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經皮臭氧介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方法 對136例行臭氧介入髓核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做好心理護理、積極全面的術前準備,術中熟練的配合,術后精心護理和出院指導。結果 術后3個月隨訪,110例癥狀明顯減輕,優良率81%,19例癥狀有改善,總有效率95%。結論 精心的護理明顯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正確的出院指導和健康教育鞏固了手術的療效。
關鍵詞:臭氧;介入;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及工作方式的改變,腰腿痛就診患者越來越多,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其最常見病因之一。其發病率逐年上升且趨于年輕化,嚴重地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大降低。保守治療簡單、易行,但療程長、易復發;外科手術治療創傷大、并發癥多、耗費高、術后恢復時間長,不易被患者接受且有一定的復發率;臭氧介入治療操作簡便、起效快、療效高、創傷小、安全系數高、患者易于接 受 [1]。我院于2013年7月~2015年6月實施臭氧介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共13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36例患者,男72例,女64例,年齡29~69歲,病程1個月~10余年,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跛行、甚至不能行走。經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責任椎間盤主要分布在L4-5及L5-S1之間。
1.2方法 患者俯臥位,腹下及雙踝前墊軟枕,根據CT圖像確定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1%利多卡因2 ml行局部浸潤麻醉,用臭氧穿刺針穿刺,經皮穿刺到突出的椎間盤,在CT影像指導下到達目標椎間盤中央,循環方式注入40 ug/ml臭氧10 ml,將穿刺針退至椎間孔再次注入26 ug/ml臭氧10 ml,最后注入復合鎮痛液(曲氨奈德、利多卡因、維生素B12、生理鹽水組成),術畢拔除穿刺針,按壓穿刺點,貼無菌貼。
1.3治療結果 大多數患者經上述治療后癥狀均明顯改善或消失,少數患者癥狀無改善或出現反跳,均于出院3個月后回訪行療效評定,療效評定參考改良的Macnab療效評價標準,顯效74例,有效36例,一般1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5%,優良率為81%,見表1。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病情大多長期反復發作,對治療效果顧慮或期望值過高,應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介紹臭氧介入治療術后的病例,耐心傾聽患者對疾病及康復治療的需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家庭社會支持狀況并進行評估,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消除焦慮恐懼心理,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
2.1.2完善各項輔助檢查 如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凝血五項、胸部拍片、心電圖等。
2.1.3一般護理 給予臥硬板床休息;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防術中、術后咳嗽;指導患者臥床進食、床上使用便器并講解其必要性以免影響療效和減少手術并發癥;對不能耐受俯臥位的患者進行俯臥位耐力訓練以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2.1.4備齊藥品和物品 生理鹽水、曲氨奈德、利多卡因等常用藥品及搶救用藥;手術包及穿刺針等。
2.2術中配合
2.2.1囑患者進入手術室前排便;協助患者俯臥位,腹部及雙踝下墊軟枕;告訴患者手術的全過程,使其消除緊張情緒,配合手術;囑患者如有不適及時說出,不可隨意移動身體,尤其在穿刺過程中,以免穿刺針偏離預先穿刺路徑。
2.2.2連接調試好臭氧治療儀并調好濃度,抽吸臭氧時再次核對濃度無誤,以避免因濃度不夠影響療效或濃度過高引起疼痛[2]。
2.2.3術中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2.3術后護理
2.3.1基礎護理 臥硬板床絕對臥床休息24 h,加強生活護理和皮膚護理,輔助患者翻身,遵循軸式翻身原則。多食粗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2.3.2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變化,局部穿刺點皮膚有無紅腫、出血、疼痛等。觀察下肢活動情況及腰痛程度以及體溫變化情況,以及時發現并發癥。
2.3.3心理護理 告知患者治療后可能會出現腰腿痛加重的現象,是由于臭氧治療后椎間盤水腫使神經受壓所致,一般在24~72 h后會減輕,以消除患者心理負擔,配合治療護理。
2.3.4腰圍固定 術后24 h患者病情穩定后,可戴鋼板腰圍下床排便及平路緩慢活動,每次不超過15 min。選擇大小合適的腰圍,教患者佩戴的正確方法,部位準確,松緊適度,每天間斷戴,睡覺、吃飯時解除腰圍,每天戴腰圍的時間不可過長,否則使腰背部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鍛煉,腰部肌肉萎縮,但解下腰圍后,活動范圍不能過大。
2.3.5物理治療 術后24 h開始行超短波和中頻等物理治療,促進椎間盤水腫及炎癥的吸收,減輕疼痛,促進康復,提高手術療效。
3 出院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和誘發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本病的復發和加重,指導患者建立正確的康復行為。
3.1堅持長期臥硬板床,應避風寒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進食纖維素豐富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腹壓過高。
3.2指導患者坐臥行站正確姿勢 根據腰椎運動力學原理,坐時盡量選擇有靠背的椅子,因靠背可以承擔軀體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處于相對松弛的狀態,同時也不加重腰椎周圍韌帶的負擔,可減少勞損機會。坐椅子時,應注意盡量將腰背部貼緊椅背,工作時,應將椅子盡量拉向桌子,縮短桌椅間的距離,腰部可用護腰枕。長時間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經常活動腿外,自坐位起立時,應先將上身前傾,兩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兩足,然后起立[2]。行走時挺胸收腹,邁步要穩,步子不要太大。站立時腹部平坦伸直,收腹提臀。仰臥位起床時,最好先采取側臥位,然后在雙上肢的支撐下,使軀干離開床面,以避免瞬時壓力損傷椎間盤且省力很多。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彎腰搬重物,禁止搬東西時旋轉腰部。應首先屈髖下蹲持物后用腿部肌的力量站起,上舉重物。沐浴時,淋浴比盆浴好,淋浴姿勢可以避免脊柱后凸。
3.3術后全休2 w后根椐具體情況按計劃行腰背肌鍛煉,在床上行醫療體操,如燕飛,五點、三點支撐等,以增加腰背肌的力量,力求形成自身的“肌肉腰圍”[3]。3個月內不能做彎腰持重物動作,6個月內禁止負重及參加劇烈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李建亭,馬真.C形臂下射頻熱凝聯合三氧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J]. 實用疼痛學雜志,2009,5(4):270.
[2]何曉峰.臭氧治療的臨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6-51,75-82.
[3]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27-578.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