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穴位按摩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方法 4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按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毎組20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每天進行穴位按摩;對照組只進行常規的護理。結果 干預前兩組間汗密頓焦慮量表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HAMA評分低于干預前得分(P<0.05),且低于對照組得分(P<0.05)。結論 穴位按摩可以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焦慮狀態。
關鍵詞:穴位按摩;原發性高血壓病;焦慮狀態
原發性高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也是全人類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在我國,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患病率目前呈上升趨勢。它的發病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生物學、遺傳以及心理社會因素等,其中對血壓影響較大的方面是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情緒障礙,王慧[1]發現,64%的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伴有焦慮狀態,應引起高度重視。為了減輕高血壓病患者的焦慮狀態,從而促進疾病的康復,本研究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焦慮狀態,運用穴位按摩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7月~9月選擇在我科住院的原發性高血壓病并伴有焦慮狀態患者40例。入選條件:符合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中醫診斷標準,采用汗密頓焦慮量表測評達14分以上者。排除標準: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腎、精神病患者及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者。依據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觀察組中男7例,女13例;年齡(66.3±13.6308)歲,病程(12.675±9.1713)年。對照組中,男5例,女15例;年齡(68±9.9525)歲,病程(10.06±6.1941)年。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等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入選患者均予心血管內科常規處理,并根據病情進行對癥治療。
1.2.1觀察組在給予病房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同時,進行7~10d持續的穴位按摩干預。按壓穴位:頭部取百會、印堂、頭維、上星、攢竹、鳳池、風府、降壓溝,上肢選取內關、合谷、曲池,下肢選取陽陵泉、太沖。每個穴位給予點按2min;刺激強度:對于年老體弱者手法可稍輕,身強力壯者可適當加重。操作前,將患者調整于坐位,操作者先用一指禪法推法按摩面部穴位,自下而上,來回4次,再重點按壓所遇穴位每穴2min;至頸部改用三指拿法,沿頸椎兩側拿至大椎兩側,重復3~4次,點按2min鳳池、風府穴后按摩耳背降壓溝以局部紅熱為度;上下肢穴位以點按為主。
1.2.2對照組除不給予穴位按摩干預外,其他治療和護理均等同觀察組。
1.3測評方法 所有納入對象入院的第一天均采用汗密頓焦慮量表進行測評。之后觀察組進行穴位按摩干預,干預 7~10d后兩組進行第二次測評。測評時,測評工作人員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對于不能準確理解條目內容或視力不佳者可予念給患者聽,避免使用提示性或暗示性語氣或表情。
1.4評價指標 焦慮改善評定標準[2]根據HAMA減分率[減分率=(治療前分數-治療后分數)/治療前分數×100%]評定療效,已知HAMA減分率≥75%或HAMA≤7分可判定為臨床痊愈;50%~74%可視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5%為臨床無效。痊愈、顯著進步可合計為總有效。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 40例患者HAMA得分均在14分及以上,肯定有焦慮。、觀察組HAMA平均得分(14.75±0.78)分,對照組HAMA平均得分(14.8±0.8335)分。
2.2兩組干預前后HAMA評分比較 干預之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HAMA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HAMA評分比較干預前明顯下降,而且顯著低于相應時間測評對照組的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對照組干預前后HA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焦慮是一種內心感覺緊張不安,似乎預感到即將要發生某些不好的狀況,又很難應對的不痛快情緒,臨床主要表現為胸悶、心悸、緊張、頭昏、睡眠障礙、入睡困難等[2]。中醫認為高血壓產生的原因,與情緒激動,虛損內傷以及飲食失調有緊密的關系。這些因素均可導致機體氣血不調,陰陽失衡。其主要影響的靶器官是肝臟和腎臟,再加上體內產生的風、火、痰、瘀等即可引起各種臨床自覺癥狀,如頭暈、頭痛、心慌、胸悶等。研究發現中醫穴位按摩手法特別適合慢性進展型高血壓,對減輕自覺癥狀有顯著效果。患者應該堅持按摩手法練習,通過刺激神經和體液調節,增強大腦調節機制,減低小動脈的張力,從而起到降壓效果。
穴位按摩通過刺激機體某些特定的穴位,來激發機體的經絡之氣,從而達到舒經活平衡陰陽、祛邪扶正的效果。因此,可以明顯的減輕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焦慮狀況。穴位按摩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對于人體某些穴位,運用特殊按摩手法,通過局部刺激,可疏通經絡,增強人體免疫能力,進而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穴位按摩方法可調節臟腑功能,通過按摩穴位可疏通經絡、通達氣血、調整陰陽,使血壓趨于正常[3]。研究發現, 按摩某些特定穴位,可起到調節神經系統及體液因子的作用,從而使阻力血管擴張而達到降壓目的[4]。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通道,具有聯系機體臟腑枝節,溝通上下內外的作用。本研究所選取諸穴位中,百會、內關等穴具有通脈活血、寧心安神之效;合谷與太沖相配,中醫稱之為“四關”,同時按摩可加強二者各自功效,稱為“開四關”,起到清心開郁之目的;點按陽陵泉可起到解郁、疏肝、利膽之功效,點按頭維、上星、攢竹、鳳池、風府穴位可即可減輕患者頭暈、頭重及頭痛的癥狀。按摩太陽、 百會、風池等穴位,可以通過調整微血管的舒縮作用以解除小動脈痙攣,從而疏通氣血、調節陰陽,對高血壓病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作用[5]。通過對相關穴位按摩,使身體動,經絡通,臟腑活,氣血行,緩解精神緊張,清除動脈痙攣,多調節全身陰陽之偏盛偏衰有重要作用[6]。穴位按摩是一種適合可用于日常保健的防病治病方法。其無創傷、無痛苦、無副作用,是一種自然的養生治病方法,對于崇尚安全、便利的現代人來說,穴位按摩是一種十分簡單、直觀、便于操作的保健治療手段,不受時間、地點、經濟等條件的限制,而且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非常實用。
本研究中觀察組接受7~10d的穴位按摩后,焦慮狀態比干預前顯著改善,且焦慮狀態相對于對照組效果改善明顯。這說明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焦慮狀態,穴位按摩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所取得結果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所選穴位本身可以達到降壓目的,可緩解部分患者由于長期的降壓效果不理想而引起的焦慮狀態。②穴位按摩所選穴位后,可即刻使患者達到寬胸理氣,醒腦明目的作用,效果直接,可以減少患者焦慮發作的時間。
本組穴位按摩可以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患者自行按摩,操作簡單,只要患者持之以恒,就會得到很好的效果,臨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慧.高血壓患者80例心理狀況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3,18:2614-2615.
[2]蘆愛君.甜夢膠囊治療焦慮綜合征282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2009,4(3):187-189.
[3]陳蓮,李貞培.單味中藥配合穴位按摩治療原發性期高血壓病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7):834.
[4]張慧敏,費宇彤,時宇靜,等.針刺\"百會\"\"太陽\"改善局灶性腦缺血腦微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動態觀察[J].針刺研究,2006,31(2):67-72.
[5]鄭沛儀.穴位長時間刺激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1,8(10):73-74.
[6]儲秀云,余希文,李元紅.穴位按摩對高血壓患者焦慮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3,7(26):166-167.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