減少放射性食管炎癥發生,避免因為其導致放療計劃的暫停或者延遲。
20%甘露醇配合地塞米松、慶大霉素抗感染效果顯著,促進食道放療受損粘膜炎癥修復,從而緩解吞咽疼痛感,增加食欲,放療期間,充分攝入營養能量,增強免疫力,有利于更好地抗腫瘤治療。
臨床上對于放射線食管炎的處理治療主要為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告知發生機制、減輕患者顧慮,輕者予以觀察隨訪,重者需要配合甘露醇、激素配液口服,本研究結果顯示,甘露醇防治放射性食管炎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350.
[2]殷蔚伯,余子豪,徐國鎮,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8.
[3]呂冬婕,王瀾,韓春,等.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同期放化療所致急性食管損傷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0,30(2):185-188.
[4]周霞,王準,封威,等.自擬中藥上消合劑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學報,2008,36(5):49—52.
[5]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59-160.
[6]沈文斌,祝淑釵,李任.非小細胞肺癌放療所致放射性食管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15(3):207-210.
[7]曹棄元,李永強,陳成欽,等.五種中藥制劑體外抗輻射作用的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1994,14(1):44-48.
[8]伍方財,陳創珍,陳志堅,等.食管癌放射性食管炎相關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腫瘤學雜志,2013,(03).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