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康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本院接收的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102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治療1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以及失語程度改善情況。結果 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功能的康復,促使患者早日重返社會。
關鍵詞:腦梗死;運動性失語;語言康復;護理干預
運動性失語是腦梗死患者常見后遺癥,臨床表現為語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時,常規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經臨床研究表明,在治療的過程中加用護理干預,加強心理護理和語言功能訓練,有利于促進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本院從2013年11月起給予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102例,男55例,女47例,年齡45~80歲,平均(47.3±3.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風病診斷標準,患者意識清楚,病情穩定,無明顯記憶力障礙、智力障礙、吞咽障礙、構音障礙;排除構音障礙,心、肺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障礙,重度癡呆患者。隨機將兩組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主要進行降低顱內壓治療、改善腦血循環治療、減少腦水腫治療等,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藥物,治療1個月,用藥不變。
實驗組患者接受同樣的治療方法,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以及語言康復訓練干預:①心理護理干預:運動性失語發病后,患者比較容易產生焦慮、恐懼、自厭等情緒,變得易怒、暴躁、冷漠等,甚至自暴自棄,放棄治療,受到語言功能障礙的影響,患者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護理人員應該主動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有針對性的提供幫助,提升患者信任感,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并幫助患者認識疾病,引導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積極地配合治療以及語言康復訓練[1]。②語言康復訓練干預:語言康復訓練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聽、說、動相結合,鍛煉患者的語言功能。運動性失語患者癥狀為完全性時,患者只能發出單音節的詞,無詞無句,訓練時,應先訓練患者的聽力,隨后逐漸的訓練音、字、詞,規律性的播放兒童拼音或者輕音樂,音量適中,刺激患者的大腦皮層和語言中樞[2];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動作訓練,主要是伸舌運動,同時,進行吹氣、張口、閉口動作;指導患者進行音節訓練,先進行單音節韻母發生練習,比如a、o、e等,隨后進行雙韻母發音練習,比如ao、ou、un等;患者掌握音節發聲之后,可以進行10以內的數字訓練或算術訓練,同時進行日常用語單詞練習,比如吃、上、大等,練習中,護理人員向患者展示相應的卡片,當字的發音比較難時,讓患者看口形發音[3];患者能夠發出單個單詞后,應及時開展連詞練習,隨后,引導患者回到簡單的問題,連詞成句,練習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的情緒。運動性失語患者癥狀為不完全時,患者能夠說出單個字的發音,語言康復訓練時,先進行組詞訓練,然后在進行句子訓練。
1.3觀察指標 1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包含聽覺理解、自發語言、復述、流暢度以及書寫和閱讀。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失語改善狀況。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分析采用的軟件為SPSS18.0,計量資料表示方式為平均數±標準差(x±s),組間比較利用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方式為數(n)和率(%),組間比較利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語言功能比較 經過1個月的治療以及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各項語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失語改善狀況比較 經過1個月的治療之后,實驗組完全失語患者2例,不完全失語患者11例,失語改善情況為75.5%,對照組完全失語患者4例,不完全失語患者20例,失語改善情況為52.9%,實驗組失語改善情況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腦梗死損傷大腦皮質語言功能,引發患者部分失語或完全失語,對患者的語言交際以及日常生活產生比較大的影響。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在接受語言康復訓練時,康復效果會受到失語程度、疾病性質以及時間因素的影響,同時,護理干預也與語言康復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4]。經過常規治療之后,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的語言功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加用心理護理以及語言康復訓練干預之后,多數患者的失語癥狀明顯改善,語言功能恢復。
腦梗死運動性失語發病后,患者的心理會受到巨大的沖擊,無法接受自己的語言功能障礙,出現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時拒絕與親屬及外界交流,這對患者的預后十分不利[5]。通過心理護理的開展,有針對的展開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客觀的認識疾病,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失語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這說明,常規治療聯合護理干預的治療方法有利于改善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的語言功能,改善失語情況,促使語言功能恢復,提升患者的交際能力以及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心理護理干預以及語言訓練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失語狀況,提升患者的聽覺理解、復述、閱讀等語言功能,促使患者語言功能恢復,讓患者能夠早日回歸社會,正常生活。
參考文獻:
[1]陳瑤.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的效果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18:224-225.
[2]王晶晶,曾玉萍,余珂.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后肢體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華西醫學,2015,07:1312-1314.
[3]梁大英.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恢復的作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14:1950-1951.
[4]崔友祥,王傳尊,孔令軍,等.言語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后運動性失語語言功能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3,03:50-51.
[5]李錦蘭.探討腦梗死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4,33:224-225.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