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存在心理胰島素抵抗(psych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PIR)的糖尿病患者進行醫護-患者家屬聯動的干預模式,觀察干預效果。方法 依據指南的相關內容,根據PIR調查結果,建立醫護-患者家屬聯動的干預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觀察干預前后患者PIR抵抗程度。結果 針對患者PIR原因制定干預方案,建立了醫護-患者家屬聯動干預模式,干預后PIR的患者例數及比例較干預前明顯減少。結論 醫護-患者家屬聯動的干預模式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胰島素抵抗。
關鍵詞:糖尿病;心理胰島素抵抗;干預
心理胰島素抵抗(psych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PIR)是指在接受胰島素治療時存在的心理障礙[1],PIR的存在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達標。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PIR發生率為22.2%[2]。為解決該問題,課題組建立了醫護-患者家屬聯動的干預模式,并對效果進行評價,為臨床存在PIR糖尿病患者提供可行性干預方案和臨床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部就診的糖尿病患者及其1~2名家屬,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1999年WHO和1997年ADA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目前正在使用降糖藥物控制血糖治療;③患者及家屬愿意接受調查和干預。排除標準: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1.2方法 采用問卷的方法調查PIR發現不愿意接受胰島素治療的前2位原因分別為:擔心胰島素有成癮性和低血糖[2],根據《2013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2011版》的相關內容制作健康教育資料,建立醫護-患者家屬聯動的干預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評估干預后PIR的改善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和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干預前后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健康教育資料 ①\"胰島素注射技巧\"內容包括:胰島素類型、胰島素注射筆、注射針頭選擇、注射部位選擇、胰島素注射的相關問題;②\"胰島素治療手冊\"內容包括:胰島素使用人群、使用胰島素是不是說明病情更嚴重了、為什么打胰島素不會成癮、胰島素可以口服么、注射胰島素很麻煩嗎、什么時間注射、使用胰島素的注意事項、正確應對低血糖、你知道正確的注射部位嗎、規范胰島素注射標準9步驟、胰島素注射其他注意事項、不規范注射-針頭重復使用的弊端、如何儲存胰島素;③\"低血糖\"資料內容包括: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的診斷及分類,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糾正低血糖的方法,如何預防低血糖,無癥狀性低血糖。
2.2醫護-患者家屬聯動的干預模式的建立 依據制作的患者教育資料,由醫生向患者家屬及患者講解使用胰島素的必要性,護士向患者家屬及患者介紹胰島素注射的技巧、注意事項及低血糖相關知識,患者家屬協助患者克服PIR。
2.3干預前后PIR改善情況 干預前共有20例糖尿病患者存在PIR,占22.2%,干預后共有9例存在PIR,占10%,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見表1。
3 討論
眾多資料顯示PIR阻礙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達標,然而干預模式有待進一步改善。范章云等[3]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對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增強了堅持胰島素治療的信心。李春英等[4]對存在PIR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結果發現胰島素干預組干預后對增加注射胰島素次數態度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改變。有研究對PIR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采用合理的健康教育處方及康復指導,促進了患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5]。但目前糖尿病患者PIR干預方案多采用醫護人員為主動,患方被動接受的方式,此種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接受胰島素的程度,但醫院單方再好的糖尿病教育方法也只能讓患者\"知道\",而讓患者真正\"做到\",單純依靠院方醫護人員的教育都是不現實的。一些為了達到\"做到\"目的的糖尿病教育方式如電話隨訪等由于工作量大等原因難以真正長期施行,目前的干預模式有待進一步改善[6]。
有資料顯示患者家屬參與式教育管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不良飲食行為,從而延緩疾病的發展[7]。蘇運輝等[8]采用患者家屬參與的方式對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認知、態度、技能、習慣改變等因素均有明顯改善。另有資料發現家屬作為監督者身份參與的糖尿病教育可顯著提高患者的依從性[9]。患者家屬參與的模式增加了患者的主動性和心理歸屬感,使患者心理上更易接受,提高了管理效果,本研究發現醫護患者家屬聯動的模式有助于提高PIR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對胰島素的認知水平和使用胰島素的幾率,減少低血糖的風險,從而增加糖尿病治療的達標率。
本研究針對糖尿病患者PIR的原因針對性的建立醫護-患者家屬聯動的干預模式,結果發現干預后可明顯減輕PIR的發生率,為臨床存在PIR糖尿病患者提供可行性干預方案。
參考文獻:
[1]Korytkowski M. When oral agents fail: practical barriers to starting insulin[J].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2,26(Suppl3):S18-24.
[2]何志瓊,徐琴,練壽英,等. 糖尿病患者心理胰島素抵抗調查[J].醫學信息,2015,28(33):41.
[3]范章云,陳書, 艾郭莉. 健康教育路徑在心理性胰島素抵抗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113-114.
[4]李春英, 陳淑芹, 臧萍. 心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8):29-30.
[5]牛麗華, 田靈.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島素抵抗及護理[J].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1):55-56.
[6]賈蕓, 騰香宇. 糖尿病患者自強管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5,5(2):29-30.
[7]張得時,關向東, 梁云芳, 等. 家屬參與式教育管理對糖尿病患者不良飲食行為的影響[J]. 現代臨床護理,2013,12(9):24-27.
[8]蘇運輝,周四萍,梁云芳, 等. 家屬參與的糖尿病教育中認知、態度、技能、習慣改變與血糖控制的關系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4,3 ,52(7):116-119.
[9]于文,韓靜, 孫迎俊, 等. 建立家屬參與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教育新模式[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4(2):85-89.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