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結腸息肉患者年齡和性別因素與臨床特征的關系,為提高對結腸息肉病的認識提供幫助。方法 采集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2009年5月~2014年5月通過粘膜下切除或粘膜下剝離完整切除息肉的病理和內鏡資料,根據患者年齡分為中青年組(<60歲)和老年組(≥60歲),根據性別分成男性組和女性組,對比觀察息肉數量、位置分布、外觀和病理特征的差異。結果 獲得結腸息肉患者1955例,其中男性1277例,女性678例;中青年組969例,老年組986例。共切除息肉3464枚,其中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位置1614枚,其他位置1850枚,腺瘤性息肉2373枚,非腺瘤性息肉1091枚。具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或局灶癌變的息肉82枚(2.37%)。女性與男性相比,其息肉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的比例稍高,且以單發息肉多見,而兩者病理特征無顯著差異。老年組患者與中青年組患者相比,其息肉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比例較小,以多發息肉更為多見,帶蒂息肉比例稍低,腺瘤性息肉比例明顯高于中青年組患者,但發生癌變或者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比例兩者未發現顯著差異。結論 年齡和性別因素是結腸息肉病的重要影響因素,臨床上需要根據各自特點予以相應的關注。
關鍵詞:結腸息肉;腺瘤性息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癌變;腸鏡
結腸息肉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由于部分息肉病灶可能發生惡變可能,目前已經成為臨床高度關注的對象。我們收集了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科近五年經過腸鏡檢查和切除的結腸息肉病例資料,分析患者年齡和性別因素對結腸息肉臨床特征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科2009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結腸息肉患者,所有息肉病變通過粘膜下切除(EMR)或粘膜下剝離(ESD)切除。息肉綜合癥患者(家族性結腸息肉病、Gardner綜合征、Turcot綜合征、Peutz-Jeghers綜合征、Cronkhite-Canada綜合征以及多發性腺瘤?。┡懦诖舜窝芯恐狻8鶕颊咝詣e和年齡分組,年齡分組:中青年組14~59歲,老年組≥60歲。以臨床診療記錄為依據,對比觀察組間息肉數目、分布、外形、大小和病理的差別。
1.2觀察指標 息肉分布:分為直腸和乙狀結腸(距肛門45cm以內),其他腸段(距肛門大于45cm);息肉數目:分為單發性(僅1枚)和多發性(≥1枚);息肉外形:無蒂、亞蒂和長蒂;息肉大?。喊凑赵\療記錄描述的息肉直徑描述分為:<1cm,1~2cm和>2cm;病理類型: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錯構瘤以及其他非致瘤性病變。
1.3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進行描述,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所有統計檢驗均為雙尾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955例,其中男1277例,女678例,年齡14~90歲,平均(58.7±12.7)歲;按照年齡分組:中青年組969例,老年組986例。 通過EMR或ESD共切除息肉3464枚。其中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位置1614枚,其他位置1850枚,腺瘤性息肉2373枚,非腺瘤性息肉1091枚。具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或局灶癌變的息肉82枚(2.37%)。
女性患者息肉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的比例為50.7%(568/1121),較男性44.6%(1046/2343)更高(P=0.001)。單發性息肉所占比例在女性組為65.6%(445/678),男性組為56.6%(723/1277),兩者差異顯著(P=0.000)。兩組息肉大小、外形和病理類型分布未見差異。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結合年齡因素,老年女性患者息肉發生率顯著高于中青年女性,而男性患者中未見此種現象(見表1)。
老年組與中青年組相比,其在息肉分布、外形、病例特征上存在明顯差異。老年組患者息肉分布較為廣泛,以多發性息肉、扁平和亞蒂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多見。兩組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發生率未見明顯差異,見表1。
3 討論
結腸息肉是患者在接受腸鏡檢查時最常被發現的病變,有研究表明約10%~66%的受檢者能夠被檢查出息肉病灶[1],并認為年齡和性別因素是結腸息肉發生的重要因素[2,3]。老年男性患者具有更高的結腸息肉檢出率[4]。為了明確南京及周邊地區結腸息肉患者中年齡和性別因素對息肉臨床特征的影響,我們開展了這一調查。由于家族性結腸息肉病、Peutz-Jeghers綜合征、幼年型息肉病等息肉綜合癥患者的發病機制與一般人群中結腸息肉發病率存在本質差異[5,6],在此研究中予以剔除。
我們發現,在結腸息肉患者中,性別因素對于息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響,女性患者息肉位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的幾率相對男性較高,其單發性息肉的發生率也較男性多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不太明確,盡管在一次腸鏡檢查中存在較高的息肉漏診率,但這符合女性患者的息肉發病率低于男性的流行病學現象[7]。值得注意的在女性患者中,老年人群所占比例顯著高于男性,這提示年齡是影響女性人群結腸息肉發生的重要因素。這也要求我們在臨床工作中要注重老年女性患者腸鏡檢查,且直腸和乙狀結腸是需要額外重視的檢查部位。
年齡一直被認為是影響結腸息肉發生率的重要流行病學因素。有研究認為80歲以上老年患者的結腸息肉發生率超過75%[8]。在本組資料中,中青年患者占49.6%(969/1955),與老年組病例數無顯著差異。這可能與臨床腸鏡檢查患者的年齡基數分布有關,由于腸鏡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與痛苦,較多老年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腸鏡檢查,中青年患者接受腸鏡檢查的人數普遍高于老年患者[9]。但在明確為結腸息肉的患者中,我們可以發現老年患者存在多發性息肉比例高和結腸內分布更為廣泛特征,這符合老年患者更易發生結腸息肉的臨床特點。雖然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比例在中青年和老年患者中未表現出顯著差異,但老年患者腺瘤性息肉比例明顯增高,由于腺瘤性息肉較非腺瘤性息肉具有更高的惡變潛能,其癌變率為1.4%~20.4%[10,11],這提示老年患者結腸息肉具有更高的臨床威脅。有學者認為扁平(側向發育)或者亞蒂腺瘤性息肉具有更高的惡變傾向[12],本組數據中老年組患者的扁平和亞蒂息肉發生比例高于中青年患者,這也警示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注重這一類病變的發現和處理。
綜上所述,通過本組數據我們發現在結腸息肉患者中,年齡和性別因素是結腸息肉病灶臨床和病理特征的重要影響因素,這有助于我們對結腸息肉病的認識并指導臨床診療。
參考文獻:
[1]Stoian M,State N,Rusu E,et al.Malignancy and mortality of colorectal polyps[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2014,118(2):399-406.
[2] Hoffmeister M, Schmitz S, Karmrodt E, et al.Male sex and smoking have a larger impact on the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neoplasia than family history of colorectal cancer[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 ,8(10):870-876.
[3] Ferlitsch M, Heinze G, Salzl P, et al. Sex is a stronger predictor of colorectal adenoma and advanced adenoma than fecal occult blood test[J]. Med Oncol, 2014;31(9):151.
[4] Lin OS. Performing colonoscopy in elderly and very elderly patients: Risks,costs and benefits[J]. World J Gastrointest Endosc,2014 ,6(6):220-226.
[5] Thakkar K, Fishman DS, Gilger MA. Colorectal polyps in childhood[J]. Curr Opin Pediatr. 2012,24(5):632-637
[6] Montgomery E. Colorectal polyps: sporadic and syndromic[J]. Int J Surg Pathol,2010,18(3 Suppl):56S-61S.
[7] Chu LL, Weinstein S, Yee J.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in women: an underutilized lifesaver[J]. AJR Am J Roentgenol,2011,196(2):303-10.
[8] Yearly diagnostic yield of colonoscopy in patients age 80 years or older, with a special interest in colorectal cancer[J]. Geriatr Gerontol Int, 2012 ,12(2):298-303.
[9] Houissa F, Kchir H, Bouzaidi S, et al. Colonoscopy in elderly: feasibility, tolerance and indications:about 901 cases[J]. Tunis Med,2011 ,89(11):848-852
[10]Johns LE, Houlston 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amilial colorectal cancer risk[J]. Am J Gastroenterology, 2001, 96(10):2992-3003.
[11] Reggiani-Bonetti L, Di Gregorio C, Pedroni M, et al. Incidence trend of malignant polyps through the data of a specialized colorectal cancer registry: clinical features and effect of screening[J]. Scand J Gastroenterol,013,48(11):1294-301.
[12]Nivatvongs S. Surgical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colorectal polyps[J]. Surg Clin North Am,2002,82:959-966.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