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生普遍基礎知識薄弱,求知欲不強,學習信心不足,生物化學課內容抽象,難度大,因而中職生物化學課的教學效果很難保證。立足于中職學生學習特點,結合教學實踐,筆者進行提高課堂效果的一些嘗試: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理論聯系實際,引入臨床案例,寓實踐于課堂理論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化學與臨床醫學的聯系;邊學邊練,突出重點;在教學中注意補充相關的化學知識;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
關鍵詞:中職學生;生物化學;課堂教學嘗試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領域內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目前已滲透到醫學學科的各個領域,是醫學各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由于生物化學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討生命的本質,抽象難懂,具有分子結構式多、代謝途徑多、概念抽象、內容復雜等特點,相對其他臨床醫學專業課更難學、難懂、難理解、難記憶,學生往往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加之生物化學是在生物學和有機化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職學生普遍基礎知識欠缺,進一步增加了學習生物化學的難度,造成學習信心不足,處于為考試而學的被動狀態。校園里就有“生化生化,深而不化”,的俗語,這些都使得生化成為一門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課程。如何提高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掌握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為后續臨床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我們專業教師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 重視緒論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喜歡這門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主動學習,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在學習中產生愉快的學習體驗;如果學生對這門課程根本不感興趣,學習的目的僅為了考試,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要想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第一堂緒論課的學習尤其重要。緒論課是對一門課程的高度概括,通過介紹課程的概念、發展簡史、主要內容、主要用途、學科地位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引導學生學習入門。緒論部分講解得生動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高低。緒論課的學習也能讓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內容有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在以后學習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講生物化學應用時要重點突出《生物化學》與醫學的聯系。讓學生感到這門課的學習對其今后專業課的學習是有用的,對其今后的職業生涯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2 設計課前問題,引導學生預習
一些研究表明,課前預習于課堂聽懂呈正相關關系。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使其初步了解新課內容;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其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同時也可以培養其自學能力。例如在學習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前,可以提出:為什么不法分子要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你知道的目前醫院消毒方法有那些?其原理是什么?在生物氧化與能量代謝時,可以提出:為什么我們吸進O2,呼出CO2,CO2怎樣生成的?課前預習的學生,聽課往往顯得特別專心,對難點內容能較快接受。
3 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理論聯系實際,所有的生化知識都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所講授的理論知識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的存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比如,在介紹糖的分解代謝時,可以請學生比較快速繞操場跑一周和緩慢繞操場跑一周第2d的感覺,由此引出糖的兩條代謝途徑: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
由于這些事例來自生活,學生有親身感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師在授課時,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過多采用專業術語,比如,用電影院里\"對號入座\"比喻翻譯過程中mRNA上密碼與tRNA反密碼子之間的識別。學生只有在聽懂的前提下,才會有興趣,否則很多學生會選擇放棄這門課。
4 引入經典臨床案例,理論聯系實踐
引入臨床案例,一方面可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化學與臨床聯系緊密,所有的疾病均有生化基礎,疾病反映了生物分子、生化反應和生化過程的異常。低年級醫學生還沒有涉及臨床課,又大都存在“治病救人”的心理渴望,這時他們在心理上很期待接觸臨床病例。臨床病例的引入可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引入臨床案件還可以寓實踐于課堂理論教學,全面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如在講授氨代謝章節,引入肝昏迷案例。患者,男性,45歲,因反復發作性昏迷5個月,今發病8h入院,患者某日凌晨出現意識喪失,在當地醫院給予輸液,5h后清醒,在以后6個月內,發生類似現象2次。每次發病前均有高蛋白飲食。體格檢查:中度昏迷,無癱瘓癥,曾有肝炎病史。肝功能檢查:血氨150μmol/L,ALT135U/L,AST45U/L。B超檢查肝纖維化。針對這一病例,提出:該病初步診斷是什么病?發病機制是什么?高蛋白飲食對肝性腦病有什么樣的影響?從生化角度探討臨床治療血氨增高的肝昏迷應采取那些措施?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與歸納總結的方式,一方面使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提供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臨床問題的機會,使其更好掌握知識;同時也使學生感到所學的東西不再是抽象的理論和空洞的的知識,而是對臨床實際臨床工作有指導意義,領悟到生物化學在臨床醫學的應用,這無疑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5 注意補充相關的化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生物化學會涉及一些化學知識,中職學生化學知識的基礎薄弱會直接影響對生化知識的掌握。當其聽不懂時,往往會產生畏難情緒進而放棄。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對一些化學知識進行適當的補充,讓學生能聽懂。比如,在介紹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連接方式--磷酸二酯鍵時,可補充有機化學中酯化反應的有關知識,在講授糖、脂類代謝時,加如糖化學、脂類化學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6 邊學邊練,突出知識重點、難點
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根據這種情況,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環節,選擇與知識重點難點相關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可以將其作為平時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
7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直觀具體、動靜結合,可以很好解決靜態教學的難題。例如,在講酶原激活時,以胰蛋白酶原的激活為例。以動畫的方式表現,在腸激酶的作用下,胰蛋白酶N端的一個六肽被水解后,其肽鏈的空間結構隨之變化,一些基團靠近形成活性中心。可以是學生很容易得出酶原激活的實質其實就是活性中心形成和暴露的過程。將抽象的概念形象表達,學生很容易建立起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但要注意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導致講解速度過快,學生只顧抄寫筆記,沒時間思考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授課形式。
總之,生物化學作為醫學專業的必修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應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和學科特點,進行教學嘗試和改革,幫助學生掌握生化的基本理論與知識,為后續臨床學科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程偉.生物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16.
[2]羅蘭,揚榆玲.低年級學生《醫學遺傳學》教學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5(11):500-502.
[3]謝書陽,馬穎.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現狀調查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5(5):546-549.
[4]遲雅縉.臨床病例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3):63-65.
[5]丁泓,邱東萍.高職高專院校《生物化學》教學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1,2(18):66-67.
[6]蔣雪.淺談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生物化學》教學質量[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3(3):273-275.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