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應用五階段護理模式探討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教育的方法,減少透析并發癥。方法 選擇100例腹膜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五階段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評價干預前后患者手衛生狀況。結果 本組腹膜透析患者干預前手衛生認知得分為(54.7±5.7)分,干預后為(84.9±4.6)分,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855,P<0.01);干預后患者手衛生執行率從46.8%提高到85.7%,洗手正確率從5.2%提高到80.9%,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84.064和99.762;P<0.01)。干預后腹膜透析患者手部細菌培養平均菌落數為(5.62±3.6)cfu/cm2,明顯少于干預前(112.0±12.4)cfu/cm2,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96,P<0.05)。結論 運用五階段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狀況。
關鍵詞:五階段護理模式;腹膜透析;手衛生教育
腹膜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等多種原因,發生感染的機會遠高于普通人群,是導致其死亡的第2位原因[1],是院內感染的易感人群。研究發現,腹膜透析患者自身的手衛生狀態對于減少醫院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減少住院率和病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其手衛生問題可能已經成為醫院感染質量控制的隱患。如何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的依從性,改善其手衛生狀況是亟待解決的臨床護理問題。本研究運用五階段護理模式對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情況進行干預,探討干預前后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狀況的改善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2014年在我院行腹膜透析患者100例。入選標準:病情平穩、規律性腹膜透析≥3個月;年齡18~80歲,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18~75歲,平均(35±12.0)歲;原發?。禾悄虿∧I病31例,慢性腎小球腎炎39例,高血壓腎病14例,腎衰竭16例。
1.2方法 ①組建手衛生教育團隊。團隊成員認真學習五階段護理模式,根據行為改變的不同階段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②根據TYM設計干預計劃。第1階段:干預時間1w,即處于行為意圖期和準備期時。使用《腹膜透析手衛生認知和行為調查表》,觀察患者手衛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及對手衛生的認知情況;第2階段:干預時間為3w,腹膜透析患者進入行為轉變理論中的準備期,根據手衛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教育培訓,采用多媒體形式,發放相關材料,實行集中培訓;第3階段:干預時間8w,經培訓腹膜透析患者進入行為轉變理論中的行動期,在每次透析前必須用洗手液將雙手及動靜脈內瘺側手臂徹底清洗干凈,透析后當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觸水;第4階段:干預時間為12w,在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的維持期,采用持續督導、及時反饋的方法。干預時間共6個月。
1.3觀察指標 干預結束后檢測手部皮膚菌落采樣標本,并調查手衛生知識掌握情況及手衛生依從性等。①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認知和行為調查表[3]:在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表的基礎上設計,包括4個維度,分別為洗手的意義(3個條目)、洗手的指征(9個條目)、正確的洗手的方法(15個條目)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填空形式,回答正確得3.7分,否則得0分,滿分100分;各維度得分根據每個維度包含條目數計算平均分值,滿分100分。②手衛生依從性:采用手衛生依從性調查表[4],比較干預前后手衛生現場執行率和洗手方法的正確率。手衛生指征包括9項,手衛生現場執行率指實際執行手衛生次數與應該執行手衛生次數之比的百分率;洗手方法正確率指正確洗手次數/洗手次數之比×100%。手衛生依從性采取在患者腹膜透析當日現場觀察,干預前后各調查1次。③手部細菌培養:干預前后各調查1次,對患者手部和手臂采樣并送培養。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干預前后認知總得分和各分項目得分、手部細菌培養菌落數結果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干預前后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認知情況比較 干預前腹膜透析患者對手衛生的認知水平較低,干預后各項目認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干預前后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執行率、洗手方法正確率及各項手衛生指征現場執行情況均有提高,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2.3干預前后腹膜透析患者手部細菌狀況 干預前腹膜透析患者手部皮膚菌落狀況較差,干預后培養的平均菌落數比干預前減少,手衛生合格率提高,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3 討論
研究發現,腹膜透析患者自身的手衛生防范可能在減少院內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減少住院率、病死率等方面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五階段護理模式是一個復雜、漸進、連續的過程,可分為5個不同的階段,即無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和維持期。無意圖期是指人們在近期沒有進行行為轉變的打算。意圖期是指人們在某種程度上考慮過改變行為,但不在近期,也沒有任何行動和準備的跡象。準備期是指人們已形成在近期改變行為的堅定想法,進行一些最初嘗試。行動期是指人們已經實踐了新的行為,行動應該有明確的標準來判定是否已經達到目標。維持期則是指新的行為已堅持了最低限度的期限,通常指持續6個月以上。鑒于腹膜透析患者的手衛生的重要性,我們將五階段護理模式引入到腹膜透析患者的手衛生的教育中,把個體的行為變化作為一個過程來描述,根據該理論對其制定長時間、漸進和連續的干預計劃,在不同階段對腹膜透析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本文發現,經過6個月的干預,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的認知狀況得到明顯提高,手衛生的依從性明顯改善,無論洗手的指征的掌握還是洗手的正確率均大幅度提高。干預前后手部細菌的菌落數明顯下降,手衛生合格率明顯提高,提示應用TYM理論進行護理干預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狀況。此外本研究中患者經過五階段護理模式的教育強化后能有效地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仍將繼續關注這些患者的手衛生狀況。
總之,五階段護理模式對于改變腹膜透析手衛生習慣,提高手衛生的依從性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和理念。對于進一步建立起必要的洗手管理和監測制度,保證長期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措施的落實,嚴格控制血液凈化中心醫院感染的發生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馬靚,張立元,許勤.維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及預防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85-88.
[2]顧美紅,夏虹,張耀全.維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手衛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6):3131-3133.
[3]詹曉英,王亞霞,劉亞新,等.行為轉變理論促進實習護生手衛生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593,396.
[4]肖遠莉.腹膜透析室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預防與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1):1356-1357.
[5]Gnn mu弓Z,Erci B.Transtheorethical model-based education ven for smoking cessation in hisher school studen~[J].Southeast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12,43(6):1548-1559.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