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吸蟲病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嚴重傳染病之一,其流行范圍較廣,約有70多個國家以及地區都流行該病,且截止2012年已有2億人患有該病,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針對此,本文對血吸蟲病防控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傳播阻斷防治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防治;策略
血吸蟲病為乙類傳染病,其在我國流行時間較長,傳播范圍較廣且疫情比較嚴重,對人們造成嚴重危害。我國于1971年在湖南省出土的西漢女尸中以及1975年湖北省出土的西漢男尸中都相繼發現血吸蟲卵,說明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歷程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1]。近60年來,我國制定并修改6個版本的消滅血吸蟲病標準,對各時期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起到指導性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進,血吸蟲病防治工作也不斷深入開展,使得原有的血吸蟲病防治標準與現今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不相適應。因此,當血吸蟲病防治傳播控制實現之后,該病傳播阻斷防治策略成為目前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 我國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防治中的問題
1.1釘螺難以消滅 血吸蟲病的流行除帶有蟲卵的糞便污染水源、尾蚴存在水體以及人或畜接觸疫水等傳播途徑以外,還需要依賴于中間宿主,釘螺作為血吸蟲唯一中間宿主,使得血吸蟲病的傳播離不開釘螺,雖然,在無釘螺地區也會有人患有血吸蟲病,但沒有釘螺就不會造成血吸蟲的廣泛流行[2]。因此,想要較好防治血吸蟲病,消滅釘螺是一種有效途徑。但由于釘螺分布范圍較廣,溝渠釘螺面積高達80%以上,不易消滅,且釘螺作為一種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要想其滅亡,可能性極小。
1.2傳染源無法控制 農村為血吸蟲病流行的主要地區,患者絕大部分都是農民,農民的生活、生產都難以避免接觸疫水,大程度增加人畜重復感染的幾率。另一方面,血吸蟲病傳染源不僅僅是人畜,還包括其他40多種哺乳動物,人們的防治工作僅僅可以干預人畜等的活動,但對其他40多種哺乳動物無法進行干預控制。
1.3傳播阻斷防治策略與防治工作不相適應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對于血吸蟲病的防治策略也要進行不斷革新。在1956~1984年期間我國血吸蟲病防治策略主要以消滅釘螺為主,雖然釘螺面積得到大幅度下降,但其無法完全控制血吸蟲病的傳染,無法有效控制傳染源。在1984~2002年期間我國血吸蟲病防治策略主要以人畜化療為主,但由于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且化療依從性較差,使得再感染情況的發生,無法徹底阻斷該病的傳播[3]。目前,血吸蟲病的傳播已經得到較好控制,故工作重心應以控制傳染源為主。
2 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防治具體策略
2.1省級血防機構應當\"強\"
2.1.1組織能力應當\"強\" 在全國血防機構中,省級血防機構占據主導地位,是國家對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防治規劃的執行者,對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防治工作起到指導、組織以及協調等作用。因此,省級血防機構應該跟隨時代腳步,根據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需求,致力于探索出先進的血吸蟲病防治技術,并打造出一支勇敢、有擔當、有責任的血防隊伍,積極參與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防治工作。
2.1.2協調能力應當\"強\" 省級血防機構在突破血防技術基礎之上,還要求其堅持將控制血吸蟲病傳染源作為首要工作,并對血吸蟲病進行綜合治理。控制傳染源是目前最為關鍵的工作,與此同時消滅釘螺以及對人畜進行化療等工作也不應松懈,從而做到標本兼治,有效改善血吸蟲病病況,減少血吸蟲病的擴散。針對血吸蟲病的傳播途徑,總結出控制血吸蟲病傳染源的主要措施有:洲灘禁止放牧,推廣機器以代替牛工作,并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加強漁船糞便管理力度[4]。另外需強調的是防治措施不能單一進行,應該整合水利、農業、國土、林業、交通等部門資源對血吸蟲病進行綜合治理,盡力做到清一塊,滅一塊,鞏固一塊。
2.1.3處置能力應當\"強\" 省級血防機構在完善防治措施后,還應做到善于利用與協調等工作,進而有效指導全省積極進行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具體可以為可通過對血防監測預警系統的強化,采用科學預警的方法對查病治病、查螺滅螺等工作進行指導,根據預警內容,采取干預措施,同時可成立該省血吸蟲病突發疫情應急處理中心,采取中心統一調度、指揮并作戰,對突然出現的血吸蟲病疫情進行及時有效處理,減少對人們造成的損傷,處置得當的話,甚至可避免血吸蟲病疫情的突然發生[5]。
2.2縣市級血防機構應當\"精\"
2.2.1業務要\"精\" 縣市級血防機構作為省級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執行者,屬中間環節,其承上啟下作用,要求其應用自身理論去指導下級理論。血防工作定位應將縣市級血防機構作為主體,對縣市級血防機構標準化建設進行強化,并成立釘螺解剖中心、糞檢中心、血檢中心等,嚴格按照規范指導下級展開釘螺查滅、人畜查治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2.2.2指導要\"精\" 縣市級血防機構應善于使用自己的思想去指導下級的思想以及工作,并協調上級與下級之間的溝通與信息傳遞與協調,從而做到管理并控制傳染源,嚴格實施以機代牛、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等工作,對上級以及下級的工作以及任務起到指導作用。
2.2.3應對要\"精\" 縣市級血防機構應善于用自己的行為去指導下級行為,如今,血吸蟲病的防治主要以控制傳染源為主,故縣市級血防機構應加大糞便管理力度,采取先進技術,完善血防預警監測系統,并及時將檢測結果傳達給鄉鎮血防機構,并進行相應技術指導,行動以及處置應及時迅速,并采取有力措施。
2.3鄉鎮血防機構應當\"實\"
2.3.1工作要\"實\" 鄉鎮血防機構在三級血防機構中處于最底層,也就是基礎部分,因此鄉鎮血防機構只要把工作做實,就為血防工作打下堅定基礎。血防工作定位應以鄉鎮血防機構為基礎,鄉鎮血防機構直面群眾,其可通過實際具體工作,實現公共衛生均等化,使得基層群眾都能夠獲得醫療衛生服務,有效防治血吸蟲病。
2.3.2措施要\"實\" 鄉鎮血防機構是血防基礎工作的承擔者以及落實者,其可通過采取健康教育等具體措施,提高人們健康意識,進而改善人們健康狀況,有效提高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效率。其還可從實際工作中提高自身工作質量與業務素質,積極為人們服務,并通過積極落實血防措施,使人們都能夠防病治病,進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2.3.3行動要\"實\" 鄉鎮血防機構作為和群眾直接接觸的血防機構,要求其應注重血防工作以及措施等實際效果,用最直接、最便民、最簡單的工作以及方法使群眾受惠,把服務做到實處,進而減輕人們的疾病風險以及負擔,提高群眾滿意度,最終做到控制傳染源,有效防治血吸蟲病。
3 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血吸蟲病的防治應逐漸以控制傳染源為主,想要較好控制傳染源則應從三級血防機構著手,這就要求省級血防機構應當\"強\",縣市級血防機構應當\"精\",鄉鎮血防機構應當\"實\",進而提高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效率,有效防治血吸蟲病。
參考文獻:
[1]柴志武,蔡順祥,徐乾成,等.淺淡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防治策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5,26(4):83-84.
[2]周曉農,姜慶五,郭家鋼,等.我國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實現路徑的探討[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2,24(1):1-2.
[3]古熙,吳子松,徐亮,等.四川省血吸蟲病防治難點及策略分析[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14,12(4):169-170.
[4]聞禮永,嚴曉嵐,張劍鋒,等.當前我國傳播阻斷省份血吸蟲病監測情況和鞏固策略[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2012,23(1):18-19.
[5]方榮樂,方衛星,胡影,等.健康教育在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地區綜合防治工作中的成效分析[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15,3(2):105-106.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