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在循環內科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對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內科病房患者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來搜集資料,為內科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比較護理前后滿意度。結果 通過去年7月在我院開展優質護理后,不僅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還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護理理念,促進了護患關系。結論 在循環內科使用全方位的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社會滿意度和政府滿意度。
關鍵詞:循環內科;優質護理;效果
醫療事業作為社會主義新時期的重要發展內容之一,做好醫療體系的建設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1]。2014年7月,在我院循環內科開展優質護理,將循環內科作為優質護理示范病房,自開展該護理以來,我院護理效果已經逐步顯現,護理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內科病房患者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來搜集資料,每個季度為患者發放50張問卷調查表,一年共發放200張,還需要采用深入訪談的形式來搜集資料,每月從隨訪的患者中抽取2~4例患者,進行30~40 min的深入訪談,主要搜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1.2護理方法
1.2.1責任分工,一包到底 我院循環內科中共有床位58張,責任護士8名,每位責任護士分管6~7例患者,采用新老護士搭配方式,每組2人,共分4組,由資質較高的護理人員擔任總責護,若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疑難問題,總責護應給予指導和幫助,責任醫生和總責護所分管的患者基本相同,便于責任醫生、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溝通,責任護士應當與醫生共同參與查房,以便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責任護士負責管理患者的一切,包括執行醫囑、采集患者血液、密切檢測患者心電圖以及血糖變化情況,對患者進行宣教和基礎護理。責任護士從生活護理、病情觀察、治療與康復三個方面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護理,主動對患者進行巡視,深入了解患者情況,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1.2.2優質基礎護理,加強護患溝通 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做好基礎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傾聽患者需求。護理人員每天為患者擦浴、洗臉、翻身、扣背、修剪指甲等,并對患者的口腔和會陰進行護理。早晚班護士應做好早晨和夜間的護理,對患者進行輸液時應根據患者情況調節好滴速。
1.2.3開展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應為患者做好入院階段、治療階段以及出院階段的健康教育,采用口頭及書面宣教。近年來,隨著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結合集中宣教和面對面的指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定期開展講座,為患者和家屬普及高血壓、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和防御措施,對于年齡較大且反復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定期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尤其對于進行了支架手術后的患者,在出院后的1年內,需進行電話隨訪,對患者的休息活動和口服用藥進行指導,必要時進行家庭隨訪。
1.2.4嚴格執行核心制度 責任護士對剛入院的患者進行風險評估,評分后簽好評估表,對患者和家屬做好口頭宣教,并在患者床位懸掛警示牌。對于重患、昏迷以及手術的患者,佩戴腕帶,以便識別患者身份。對于心臟病病情較重的患者,其病情往往變化快,突發事件多,因此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床頭交接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每天早晚交接班對責任護士進行檢查和考核,評估護理是否全面,護理工作是否到位,護理操作是否規范,巡視是否及時,患者和家屬是否了解患者的飲食原則、休息時間、藥物作用以及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
1.3評價標準 在循環內科發放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0份,回收有效率為100%,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共分三個等級(滿意、一般、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本組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優質護理開展1年后,在健康教育覆蓋率方面達到100%,由于責任護士每天早晚為患者進行護理,從而深入病房,與患者溝通交流也逐漸增多,觀察病情更加及時。護理質量較開展前明顯上升,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患者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從去年的95.5%提升到現在的99%,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護理工作是一種集愛心、責任、禮儀、知識和才能于一體的特殊職業,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社會、人文和藝術知識。在優質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必須做到無任何差錯,還要為患者提供舒適和衛生的治療環境,與患者積極交流和溝通,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要求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因此,優質護理不僅是社會、政府和患者的需求,對護理學科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3]。
在循環內科中,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人,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直接影響著患者的護理質量以及護患關系[4]。因此,在優質護理中,護理人員應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多傾聽患者需求,對患者表達同情,提高自身修養,做到關心體貼患者,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本研究中,通過1年的優質護理實踐,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護理理念,護理人員從\"被動服務\"逐漸轉變為\"主動服務\",最終達到\"感動服務\"。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也越來越好,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對自身的肯定,還保證了護理質量的安全,通過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縮短了護患距離,提升了患者滿意度,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技術操作和口頭表達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娟.淺談循環內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4,22(20):257-258.
[2]姜雅男,劉建紅,李弈,等.護士責任制在循環內科搶救室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10):1253.
[3]楊英.淺談循環內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8(2):123-124.
[4]黃麗紅,何細飛.內科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創建[J].護理學雜志,2010,25(21):17-19.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