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必須結合糞便的性狀、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有無便秘的判斷。如超過6個月即為慢性便秘。西醫學將功能性便秘分為慢傳輸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種。便秘的病因是復雜的,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各種證候可相兼出現,或互相轉化。辨證應以虛實為綱,陰陽氣血為目。其病位在大腸,病機與脾胃肺肝腎有關。西醫疾病分型與中醫辨證分型有其內在規律可循,但因為疾病本身的多變性和復雜性,故不能拘泥于此。治療時應審證求因,審因論治。
關鍵詞:功能性便秘;診療;進展;生物反饋
慢性功能性便秘[1](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指排便的生理機能發生了失調或者紊亂,可由多種因素引起,最終導致不能按時把糞便排出體外,持續時間超過6 個月。對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類方法,目前國內外基本上一致[2],在臨床上,功能性便秘可分為慢傳輸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和混合型便秘(CSOC)。據統計,其中STC約占功能性便秘的37.5%~45.5%。
1 病因病機
西醫認為導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1精神神經因素[3]。排便動作是經過感受器感受,神經傳導沖動,中樞神經處理沖動,再反饋到參與排便的肌肉。由于排便感受器分布在直腸下段,人可以有意識的使直腸排便反射消失,暫不排便。北京地區[4]30~39歲組的便秘人群中,由于精神緊張、工作疲勞引起的高達38.1%。
1.2胃腸道運動緩慢、缺乏動力。由于缺乏維生素B,胃腸道蠕動會受到影響,各種因素引起的甲狀腺機能減退也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胃腸道的蠕動,從而形成便秘。老年人[5]因全身肌肉張力減退,腸道蠕動減慢、動力缺乏,導致便秘。
1.3腸道所受刺激不足、腸壁反應性減弱。飲食過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產生的糞便量過少,對腸道的刺激不足,不易產生排便反射,形成便秘。
1.4其他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飲食不規律,以及藥物引起的便秘。
2 診斷標準
1994年發表的題為“功能性胃腸病:診斷、病理生理學和治療,一項全球共識”的文章,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Rome I標準[6]。1999年在羅馬對Rome I標準進行了修訂,發表了Rome II標準[7]。
2006年羅馬III標準[8]把有便秘癥狀的患者分成兩組:功能性腸道疾病和功能性肛門直腸疾病。而功能性腸道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和腸易激綜合征并便秘(IBS-C)。
3 治療
3.1一般治療[9] 包括飲食、運動、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良排便習慣、腹部按摩等方面。
3.2藥物治療 ①刺激性瀉藥[10]:主要是通過刺激結腸粘膜、肌間神經叢和平滑肌,增強腸道的蠕動和增加腸道粘膜黏液的分泌而產生作用。②鹽類瀉藥:此類多是電解質,口服后不易吸收,在腸腔內蓄積使腸腔內如硫酸鎂、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等。③溶積性瀉藥:這是一類含纖維素的制劑,口服后在腸腔吸水而形成柔軟的凝膠,使糞便容易排出,并可刺激腸壁增強腸蠕動。④軟便瀉藥:是一種表面活化劑,它能活化水分子表面,使糞便中的脂肪與水容易混合在一起,增強腸道黏液的分泌。⑤潤滑緩瀉藥:長期使用可妨礙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與表面活化劑同時使用會增加礦物油的吸收。⑥促動力藥:促進腸蠕動的制劑可增強腸道正常的推進運動。
3.3生物反饋治療 生物反饋療法特別適用于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導致的便秘。Glia等[11]對2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后,認為對OOC型便秘有較好的療效。成娟等[12]對45例便秘患者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后,總有效率82.22%。
3.4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①結腸次全切除盲直腸吻合術[13],有學者認為該術式更適合STC患者,但該術式有可能引起小腸梗阻[14]。②全結腸切除回直腸吻合術,次術式國外較多采用[15]。③腹腔鏡結腸次全切除術,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手術方式,具有微創、并發癥少等優勢[16]。④結腸曠置術,該手術的手術方式是不切除結腸,松解部分直腸和回腸的腸系膜,保留腸系膜的血液供應,直接行末端回腸與直腸端側吻合。魏東等[17]應用該術式治療36例患者無1例發生粘連性腸梗阻。
4 討論
慢性功能性便秘已嚴重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馬桶上猝死的案例已屢見不鮮,而此疾病不論是發病機制、診斷方法、治療方案都十分復雜。單一治療方法效果均欠佳,結合多種方法可以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在改善生活飲食方式的同時,可同時進行藥物治療,選擇依耐性和毒副作用小的藥物,輔助生物反饋治療,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吳金明,吳建勝,韓清錫.慢性功能性便秘[J].醫學新知雜志,2003,13(4):232-233.
[2]Lembo A,Camilleri M.Chronic constipation[J].Engl J Med,2003,349(14):1360.
[3]邱存全,曹吉憲.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辨治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08):115-116.
[4]郭曉峰,柯美云,潘國宗,等.北京地區成人慢性便秘整群、分層、隨機流行病學調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02,22(10):63 7-638.
[5]郁仲玉.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護理[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0):239.
[6]張萬岱.功能性胃腸病羅馬標準的簡介和解讀[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2):120-124.
[7]劉新光.慢性便秘的診斷標準及方法[J].醫學新知雜志,2003,13(4):185-186.
[8]Drossman Douglas A.The fune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e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9]張東銘.盆底肛直腸外科理論與臨床(第二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409.
[10]徐彰,柯美云.慢性便秘的藥物治療評價[J].中國新藥雜志,2004,13(5):389-391.
[11]胡伯虎.大腸肛門病治療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109.
[12]成娟.生物反饋訓練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體會[J].中外醫療,2010,31:85-86.
[13]叢章龍,柳越冬.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外科治療[J].醫學新知雜志,2010,20(5):467-469.
[14]Fasth S,Hedlund H,Svaninger G,et al.Functional results after subtotal colectomy and caecorectal anastomosis[J].Acta chirurgica Scandinavica,1983,149(6):623.
[15]龔旭晨,朱向琥,王峰,等.不同術式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評價[J].國際外科學雜志,2008,35(12):813-815.
[16]傅衛,袁炯,王德臣,等.腹腔鏡輔助次/全結-直腸切除的臨床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6(12):935-936.
[17]魏東,張遠耀,蔡建,等.結腸曠置逆蠕動盲直腸吻合術治療老年慢傳輸型便秘[J].實用醫藥雜志,2009,26(8):10-12.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