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的流行病學,為預防患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按照周圍血管病變診斷標準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共71例,對照組患者無周圍血管病變,共71例。對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進行觀察,分析引發周圍血管病變的流行因素。結果 兩組患者在性別、體重、血糖含量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血壓、脂質代謝相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P<0.05)。結論 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齡、病程、血壓、脂質代謝等,積極糾正患者脂質代謝異常、控制血壓、血脂等對預防周圍血管病變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2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臨床流行病學
糖尿病是臨床治療中常見的一種疾病,通過數據統計發現,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占的比率較高。2型糖尿病容易并發周圍血管病變,影響患者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管系統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研究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的流行病學十分必要,對影響其病變的因素加以預防,從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為了研究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的流行病學,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現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按照周圍血管病變診斷標準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無周圍血管病變,共71例,男性36例,女性35例,年齡介于41~75歲,平均年齡(64.2±2.3)歲,病程3~6年,平均病程(3.8±1.4)年,體重45~53kg,平均體重(47.5±2.3)kg。觀察組患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共71例,男性39例,女性32例,年齡介于38~82歲,平均年齡(71.2±3.6)歲,病程3~9年,平均病程(4.8±1.2)年,體重43~68kg,平均體重(53.5±3.1)kg。其中患者的性別、體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與病程具有統計學意義的(P<0.05)。
1.2方法 為兩組患者建立信息庫,錄入患者姓名、性別、病程、體重等,測量并記錄血壓等指標。對入院患者采取抽取靜脈血5ml,采血前24h禁止食用高脂食物,進行空腹采血,采血部位多為前臂肘窩正中靜脈,使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的AU2700生化分析儀對血液樣本進行檢測,離心時間約為5min,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上機檢測[2]。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體重、血壓、脂質代謝情況與血糖含量。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體重、血壓、脂質代謝情況與血糖含量:兩組患者在性別、體重、血糖含量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血壓、脂質代謝相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治療中常見的一種疾病,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容易引起并發癥,其中病變發生率最高的是周圍血管病變,影響人體組織結構與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性[3]。通過數據統計發現,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占的比率較高[4]。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主要是指以下肢為主的外周大、小動脈粥樣硬化,在臨床癥狀中常伴隨著高血糖、脂質代謝異常、血液流變學改變等,影響患者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管系統等,甚至導致患者致殘,并隨著患者的年齡與病程的增長而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其臨床流行病學特點具有巨大的醫學意義[5]。
本研究結果充分表明患者的年齡、病程、血壓、脂質代謝等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的因素,在臨床治療中應該予以重視。在找到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后,應該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的患者采取相應的措施,嚴格控制患者的日常飲食與用藥,降低患者的血壓和血糖,同時其與患者的性別、體重與血糖含量的關系不大[6]。本次研究中發現2型糖尿病產生病變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血壓疾病促進血小板釋放生長因子,損壞患者內皮細胞,導致細胞、脂質代謝等方面的異常,最終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其中患者的脂質代謝異常主要表現在患者的血管壁出現泡沫細胞、血管粥樣形成斑塊等[7]。在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引起的死亡率比重較高,血清顆粒中的脂蛋白能夠逆轉患者的膽固醇,阻斷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在治療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中可以通過降低患者的血清顆粒中的脂蛋白,達到預防的效果[8]。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齡、病程、血壓、脂質代謝等,與患者的性別、體重與血糖含量的關系不大,積極糾正患者脂質代謝異常、控制血壓、血脂等對預防周圍血管病變有重要意義,為預防患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楊維娜,王璇,藍茜,等.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1):73-76.
[2]張學敏.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3):166-166.
[3]涂靜,袁剛.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14,31(1):52-54.
[4]賈睿博,詹曉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22):10304-10307.
[5]張開容,陳石紅,譚貴基,等.2型糖尿病各并發癥及影響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7):13-14.
[6]肖震.2型糖尿病誘發周圍血管病變的流行病學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4(20):120-121.
[7]高清歌,祝超瑜,魏麗,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5,23(3):203-206.
[8]孫建璞.硫辛酸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合并周圍神經病變患者8異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影響[D].河北醫科大學,2015.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