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總結介入治療術中嚴重并發癥的護理經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科心臟患者于2014年1月~2015年8月行介入檢查及治療病例7605例,其中35例發生嚴重心血管并發癥,針對其發生特點,從重視心理溝通、提供預見性準備、加強術中觀察與監測、實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方法等方面進行護理。結果 本組35例發生嚴重心血管并發癥,因發現、搶救處理及時,35例搶救成功,死亡2例。結論 嚴密觀察、及時處理能提高心臟介入治療中嚴重心血管系統并發癥的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介入治療;心血管并發癥;急救;護理
介入具有創傷小、痛苦少、安全可靠等優點,但由于疾病本身、操作技術、麻醉意外或過敏反應等因素,術中可能發生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1,2]。2011年1月~12月,我科行介入檢查及治療7605例,其中35例發生嚴重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0.46%,現將其護理配合經驗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35例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26~85歲,平均55.5歲。其中不穩定性心絞痛行冠脈造影發生室顫4例、行支架植入發生室顫10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脈支架植入發生室速、室顫15例,其中死亡1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行永久起搏器發生阿斯綜合征1例、室顫3例,其中死亡1例;房撲行射頻消融發生Ⅲ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
2 護理
2.1健康教育 盡管心血管介入治療是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但仍存在一定風險。因多數患者是在清醒的狀態下進行,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擔心手術效果,因此護士應根據患者年齡及文化層次不同,有針對性地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安慰解釋工作,介紹手術成功的典型病例,術中需如何配合及注意事項,主要目的是增加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的理解和手術成功的信心,消除其緊張情緒,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術前患者良好的休息、放松的心態對手術成功及減少并發癥有很重要的作用。
2.2物品準備 術前認真檢查各種搶救儀器、設備的性能,包括除顫儀、帶有創壓力監測的心電監護儀、微量泵、臨時起搏器、呼吸機、負壓吸引、吸氧裝置、心包穿刺包、氣管插管包,特別是除顫儀,電極板涂上電極膏,設置好參數,處于備用狀態,當患者發生室顫時立即予電除顫。同時備好搶救藥品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間羥胺、利多卡因、西地蘭、阿托品、異搏定等血管活性藥物及碳酸氫鈉,將常用的搶救藥品如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抽吸好備用。各種導管、導絲、支架、球囊、壓力檢測套件等分類放置、便于拿取。
2.3術中觀察與監測 心臟病患者心電變化快,術中必須嚴密觀察,行冠脈造影時,由于導管及造影劑刺激可引起心率減慢、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等,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時容易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行起搏器放置電極時,由于電極在心室刺激也易發生室速、室顫;行射頻消融時靶點與正常的傳導系統鄰近。因此,護士在術中應嚴密觀察心電圖變化,會準確識別心電圖異常類型,如出現心率減慢、Ⅲ度房室傳導阻滯、ST段抬高或下移、室早、室速、室顫立即報告醫生,必要時停止操作及時搶救。行左主干和右冠治療時,指引導管插入過深或球囊導管對冠脈的堵塞擴張均可引起冠脈內壓力的降低,應嚴密觀察有創血壓的變化,當冠脈血管發生痙攣時,在冠脈內注射硝酸甘油治療時,更應注意壓力變化,避免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3]。本組有1例兩次注射硝酸甘油時均發生室顫。因此術中持續心電監護對早期發現室性心律失常、爭取搶救時間非常重要,心電監測顯示危急心律失常如頻發的、多源性、成對的室性期前收縮、R on T型室性期前收縮,應立即處理,以防導致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而猝死。
2.4急救處理 ①介入操作過程中出現嚴重低血壓或心律失常時,立即停止操作,給予NS500加入多巴胺100mg根據血壓調節滴速及加大多巴胺濃度。應用抗心律失常藥,吸氧等措施,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②一旦出現心臟驟停或心室顫動,應立即去枕平臥,施行胸外心臟按壓、電除顫、面罩給氧,遵醫囑快速給予腎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拉明等血管活性物。同時通知麻醉科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特別是行電除顫時,動作要快、位置準確;③建立多通道靜脈輸液:一通道升壓,二通道靜推、泵藥,三通道脫水,四通道輸碳酸氫鈉,并作好標識,維持有效循環血容量。④對于出現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者,立即安置臨時起搏器。⑤給患者戴上冰帽以降低大腦的代謝,提高大腦對缺氧的耐受能力。⑥必要時留置導尿,便于觀察尿量。
3 結果
本組35例發生嚴重心血管并發癥,通過良好的心理溝通,及時的觀察和預見性護理,所有病例均得到快速有效的搶救,結果33例搶救成功,死亡2例,其中支架植入1例、永久起搏器安置1例。
4 討論
為提高搶救成功率,介入護士應具備豐富的專科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搶救過程中能處于冷靜敏捷狀態,及時正確地觀察判斷處理各種情況。熟練掌握心電監測、除顫儀、麻醉機的應用及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術。術前加強與患者溝通,做好急救物品、藥品的準備,術中持續心電、有創血壓監護,重視心電圖及心律、血壓的變化對提高搶救成功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介入檢查治療中嚴重心血管系統并發癥與病變血管狹窄程度、藥物及操作有關[4]。大多發生于術中,較少發生于術后。室性心律失常給予利多因50mg靜推,必要以1mg/min靜滴維持。心動過緩者靜脈注射硫酸阿托品或異丙腎上腺素,無效時立即安置起搏器[5]。介入治療中嚴重心血管事件盡管少見,一旦發生,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早期發現,加強術中觀察、監護及進行快速有效的搶救治療能提高介入治療中嚴重心血管并發癥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周娟,黃燕梅,袁麗華,等.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并發心臟壓塞的早期識別與搶救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09,8(6):27-29.
[2]顏瓊,王霞,王靜.心臟介入診療術中嚴重并發癥的急救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5):1396-1397
[3]程敏.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中、術后低血壓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2):49.
[4]Zimmermann S,Ruthrof S,Nowak K,et al.Outcomes of contempor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ST elevation infarction in patients older than 75 years[J].Clin Cardiol, 2009,32(2):87-93.
[5]Poole JE, Gleva MJ, Mela T, et al. Complication rates associated with pacemaker o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generator replacements and upgrade procedures: results from the REPLACE registry [J]. Circulation, 2010,122(16):1553-1561.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