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保守治療臥床時間長,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我科自開始采用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術進行治療,42例患者均成功通過手術,手術時間(52.3±17.4)min,術后下床時間(8.5±3.1)d,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術后隨訪,8w后患者均能不需扶拐行走,生活可以自理,沒有障礙,對治療效果表示滿意。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術;護理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保守治療臥床時間長,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故手術治療越來越普遍[1]。股骨頸骨折其致殘率高,以往大多用各種牽引或內固定的方法進行治療,因此出現臥床時間長,并發癥多的問題[2,3]。我科自開始采用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情況,患者臥床時間明顯減短,而且關節功能回復優于牽引或內固定的方法。特別是在手術后,給予患者及時的康復指導,并通過精心的護理,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93例,其中左側45例,右側48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51例,年齡65~83歲,平均年齡72.5歲。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身體狀況評估 術前進行常規檢查血、尿、便、心電圖、X線。為了做好患者術后生活能力的評估和應對手術期間出現各種并非性疾病的處理,術前要對身體重要臟器進行功能性檢查。例如血糖血壓控制、肺部感染的預防及控制等。
2.1.2心理護理 患者骨折發生后傷口的巨痛以及活動受到限制,會產生\"成為家人累贅\"的心理壓力,和對手術的恐懼、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進而可能導致睡眠紊亂,嚴重時直接影響術后的恢復。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細心的照料、及時的支持、心理安慰以及正確的心理疏導,緩解和解除其不良情緒對手術及術后恢復的影響。
2.1.3術前訓練指導 術前的肢體訓練是為了增強患者本身機體新陳代謝能力,幫助改善和提高其心肺功能,提高手術耐受性,預防術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為了預防肺部感染及并發癥,入院后即指導患者做擴胸運動,深呼吸及有效咳嗽4次/d,每次每個動作10遍。為了預防術后肌肉萎縮,確保肌張力足夠,降低發生髖關節脫位的概率,指導患者雙手拉床上吊環作抬臀運動,屈伸踝關節運動,提髕運動,收縮股四頭肌等4次/d,每次每個動作20遍。
2.2術后護理
2.2.1觀察病情 由于手術時間以及出血量均超過傳統手術[4],手術應激容易引發各類并發癥。因此,術后必須給予患者48h心電監護,而且在此期間持續低流供氧。護士應提高警惕加強巡視,嚴密觀察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指導患者、家屬發現異常立刻報告、聯系護士或醫生,以便及時處理。
2.2.2體位護理 術后避免患肢因過度運動而導致的人工關節脫位,在搬運、翻身等過程中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個別患者為為促進患肢脈回流,在做牽引的同時也要將其抬高。
2.2.3疼痛護理 術后應用自控鎮痛泵為患者止痛,護士會指導患者和家屬如何正確使用鎮痛泵。如果鎮痛泵起不到效果時,為了防止高齡患者因劇烈疼痛而引起心律異常、血壓不穩定等并非癥的發生,護士或醫生會及時請麻醉師進行處理。
2.2.4傷口護理 手術切口內結扎血管容易破裂,術后護士要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滲血及周圍腫脹等情況,發現滲濕時要立即報告醫生并更換敷料,保持干燥,預防感染。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要保持引流管通暢,術后24h內的引流一般量為150~300ml,細心觀察、準確記錄顏色和流量,如發生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2.5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術后為了預防壓瘡的發生,要按時幫助患者變換體位。叮囑患者主動咳嗽排痰,多做深呼吸運動增加肺活量,確保呼吸道的通暢,特別是對待高齡患者,為了預防其肺部感染的發生,護士要給患者拍背,幫助排痰,并且及時給予霧化吸入,這樣也可防止有心臟病的患者發生心衰。術后尿管常規留置3d,期間為預防患者尿路感染,應鼓勵其大量飲水,保持尿道口清潔,并且用0.125%碘伏消毒2次/d。為防止肌肉萎縮、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護士應在早期就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踝關節屈伸等鍛煉,促進患肢血液循環。
2.2.6飲食護理 骨折術后的飲食因人而異尤為重要,因為合理膳食不僅對康復很重要,而且可很好的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一般患者指導進食能量高、纖維素含量高、蛋白豐富和多種維生素的食物;糖尿病患者應給予糖尿病配餐,為了利于保護腎臟,還可食用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奶、蛋、水產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飲食應注意低鹽低油脂。
2.2.7功能鍛煉 手術7d后按情況可以指導患者進行CPM機鍛煉、床上坐起、在有保護的情況下扶助行器進行站立、行走鍛煉,避免摔倒,根據患者體質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護士應對不能配合活動的患者給予被動鍛煉。
3 結果
42例患者均成功通過手術,手術時間(52.3±17.4)min,術后下床時間(8.5±3.1)d,術后并發癥4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術后隨訪,8w后患者均能不需扶拐行走,生活可以自理,沒有障礙,對治療效果表示滿意。患髖無痛,髖關節Harris評分(92±5.3)分。
4 討論
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大約10%~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內死亡[5],其中主要原因為之一就是長期臥床所導致原有的內科疾病加重,并且伴有發生并發癥。因此,此類骨折治療的重點是使患者的負重功能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盡早可以下地活動,防止因長期臥床而引起并發癥的發生。牽引以及釘板系統內固定等傳統的治療方法,在內固定后、骨折愈合前,患者不能負重活動,需臥床6~12w,期間發壓瘡、尿路感染、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大大增加,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和生命。而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術治療可使患者術后1~2w便可下地負重,縮短了住院時間,患髖關節功能得到良好恢復,避免了傳統療法引起的骨折延緩愈合、不愈合、內固定物松脫斷裂、髖內翻畸形等和其他因久臥引起的多種并發癥的發生。護理上要做好各種有針對性的工作,其中包括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期的心理輔導和護理、手術后的病情觀察,特別是預防和控制并發癥等,是保證患者順利度過手術期而至恢復健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劉英娟, 楊春娟.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5).
[2]洪云飛,康智,王琦,等.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手術術前評估及術后并發癥原因分析[J].中原醫刊,2006,33(5):13.
[3]陳澤,喻永光,丁向東,等.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探討[J].西南軍醫,2006,8(2):42.
[4]李宇明.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與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比較[J].山東醫藥,2011,51(26):88,89.
[5]李宇明.高齡股骨粗隆問骨折行人工假體置換手術28例臨床體會[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4,10(8):27,29.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