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為了掌握我縣城區\"四害\"孳生地的分布情況,有效降低\"四害\"密度,防止及減少其傳播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方法 隨機抽樣確定調查對象,對大竹縣城區進行普查。結果 縣城區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型積水、衛生死角、垃圾堆集點及高樓垃圾通道;餐飲業\"三防\"設施嚴重不足,中小行業的廚房及下水道臟亂差;農貿市場環境較差,熟食品攤絕大部分無\"三防\"設施。結論 初步掌握了大竹縣城區\"四害\"孳生地的詳細分布情況,為大竹縣進一步開展\"四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學數據,為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據。
關鍵詞:四害;孳生地;調查
病媒生物是指能傳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傳播人類疾病的生物。其中最常見四大害為鼠、蚊、蠅、蟑螂,簡稱\"四害\"。\"四害\"是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和傳染源,具有繁殖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特點,經它們傳播的疾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其次可以直接通過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響或危害人類的正常生活。\"四害\"的存在嚴重干擾和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2]。可見\"四害\"防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孳生地調查是除\"四害\"工作的最重要一環,因此確切掌握鼠、蚊、蠅、蟑螂孳生地的分布情況迫在眉睫,為此大竹縣在2015年4月10日~4月30日開展了縣城區\"四害\"孳生地摸底調查工作,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1.1.1蠅類孳生地調查對象 城區范圍內所有單位,重點是食品副食品加工單位、禽畜屠宰場、垃圾場(點)、旱廁、農貿市場及其它易孳生蒼蠅的場所。
1.1.2蚊類孳生地調查對象 城區范圍內所有單位,重點是各種水體如水池、溝渠及小型積水等蚊幼孳生場所。
1.1.3鼠、蟑螂孳生地調查對象 城區范圍內所有單位,重點是餐飲業的餐廳、庫房、廚房,蛋糕店、副食品加工經營單位、農貿市場及其它易孳生老鼠、蟑螂的場所。
1.2調查方法 根據《大竹縣城區鼠、蚊、蠅、蟑螂孳生地情況調查方案》,對9個社區合理分成8個小組,每組3人,對大竹縣城區\"四害\"孳生地進行地毯式的搜索調查。
2結果
2.1街道及居民小區調查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9個社區外環境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池共計1053個,高樓垃圾通道277個,露天糞坑156處,老舊院落等衛生死角80處,外環境垃圾堆集點40個,大小型積水27處等,見表1。
2.2餐飲業調查情況 此次共調查大竹縣城區餐飲業719家。其中廚房無防蚊蠅設施或破損的為553家(占總數的76.91%);餐廳無防蚊蠅設施或破損506家(占總數的70.38%);廚房無防鼠設施或破損的為543家(占總數的75.75%);下水道為裸露的鐵柵欄有174家(占總數的24.20%),部分間距過寬或者破損,達不到防鼠的要求,其余的為直接入下水道;衛生狀況好、一般、差的餐館分別為88家、540家、91家;從垃圾清理狀況來看,除了個別店2d及以上清理垃圾外,其余餐館均能做到日產日清。
2.3 農貿市場調查情況 大竹縣城區共有10個農貿市場。分別有:垃圾桶25個;水廁7個,無旱廁;宰殺點71個;肉攤166個;水果攤81個;熟食品店有61家,其中無防蚊蠅設施的有49家(占總數的80.33%);副食品店有80家,其中無防鼠設施的有52家(占總數的65.00%)。
2.4各機關事業單位調查情況 大竹縣共有213個機關事業單位。住戶58050戶,住房126200間,辦公、會議、庫房、經營場所3500間,教室、車間1200間,食堂、廚房57800間,廁所16600間,其他房2000間,空壩、空地占地面積為1.1×105m2,花園、綠化地占地面積為4.2×106m2,陰陽溝有10900m。
3討論
3.1調查結果分析
3.1.1社區 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型積水、衛生死角、垃圾堆集點及高樓垃圾通道。其原因可能是①城市發展,施工建設管理不善造成建筑垃圾或居民生活垃圾堵塞或淤積排水明溝及管道,造成排水不暢;露天休閑噴泉池的停用,無人打理,形成臭水溝。②綠化帶及僻靜的居民小巷的隱蔽性成為垃圾的深藏區,因不易清理或無人清理,形成衛生死角。③垃圾桶數量不夠,位置擺放不合理,長此以往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垃圾堆積點。④曾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高樓垃圾通道,由于其垃圾散落、惡臭難聞,成為各類蟲媒性傳染病滋生和傳播的溫床。
3.1.2街道 垃圾桶擺放間距設計不合理,部分沒有密閉,小街小巷垃圾桶數量不足,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設置。
3.1.3餐飲業 餐飲業\"三防\"設施(防鼠、防蚊、防蠅)嚴重不足,中小行業的廚房及下水道臟亂差,原因可能是①絕大部分店主認為\"三防\"設施防\"四害\"效果不佳,普遍采取聘請專業人士科學消殺或喂養貓類動物。②絕大部分餐飲單位無完善的衛生管理制度。③相關職能部門監管力度不夠。
3.1.4農貿市場 環境較差,熟食品攤絕大部分無\"三防\"設施,原因可能是①攤主無\"三防\"意識。②相關部門監督不到位。③宰殺點較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積水。④商販、市民隨意亂扔垃圾,沒有衛生意識。⑤垃圾桶數量不足,衛生人員清理垃圾不及時。
3.2改善重要病媒生物孳生環境建議 ①消除或破壞蚊、蠅孳生地,真正的做到\"治本清源\"。②合理布局街道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池,尤其不應忽視小街小巷。③食藥局及工商質監局督促餐飲業、農貿市場業主在下水道、排水溝等處設置防鼠鐵網,門釘鐵皮,各類建筑孔洞用水泥堵塞;餐廳、廚房合理安裝紗門、紗窗、風幕機和防蚊燈等;每日打掃衛生,保持環境整潔,垃圾日產日清。④建立常規化動態監測系統,不斷補充完善孳生地信息系統。⑤將病媒生物危害與預防控制技術等相關知識,通過電視、電臺、報紙、宣傳欄、流動車等媒體、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等方式廣泛宣傳,深入發動,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最終使全縣形成\"人人動手、全民參與\"的除害防病社會氛圍。
4結論
通過此次的調查,初步掌握了大竹縣城區\"四害\"孳生地的分布情況,為進一步開展\"四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必要條件,為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齊宏亮,趙彤言.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對病媒生物防制效果影響研究[J].生物與流行病研究所,2013,41(3):437-440.
[2]張瑞仙,狄娟,王昕,等.云南省農村居民生活環境衛生狀況調查分析[A].衛生軟科學,201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