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臨床診治特點。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患者各為44例。予以對照組小骨窗開顱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則采用顱內血壓清除術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用時、手術中出血量以及血腫清除率和對照組相比較而言,明顯好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生活質量的優良率為95.45%,對照組生活質量的優良率為79.55%,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而言,采用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其遠期治療效果良好。
關鍵詞:腦出血;高血壓;臨床診治
腦出血在臨床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引發原因則是腦實質通過非外傷而產生出血后所形成的,通常情況下此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則為高血壓[1]。而目前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此病的患者經治療后,并無良好的預后,同時會出現相關后遺癥。本文探究了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臨床診治特點,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根據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n=44)以及對照組(n=44),所有患者通過MRI或者CT檢查后均診斷為高血壓合并腦出血。對照組由31例男性以及13例女性組合而成,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為(62.3±8.2)歲;觀察組由32例男性以及12例女性組合而成的,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為(63.1±8.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手術前予以兩組患者常規治療方法,同時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使其處在穩定水平,予以兩組患者抗感染治療,以免出現感染現象。予以對照組小骨窗開顱手術進行治療,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按照CT掃描位置對血腫較近的位置處采用小骨窗開顱手術,清除患者顱腦中血腫部分,以此來對其顱內壓狀況進行改善。
對觀察組患者則實施顱內血腫清除術,按照CT掃描位置將血腫位置進行確定之后,選取適合的穿刺針對患者進行穿刺。當確定好位置之后,應對此位置消毒以及麻醉,隨后通過電轉,采用YL-I型對患者顱內血腫進行一次性穿刺,當到達血腫中心位置之后,終止穿刺并進行抽取。當顏色變淡之后,在其中注入生理鹽水,劑量為3~5ml,并進行閉管,時間為3~5 h,當開管之后進行引流。醫生按照患者引流液的實際顏色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通過CT進行檢查,當積血全部排除之后,再拔出穿刺針。兩組患者手術完成之后,可對其進行止血,護理人員應加大患者手術后的護理力度,取保水電解質處在平衡狀態中,以免產生相關并發癥。當患者病情趨于穩定時,應對患者的語言以及肢體訓練進行指導。
1.3觀察指標[2] 觀察并詳細記錄患者的手術用時,手術中出血量以及血腫清除率。與此同時,對患者進行為期12個月的隨訪,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則為優,患者可以進行獨立生活則為良,患者生活需依賴他人并且無法進行正常生活則為差。
1.4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及處理,組間通過對比,P<0.05,說明觀察組以及對照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用時、手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血腫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通過對比,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后的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經手術后,其生活質量達到優的例數為34例,達到良的例數為8例,達到差的例數為2例,優良率為95.45%;對照組患者經手術后,其生活質量達到優的例數為24例,達到良的例數為11例,達到差的例數為9例,優良率為79.55%,組間通過對比,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而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發病率逐年呈現上升趨勢,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急癥,患有此病的患者其血壓長時間處在居高不下的狀態中,容易產生血管病理變化,從而引發腦出血[4]。然而高血壓患者可以使血壓長時間控制在穩定水平,同時無嚴重心理以及精神緊張現象,能夠防止因為情緒所產生的腦出血。因為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存在一定的年齡原因,通常發病人群為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血流較慢,并且無良好的血管彈性,極易產生腦出血[5]。
在臨床中選擇哪種方法對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逐漸成為醫學難題,多數學者則認為較為科學的治療方法則為手術[6]。在此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顱內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采用的小骨窗開顱方法,此方法具有較高的血腫清除率,通過治療后,患者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提升其生活質量。在對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應重視以下方面:手術時間應在患者血壓穩定狀態下進行;同時在對患者進行手術之前應確保患者的血壓為穩定狀態,避免手術中產生大出血現象從而影響手術實施;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應使患者的電解質處在平衡狀態中;當患者病情處在穩定狀態時,需要指導其如何正確的進行鍛煉。對患者進行拔管時,其主要基本標準為血腫,此外在對患者進行腰穿術的過程中,應等到患者血壓穩定時進行,避免并發癥的產生。與此同時,還應對其進行輔助治療,從而緩解患者的疼痛感。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采用顱內壓血腫清除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遠期治療效果良好,大大減少了患者的手術時間,降低手術中的出血量,并且此方法在使用后具有較高的血腫清除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萍.分析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臨床診治特點及相關因素[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35):164.
[2]徐廷偉,周毅,秦永芳,等.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臨床診治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4,13(2):195-196.
[3]張元寶.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9):67-68.
[4]姚仕鵬.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臨床診治分析[J].吉林醫學,2015(10):2020-2021.
[5]董艷紅.60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的臨床診治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4(8):99-99,100.
[6]江輝,張程赪.100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方法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9):1047-1049,1119.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