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匹多莫德對大腸癌患者術后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大腸癌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將其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術后均根據病情應用5~15d的抗生素治療,并采取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服匹多莫德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變化,以及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研究組經匹多莫德治療后,免疫指標IgG、CD4+、CD3+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P<0.05)。兩組患者術后用藥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情況。結論 匹多莫德可以有效調節大腸癌患者術后的免疫功能,繼而保證患者的抗病能力,適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匹多莫德;大腸癌;術后;免疫功能
大腸癌屬于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包括直腸癌與結腸癌。有資料統計,大腸癌的發病率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且普遍認為其發病與大腸腺瘤、遺傳因素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目前,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主要方法,然而,多數患者于術后易出現免疫功能低下情況,表現為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失調,且反復應用類固醇或抗生素藥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機體內的免疫狀態[1]。本文探討了匹多莫德對大腸癌患者術后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大腸癌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將其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2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證實為大腸癌;所有患者均對本次治療方法及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同意書。研究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8.5±5.6)歲。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68.6±5.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均根據病情應用5~15d的抗生素治療,并采取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服匹多莫德(由天津金世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20030225,商品規格:2g*6袋),0.8g/次,2次/d,1個療程為10d。兩組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對免疫功能有影響的藥物。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變化,方法:晨起空腹狀態下采集患者靜脈血2ml,采用全自動蛋白分析設備測定血漿中的IgM、IgG、IgA細胞活性與CD8+、CD4+、CD3+分子的變化。②觀察對比兩組術后用藥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5.進行處理與統計,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治療前血漿中各項免疫指標(IgM、IgG、IgA、CD8+、CD4+、CD3+分子)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經匹多莫德治療后,免疫指標IgG、CD4+、CD3+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術后用藥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情況。
3討論
大腸癌屬于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主要方法,而術后引發的免疫功能問題卻成為臨床學者探討的重點。多項研究發現,免疫功能異常是多數大腸癌患者術后預后不良的重要原因[2,3]。
匹多莫德屬于人工二肽合成物,其藥效主要依靠調節免疫細胞或免疫因子的活性來實現。匹多莫德免疫調節劑十分適用于免疫力低下者,并可用于縮短病程、預防急性感染、降低疾病嚴重度等情況,其慢性及急性毒性作用十分低。有研究發現,匹多莫德可以刺激NK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介導及釋放免疫物質,繼而參與機體細胞免疫應答反應。同時,T細胞所介導的免疫應答降低的原因與年齡因素相關的T細胞亞群水平具有密切的相關性[4]。有學者指出,大腸癌術后相關的腸道炎癥進展與T淋巴細胞相關,且通過免疫組化能夠發現大腸癌術后腸道炎癥期間淋巴細胞CD8+、CD4+可出現明顯的變化,以CD4+/CD8+失調與CD8+、CD4+下降為主[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經匹多莫德治療后,免疫指標IgG、CD4+、CD3+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P<0.05),這與許多報道結果一致[6,7]。IgG屬于腸道內的重要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腸道感染情況,匹多莫德能夠提高IgG、CD4+、CD3+水平有效達到了抗感染,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從不良反應來看,兩組患者術后用藥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可見,匹多莫德的安全性較佳,無明顯的藥物副作用。
總之,匹多莫德可以有效調節大腸癌患者術后的免疫功能,繼而保證患者的抗病能力,適于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徐小龍.匹多莫德對哮喘患兒白介素16及免疫機制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09(10):1-3.
[2]趙瑩,呂芳麗.匹多莫德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及實驗研究進展[J].熱帶醫學雜志,2012,08(5):1034-1037.
[3]張水林,滿達,雷永革.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免疫功能變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療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2(6):1749-1752.
[4]李慧,王永軍,孫進.匹多莫德及其制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劑學雜志(網絡版),2012,04(8):68-73.
[5]黃麗,羅圣平,譚秋紅.我院2011~2013年免疫增強劑應用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5,02(4):195-197.
[6]李小濤,符暉,周徽.匹多莫德對重癥外傷患者TH1/TH2及免疫因子影響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06(3):74-76.
[7]張文雯,陳繪如.新型免疫促進劑匹多莫德的合成研究進展[J].化學試劑,2014,11(2):1003-1005.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