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在眼科開展品管圈活動,解決目前我科臨床存在的住院患者眼藥水使用正確知曉率偏低的問題。方法 通過組建彩虹圈,充分發揮圈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并隨機抽取品管圈管理活動之前的患者200例納入對照組(干預前),隨機抽取品管圈管理活動之后的患者200例納入實驗組(干預后),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臨床滴眼藥水不能規范使用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方案,實施改進措施及效果評價。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住院患者對滴眼藥水的正確知曉率的心理疏導、滴眼藥水間隔時間不符、滴漏、擅自停藥、滴眼藥水注意事項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平均知曉率提高了17.28%,培養了圈組成員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了科室的團隊凝聚力而且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遵醫意識、主動咨詢和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均有明顯提高。結論 相較于傳統的宣教,將\"品管圈\"應用于眼科住院患者眼藥水正確使用的宣教中,不僅能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促進患者健康,而且能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主動性,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利于護理團隊文化的建設。
關鍵詞:品管圈;眼藥水;正確
品管圈亦稱持續質量改進,是在自愿的原則下,由工作性質相同的人員組成的組織,其組建的目的是通過定期的選題會議和活動并進行討論,運用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解決存在的問題[1-2]。對住院患者進行如何正確滴眼藥水的健康教育是眼科開展優質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點眼藥水是眼科患者最重要的治療之一,正確的方法能提高局部藥物的濃度,持續時間長,治療效果優于全身用藥[3-4]。行全面有效的指導,采取正確的滴眼藥水的方法不僅能達到治療作用,同時也可避免某些全身用藥治療眼病帶來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痛苦[5]。已成為護理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品管圈活動QCC是以全員參與的方式,持續不斷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場所,提高護理質量的工作方法,從尊重人性出發,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員工自動自發地參與管理活動,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6]。2014年3月~8月,我科將QCC應用于提高住院患者滴眼藥水正確率取得滿意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納入標準 ①住院患者;②年齡≥16歲;③意識清楚;④愿意配合調查,能讀懂調查問卷;⑤住院天數≥3d。
1.1.2排查標準 ①意識障礙;②有精神疾患,交流有障礙的患者;③不愿參與的患者。
1.1.3對象 對照組:2014年3月~5月入住我科患者200例,年齡16~80歲,平均56.5歲,文化程度最低小學,最高大專,住院天數3~15d,平均8.2d。實驗組:2014年6月~8月入我科患者200例,年齡16~78歲,平均53歲,文化程度最低小學,最高本科,住院天數3~16d,平均9d。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住院天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組圈 護士自愿成立QCC小組設立圈名為\"彩虹圈\"。圈長有我科組長擔任,輔導員由護士長擔任,另有圈員7人。圈長負責對活動進度進行統一管理和統籌安排,輔導員負責對整個品管圈活動進行監督指導;圈員參與每個步驟的實施及輪流負責某一步驟的計劃安排[7]。
1.2.2主題選定 運用頭腦風暴法討論并確定活動主題,根據內容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給予評分[8],按照總分高低排序,將排序首位確定彩虹圈活動主題為\"提高患者正確滴眼藥水有效率\"。
1.2.3擬定活動計劃 QCC歷時6個月(2014年3月~8月),每2w活動1次。第1個月主題選定;第2個月制定計劃,現狀調查;第3個月設定目標,原因分析,制定對策;第4個月組織實施與檢討;第5個月效果確定;第6個月檢討與改進,最后進行資料管理。
1.2.4現狀調查 自行設計患者滴眼藥水情況問卷,由責任護士負責分發和回收調查問卷,調查回收率100%。調查2014年3月~5月住院患者200例(對照組)確定最主要不規范用藥的原因:心理因素、間隔時間不符、未按規定劑量、漏滴、用藥的注意事項;因此,本圈著重研究及減少以上原因導致的滴眼藥問題。
1.2.5要因分析 全體分析討論影響住院患者滴眼藥水不規范的因素,通過繪制魚骨圖得出幾個要因:患者知識缺乏,老年患者多等特殊群體接受能力差,護士責任心不強,專業知識缺乏,宣教不及時,醫師醫囑不規范[9]。①患者因素:⑴心理因素:對滴眼藥水的和拒絕心理治療效果持懷疑;⑵知識缺乏:對眼藥水的相關知識掌握不全未按要求導致藥效減弱;②醫護人員因素:⑴護士責任心不強;⑵自身業務水平不足,對專科用藥知識了解減少,不能有效指導患者;⑶少數護士溝通技巧缺乏,對一些特殊群體如年老者、記憶力差者宣教不到位;⑷醫生開具醫囑不規范:查房時管床醫生已口頭告知患者停滴某種藥水,但醫囑仍然運行;有時已減少滴眼藥水的次數,醫囑未及時更改[10]。
1.2.6 制定并應用PDCA方法進行改進措施。
1.2.6.1患者方面 首先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宣教,采用集中宣教及個性化相結合,克服患者對滴眼藥水的的誤區。講解藥物的作用并解釋局部用藥的優點,局部藥物濃度,作用時間延長,可避免全身使用所帶來的不良反應,使患者認識重要的治療作用。入院時發放宣教手冊,觀看宣教片,對文化程度低、記憶力差老年患者,在眼藥水的藥盒上標注順序,責任護士滴眼藥水到位。出院時向患者發放出院聯系卡便于咨詢[11]。
1.2.6.2醫護方面 ①制定滴眼藥水的管理流程,加強管理。做好雙人核對,做到\"發藥到手,滴入到眼,滴入到眼\";②責任護士在入院后,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對知識接受能力,制定個性化宣教,對藥水進行標識.針對不同患者給予相應的指導,提高教育效果。合理安排教育的時間,注意教育的時間和內容的科學結合[12];③責任護士跟隨查房,隨時了解管床患者的治療計劃;④規范醫師醫囑;⑤加強護士業務水平學習,將專科的健康教育知識培訓納入繼續教育培訓內容,作為必行課程。
1.2.6.3管理體制 QCC成立專項自控組,責任護士每日自查患者眼藥水用藥情況質控小組成員每日不定期抽查。圈長每周抽查,每半月集會對檢查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整改措施,在科室例會中將檢查結果進行分析,針對重復普遍出現的問題,組織全員進行討論,分析原因,制定持續改進策略。作為下一循環中重點,檢查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13]。
2 結果
經過PDCA循環后,兩組患者對正確滴眼藥水的知曉率比較,達到預期目標,見表1。
3 討論
正確的滴眼藥水是眼科護理工作健康教育的一項重心任務,如不能按醫囑用藥,用量不足,不僅達不到療效,而且增加患者痛苦,然而工作中由于護理人員、患者、資料等多種原因導致正確滴眼藥水有效率低下,已成為我們必需解決的重點問題。護士是患者及家屬健康宣教的主要實施者[14]護士提高宣教及指導,能有效的使眼科患者正確滴眼藥水,提高治療效果。
本文開展QCC,不但有效提高了正確率,并且在活動過程中調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激發了護理人員的學習熱情,實現自我價值。無形中加強了團隊之間的溝通和默契,增加集體榮譽感[15]。
4 結論
4.1品管圈工作方法的應用,使護理管理工作更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
4.2品管圈活動應用于眼科患者滴眼藥水的宣教中,通過品管圈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分析原因并制定改進措施,不僅能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而且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滴眼藥水正確率,促進患者健康。
參考文獻:
[1]張建林.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滿意率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07,17(1):92.
[2]邢文英.QC小組基礎教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25.
[3]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3-177.
[4]吳鐘琪.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M].第4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20-285.
[5]羅鳳萍.眼科患者滴眼藥水治療的護理體會 [J].吉林醫學,2012,11.
[6]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動在護士長查房中的應用與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7,7(5):55-56.
[7]于水,顧巖.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中的應用[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8.
[8]方桂珍.在護理人員中推行品管圈活動的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 2013,19:19.
[9]楊柳,程丹丹,徐麗.品管圈活動提高住院患者自備口服藥有效服用率[J]. 護理學雜志, 2013,8(28):1.
[10]白月玲,馬雙蓮.護士臨床用藥中的安全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06,6(4):14-16.
[11]丁小偉,王琳琳.心內科實施服藥到口流程管理初探[J]. 護理學雜志,2012,27(8):49-51.
[12]李英杰,董俊平.健康教育內容及方法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64.
[13]王曉媛,黃英.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藥狀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7,22(15):41-42.
[14]趙繼軍,崔靜.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3-384.
[15]陳鵬,安志潔.品管圈活動提高癌癥疼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及滿意度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 (6).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