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初級創傷救治培訓在全科醫師教學中的作用,為提高全科醫師的應急救治能力打下良好基礎。方法 選取2012級全科醫學本科生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接受PTC培訓組),對照組(進行傳統創傷教學),對兩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并采用SPSS17.0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通過理論考試、操作考試、提高臨床處理能力及協作能力等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初級創傷救治培訓提高了全科學生的院前急救能力和靈活運用臨床思維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創傷救治;全科醫學;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交通事故、地震、洪澇等災害等引發的大量創傷事件是極為嚴重的社會和醫學問題[1]。據我國臨床統計顯示,在14~40歲年齡段的人群中,創傷是主要死因。初級創傷救治(PTC)培訓的根本目的是為救治突發事件中的受傷者提供快速、有效的創傷治療措施[2,3],此培訓是通過模擬事故現場,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國際化的操作[4]。
2011年6月2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建立全科醫師制度,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在我國初步建立起的全科醫師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國家發改委等部委提出從2010年起,連續3年在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免費定向全科醫學生培養工作,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5]。
目前全科醫學教學中因部分患者不配合臨床教學,學生見習機會少,在臨床工作中缺少直觀面對患者的經驗,所以影響臨床教學質量。高等教育要求重視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引。現行全科醫學教學還在使用\"填鴨式\"教學,講授模式比較僵化,多注重知識點的學習,師生之間互動較少,缺乏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6]。
利用PTC培訓模式彌補上述教學中的缺點,使學生熟練運用規范化、標準化的創傷救治原則,在全科醫學教學中應用PTC培訓模式,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師資選擇 已取得PTC講師資格并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
1.2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2010級訂單定向培養的全科本科學生,共60人,隨機分為兩組,30
人接受PTC培訓,30人未接受PTC培訓。
1.3方法。
1.3.1理論教學 觀察組在PTC培訓前后分別進行理論考試(選擇題40道),收回有效問卷30份。對照組未接受PTC知識培訓,課后同樣理論考試,收回有效問卷30份。PTC培訓主要包括氣道管理(A)、呼吸管理(B)、循環管理(C)、神經損傷程度評估(D)、全身檢查(E)。
1.3.2情景模擬教學 依據PTC培訓的內容分別模擬不同的情景創傷病例,準備好所需各種教具(包括頸托、氣管插管設備、吸引器、血壓計、胸腔閉式引流器械等),利用模擬人進行操作,教師先進行演示,分別進行角色分配(接診醫師、助手等)。以五人為一小組,進行各種現場模擬演練,分別讓學生擔任各種角色,使每人都能熟練獨立操作,操作后小組討論,指出不足。教師最后進行點評、歸納總結。
1.3評估教學效果 在PTC理論和操作培訓完成后,對二組學生進行理論考(試選擇題40道)和模擬現場操作能力考核,評價教學效果。
1.4統計學處理 所采集的資料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兩組學生測試題成績(滿分100分:操作50分,理論50分)比較,見表1。
2.2觀察組學生對培訓效果的評價,見表2。
3討論
3.1PTC培訓模式有利于提高全科學生的院前急救能力 PTC培訓為師生互動式教學,先進行理論課程學習,課程結束后馬上進行情景病例模擬,在情景模擬教學中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臨床病例的綜合處理能力。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相對于對照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顯著提高,并且觀察組學生培訓后相對于培訓前理論考試成績顯著提高。現場模擬考試的內容包括初級評估中講授的內容:氣道管理(A)、呼吸管理(B)、循環管理(C)、神經損傷程度評估(D)、全身檢查(E)[7]。通過模擬各種創傷患者的現場,進行院前初步急救,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次損傷。讓學生熟練掌握偶見臨床意外場景的處理,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國際化的操作,爭分奪秒,做到臨場不慌,通ABCDE點進行有效的系統化全身評估,找出最威脅生命的傷害,果斷施救,并減少其他損傷。培養學生的院前急救能力。
3.2模擬必要的場景與病例結合的教學法有助于將培訓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模擬必要的場景和各種復合創傷病例與傳統的模擬教學不同,通過設定不同的角色讓學生融入到現實中,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傷情評估和在最短時間內妥善處理病情,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并且因學生輪換不同角色,參與的積極性高,臨床操作能力增強。小組每人輪換不同角色進行急救后,小組進行討論,大家自由發言,評估每個人操作時的優缺點,如何改進,討論結束后再重新轉換角色練習,最后做到每個病例急救操作都熟記于心。在操作和討論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大為提高,課堂氣氛活躍。根據考核結果,操作和理論考試成績表明觀察組學生的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說明了PTC培訓課程對學生教育的優越性。
3.3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改變為師生互動教學,有助于提高全科醫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 PTC培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師生互動教學,在改變場景和角色中演習院前急救,使學生有新鮮感,易于接受新知識。運用學生對隊友的評價,開拓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比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3.4 PTC培訓模式有助于提高全科醫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PTC培訓中以5人為一組為單位進行情景病例模擬訓練,在模擬訓練中使用合理的分工和默契的相互配合,通過團體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操作后互相交流心得,糾正缺點,發揮別人的優點,使臨床思維和操作技術能力快速提高。也體現了團隊協作精神。
4結論
院前創傷救治是急救工作中的最重要的環節,做好院前創傷救治可減少患者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率。在全科醫師的教學中不僅要掌握理論問題,還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臨床操作技能。結合現場示范講解及演練的教學方法,明顯提高創傷救治培訓的教學效果,很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會民,寧宗.PTC培訓項目對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11(10):191-192.
[2]Amiri H,Gholipour C,Mokhtarpour M,et al.Two-day primary trauma care workshop:early and late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J].Eur J Emerg Med,2012,14(23):58-59.
[3]Vafaee Najar A,Khabbazkhood M,Alidadi-Soltangholi H,et al.Investigating the relative risk factors of injuries caused by accidents on roads in the mashhad area in 2007[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1,13(8):530-536.
[4]張海濤,郭建英,吳紅梅,等.借鑒災害醫學教育國際化標準培養我國實用性災害醫學人才[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9):1061-1063.
[5]王柳行,辛程遠.農村定向全科醫生免費培養工作的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1(12):153-154.
[6]劉超,闋蘇,何曉曉,等.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及其在麻醉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2011,10(2):216-219.
[7]魯開智,易斌,國斌.設定病例在心肺復蘇模擬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9(5):660-661.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