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肺結核合并肺心病的救治與護理效果予以探討并剖析。方法 此次研究中,隨機選取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患者共42例,均為我院呼吸科自2013年3月~2015年2月所接收,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則,將其按照掛號的編號順序,隨機均分成兩組,均采用同一種救治方法,此外就常規護理(對照組,n=21)與優質護理(觀察組,n=21)的應用效果展開探討。結果 治療效率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95.2%,61.9%(P<0.05),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95.2%,71.4%(P<0.05)。結論 為了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臨床效果,在治療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期間,建議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
關鍵詞:肺結核;肺心病;救治;護理
肺結核屬于臨床上發作較高的呼吸系統疾病,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該病發作時,往往伴隨發熱、乏力、咳痰、咳嗽胸痛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加之該病經治療后,仍然存在復發的可能,亦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1]。因此,臨床上一致認為,在治療期間,采取適當的護理干預措施,是有效預防復發的關鍵手段。下文中,筆者以我院呼吸科接收的42例患者中的21例,實施常規治療的同時,采取優質護理,效果顯著,且對改善患者遠期生存質量有積極的意義,就此展開實驗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中,隨機選取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患者共42例,均為我院呼吸科自2013年3月~2015年2月所接收,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則,將其按照掛號的編號順序,隨機均分成兩組,均采用同一種救治方法,此外就常規護理(對照組,n=21)與優質護理(觀察組,n=21),其中對照組中,女性10例,男性11例,患者年齡35~60歲,年齡中位數:(45.8±2.9)歲,觀察組中女性8例,男性13例,患者年齡32~65歲,年齡中位數:(47.1±2.4)歲,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基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價值。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呼吸科常規治療方法和常規護理方法,即:對患者使用頭孢哌酮鈉0.4g溶于生理鹽水中(5%,250ml),痰熱清溶于30ml溶于生理鹽水中(5%,250ml),均以靜脈注射形式給藥,1次/d,連續治療15d為1個療程,之后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心理安慰,消除其不良心理狀態,及對癥護理,確保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
1.2.2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呼吸科常規治療和優質護理方法,即:救治方法與上述對照組一樣,之后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2.1心理護理 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懼、不安、抑郁、焦慮等諸多不良心理情緒,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主動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促使患者積極面對自己的病情,同時將該病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為患者進行耐心講解,多為患者講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充分鼓勵和安慰患者,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
1.2.2.2基本護理 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其各項生命體征,重點觀察在用藥期間是否出現了惡心、食欲下降、眩暈、精神異常、心率加快、氣短、血壓變化等癥狀,一旦發現患者的有異常情況時,很有可能時由于藥物不合理或者是消化道出血導致的,此時,護理人員要及時上報醫生,并協助醫生及時對患者做好處理工作;另外,護理人員要適當給予患者營養補充,保持機體免疫力。
1.2.2.3病癥護理 長期疾病,導致患者體力下降,醫護人員要鼓勵患者多飲水,主動排痰,此外,對長期臥床的患者要給予呼吸訓練指導,必要時幫助患者翻身、拍背等。對痰液粘稠的患者要給予更多的關照,癥狀嚴重情況下,要給予患者進行霧化吸入,幫助排痰。另外,對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患者還要進行氧療護理,針對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氧療護理非常重要,要求護理人員在給氧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心律、神志等變化,促使患者組織缺氧癥狀得到進一步緩解和改善[2]。
1.2.2.4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需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出相應的飲食計劃,盡可能為患者提供低熱量、低脂、高纖維、低糖、低鹽的食物,禁止飲食腌制類、含鈉高的食物,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時維持患者正常休息[3]。
1.3統計學處理 文中涉及數據均在SPSS19.0專用軟件中輸入,組間計數數據采用[%]表示,計數資料行%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反之,不具備任何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對比分析:觀察組顯效率和有效率為:47.6%,47.6%,對照組為:38.1%,23.8%(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2%,對照組為71.4%(P<0.05)。
3 討論
肺結核,以肺部結合感染為主要特征,其病是由于結合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是一種常見類型,是由于患者支氣管-肺組織病變所致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心臟病,若患者能及時治療和護理干預,大部分是能夠治愈的。文中對患者采取同一種救治方法,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即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其中后一種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從:心理、基本、病癥、飲食等方面進行,促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醫護人員還重點做好呼吸道護理和氧療護理,效果都比較顯著,最終取得了較高的臨床治療效率,且對遠期患者的生存質量有顯著的意義[4]。結合本次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肺結核合并肺心病病例,在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幅度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
綜上,為了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臨床效果,在治療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期間,建議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
參考文獻:
[1]劉琳琳.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護理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5):230-231.
[2]卜凡葉,楊錫梅,劉艷輝.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05):222-223.
[3]張思榮.38 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2(19):109-110.
[4]陳云,張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 13(14):185-186.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