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在對無張力修補術和傳統手術治療腹外疝的臨床效果差異進行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尋找提升腹外疝患者預后水平的干預方案。方法 以隨機法選擇本院2012年08月~2015年08月接收的50例腹外疝患者(實驗組),治療時選擇無張力修補術;同期選擇50例腹外疝患者(對照組)作對照,治療時選擇傳統手術,在對所有入選患者治療結果深入觀察的基礎上,客觀比較兩組入選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上述入選患者中,實驗組入選患者有效率98.00%,對照組72.00%,且實驗組入選患者在手術時長、并發癥、住院時長以及復發率等方面都有優勢,兩組比較有差距(P<0.05)。結論 對于腹外疝患者,予以無張力修補術效果突出。
關鍵詞:無張力修補術;腹外疝;傳統手術;手術時長;復發率
今年來,腹外疝患者總數驟增,已成為臨床多見癥。腹外疝以中老年群體為好發對象,臨床上多選擇無張力修補術和傳統手術治療,盡管兩種術式均可取得顯著成效,但兩者間又有所差異[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隨機法選擇本院2012年08月~2015年08月接收的50例腹外疝患者(實驗組)。年齡26歲~75歲,中位值(46.3±1.5)歲;性別構成:男性共32例,女性共18例。同時選取50例腹外疝患者(對照組)。年齡22歲~73歲,中位值(47.2±2.7)歲;性別構成:男性共36例,女性共14例。實驗組治療時選擇無張力修補術,對照組治療時選擇傳統手術,通過深入分析兩組入選患者的資料,并沒有發現過大差異(P>0.05),值得進一步對比。
1.2方法 治療時,對照組時選擇傳統手術,即在患者機體腹股溝平行位置作切口,將其皮下組織無菌切開以后,再在患者腹外的斜肌腱膜下對其疝囊進行充分游離,同時對患者疝囊進行高位結扎。此外,找出患者腹股溝附近的正常組織,對其腹橫筋膜的受損部位進行修補,再對患者腹部進行無菌縫合即可。實驗組治療時選擇無張力修補術:①術前對患者腎功能、心功能、血常規、肝功能、尿常規以及肺功能等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同時對檢查結果客觀評估。如果患者尚未達到手術指標,需予以治療,待其基礎疾病被有效控制后,再擇期開展手術方案。②給予患者局部麻醉,本院修補材料選擇美國某公司提供的補片以及巴德網塞。選定切口位置并作出切口后,需對切口位置神經充分保護,并游離精索,對游離疝囊以及內環口之間組織進行分離,同時給予內容物有效回納。③調整巴德網塞位置,使之與機體疝囊底部對齊,再朝著腹腔方向充分還納,確保填充物順利達到患者疝環邊緣后止。④囑咐患者保持咳嗽狀,根據患者反應判斷患者填充效果,并以縫合線對疝環邊緣以及巴德網塞的花瓣進行縫合,并于腹股溝的后壁處置入人工補片,將補片剪出缺口后,確保精索能夠順利通過。⑤對缺口處補片進行縫合,給予補片充分固定,再以生理鹽水對患者創口進行無菌沖洗,并逐層縫合患者腹壁。
1.3評定指標 術后,如果患者臨床指征已經完全消失,而且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已經恢復正常,表明效果顯著;如果患者臨床指征已經基本消失,而且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已經有所改善,表明效果一般;如果患者臨床指征未得到明顯改善,而且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與術前無異,表明無效[2]。
1.4資料統計 本研究所有數據都選擇SPSS20.0統計學專業分析軟件進行分析以及處理,對于文章中的一般資料,選擇(x±s)作代表;對于所有計數資料,都以χ2檢驗方案予以客觀對比;對于涉及到的計量資料,則采取t予以檢驗。客觀對比各項臨床數據后,如果兩組之間的數據有明顯差距,且存在著統計學方面的意義,就選擇P<0.05予以表示。
2結果
2.1所有入選患者臨床效果 上述入選患者中,實驗組入選患者有效率98.00%,對照組72.00%,兩組比較有差距(P<0.05),見表1。
2.2所有入選患者臨床指征 上述入選患者中,實驗組入選患者在手術時長、住院時長以及復發率等方面都有優勢,兩組比較有差距(P<0.05),見表2。
2.3所有入選患者并發癥 上述入選患者中,實驗組入選患者在并發癥方面同樣有優勢,兩組比較有差距(P<0.05),見表3。
3討論
腹外疝屬于外科疾病中常見類型,其誘發因素有腹壁強度異常增高以及腹橫筋膜受損等,發病率極高[3]。對于腹外疝患者而言,臨床上多以手術為首選方案,其中無張力修補術和傳統手術方案最為常見,且均可取得顯著成效[4]。然而,由于傳統手術方案強調用已缺損組織或者病變組織作為疝囊后壁的修補材料,因此極易出現復發現象[5]。不僅如此,對腹股溝的韌帶以及聯合肌腱進行縫合以后,不同解剖平面上患者的肌肉組織會受到強拉,不僅會使術后疼痛感加劇,而且還會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所以尋找適合腹外疝患者的術式十分有必要[6]。
無張力修補術滿足患者生理解剖的醫學特征,強調用補片對患者缺損腹壁、腹股溝管的后壁進行修復,因此不會給機體病變組織附近帶來過大張力。與此同時,無張力修補術所用補片為新型材料,和人體間的相容性極佳,除了可以直接和人體組織進行粘合以外,在抗感染方面也表現出優勢[7]。除此以外,盡管部分患者不能開展傳統手術治療方案,但是開展無張力修補術卻可以克服各種難題,所以已經在腹外疝患者中得到推廣[8]。
本研究入選患者中,實驗組入選患者治療時選擇無張力修補術,對照組治療時選擇傳統手術,發現實驗組入選患者有效率98.00%,對照組72.00%;實驗組入選患者手術時長(34.68±4.07) min,對照組(59.67±4.21) min;實驗組入選患者住院時長(4.27±1.13) d,對照組(9.06±2.57) d;實驗組入選患者有1例(2.00%)復發,對照組有10例(20.00%)。此外,實驗組入選患者在并發癥方面同樣有優勢,兩組比較有差距(P<0.05)。
研究表明,就腹外疝患者而言,在其診療程序中選擇無張力修補術效果突出,不僅可以提升其臨床效果,改善患者手術時長、住院時長以及復發率等手術指征,而且還能夠控制尿潴留、術后疼痛異常、術后有異物感以及陰囊血腫等不良癥狀出現,是提升患者預后效果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馬志文.老年患者腹股溝斜疝腔鏡修補術與傳統無張力修補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05):399-401.
[2]張建新,金煒東,張智勇,等.Desarda法修補腹股溝疝與人工合成補片疝修補術的療效比較[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07(06):559-563.
[3]賀家勇,楊晨晨,李義亮,等.腹腔鏡下腹股溝疝前間隙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臨床療效比較[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5,38(09):1146-1150.
[4]黃永泰,黃文偉,黃偉超,等.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2):138-139.
[5]邵樂寨,張勇,寇昌華.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合并腹外疝行內鏡下治療療效及體會[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4,20(04):40-43.
[6]何曉莽,雷福明,黃文生.肝硬化腹水患者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0):1102-1104.
[7]朱育新,陳臻,羅浩波.腹膜前間隙修補術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臨床應用比較[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09(04):327-330.
[8]張朋,牛兆健,屈彬,等.探討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J].吉林醫學,2014,35(19):4203-420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