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型脂肪栓塞(Cerebral Fat Embolism,CFE)是長管狀骨骨折、多發損傷和一些手術后,脂肪細胞被破壞,游離脂肪被擠到靜脈內,重新結合成脂肪形成栓子,造成腦部循環障礙、神經功能缺失為主的臨床表現的綜合征,伴或不伴呼吸功能不全及其他表現[1]。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在骨折中發生率為0.9%~2.2%,而病死率高達10%~50%[2],故應予以重視和警惕。我科于2015年6月收治了1例多發骨折合并腦型脂肪栓塞綜合征的患者,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42歲,2015年6月7日騎電動車時被他人汽車撞倒致左下肢疼痛、功能障礙,遂至我院急診就診。入院查體神志清,左下肢腫脹畸形,局部壓痛,可及明顯骨擦感及異常活動,頭頂部、面部少許皮膚挫傷出血。X線示:左側股骨中段骨折,左脛骨外側平臺骨折,左腓骨中段骨折。入院后行左跟骨牽引,補液對癥治療。次日中午突發神志昏迷、脈氧下降,予氣管插管及對癥治療。2 d后轉入ICU,入科查體神志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e Scale,GCS)評分3分,體溫38.7℃,脈搏124次/min,血氣分析示:動脈血氧分壓50mmHg,攝片示:肺動脈CTA未見明顯異常,頭顱CT示:腦水腫。實驗室檢查示:血紅蛋白值:89g/L;血小板計數:114×109/L;D-二聚體:4.83 μg/ml。診斷為多發骨折伴腦型脂肪栓塞綜合征。入科后予以低溫腦保護控制中樞性高熱對腦組織的損害,使用降溫毯降溫,降低腦代謝率及耗氧量,減輕腦水腫的發生,保護血-腦脊液屏障,改善腦缺氧;呼吸機輔助通氣提高患者動脈血氧分壓,糾正低氧血癥;激素沖擊治療減輕腦水腫;抗凝溶栓提高組織灌注,改善微循環;輔以抗感染、醒腦、改善循環、營養支持及維持內環境紊亂等治療。入科2d后,患者眶上神經壓迫時有輕微反應,GCS評分4分;4d后,患者意識不清,但大聲呼喊時能眨眼,GCS評分6分;8d后,能睜眼,能辨別聲音方向,GCS評分9分;13d后,患者意識開始恢復,眼球可隨光線轉動,對叫喊有反應,有流淚表情,不能發聲,GCS評分11分,在全麻下行\"左股骨近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恢復良好;18d后,拔出氣管套管,患者神志逐漸清醒,能遵囑運動,準確回答簡單問題;21d后轉當地醫院康復治療。
2護理
2.1低溫腦保護的護理 為預防腦缺氧、保護腦功能、減少腦組織和全身耗氧量,我們采用控溫毯控制患者體溫。通過亞低溫治療能降低高熱對腦組織的損傷,保護血-腦脊液屏障,減輕腦缺氧癥狀,提高治療效果[3]。①高熱期:此期護理患者時禁忌溫度忽高忽低、過慢,否則可增加機體代謝,加重腦缺氧和腦水腫,降溫不宜過快,降溫速度以0.5~1.0℃/h為宜。密切觀察降溫毯的運轉情況,防止發生寒戰,因寒戰也可產生熱量,對降溫不利。出現寒戰現象時可適當提高機溫,蓋以薄被可使癥狀消失。患者需要在ICU進行治療,病房需要保持空氣新鮮,有充足的光線,但是不要直射患者,保持室內溫度恒定22℃為宜,濕度以50%~60%最為合適,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4]。②溫度控制期:此階段最重要的是始終要夾好體溫傳感器。患者在查體翻身、測血壓等操作中,難免有傳感器松脫的現象,松脫之后應重新夾5 min,待讀數穩定后才準確。通過亞低溫治療,患者入ICU 1.5 h后就達目標溫度36℃。③過渡期:患者體溫持續<37℃超過24h,癥狀基本得到控制,此時可以將降溫毯調至監測模式觀察24h,發現體溫>38℃再啟動降溫毯,若有必要可多次如此操作。
2.2甲潑尼龍沖擊治療后的護理 甲潑尼龍為短效糖皮質激素,能保持細胞微粒體膜的穩定性,防止血流停滯,減少或清除非酯化脂肪酸對呼吸膜的毒性作用,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肺間質水腫,穩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輕腦水腫,因而能有效減輕脂肪栓塞綜合征的臨床癥狀[5,6]。我們采用甲潑尼龍1 g加0.9%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1次/d,持續應用3 d,每次在30 min內完成,若時間過長,就是失去了沖擊的意義。大劑量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易出現并發癥。在患者治療期間,重視基礎生命體征的監測,及時發現異常。應用多功能監護儀監測患者血壓、呼吸和脈搏,一般用藥前測量一次,用藥后每15 min測量一次,并做好記錄。同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是否有煩躁不安、心率加快。尤其在激素用量發生變化時,遵醫囑定時監測血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等變化,注意生命體征及監測項目有無波動或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記錄,予以保肝、補鉀、補鈣等處理。在護理中注意觀察患者胃液及糞便顏色,定期留取標本送檢,以防應急性潰瘍的發生。患者在治療期間未出現咖啡色胃液或者柏油樣便。
2.3抗凝溶栓藥物治療的護理 小劑量肝素既可降低血液粘滯性,防止應激反應物質的手段,改善局部微循環灌注,還可以使血漿脂肪乳化,達到清除血內脂肪的作用[7]。另外肝素可以顯著提高一些細胞框架蛋白和免疫蛋白,利于傷后組織細胞的修復。患者入科后遵醫囑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d。低分子肝素是高分子電解質,與血細胞及血管壁有很強的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抗凝作用。然而因為其強大的抗凝作用、患者凝血功能下降等,易形成皮下瘀血,甚至皮下氣腫。所以在腹壁注射時采用推注時間30s或推注10s,停留10s的方法,以降低皮下出血的發生率及出血面積。每次注射前后詳細檢查患者皮膚、黏膜、牙齦及全身各系統有無出血傾向。記錄24 h尿量,觀察尿液顏色、氣味有無異常。每日檢查血常規,了解血小板變化。患者在應用肝素期間未出現皮膚、黏膜等出血癥狀。
2.4骨折的護理 脂肪栓塞的發生多與骨折未進行制動,處理粗暴及骨折端不斷發生錯位,使脂肪栓子釋入血流的機會增加有關[8]。所以一切護理工作宜動作輕柔,集中進行,不隨意搬動患者。①牽引時的護理:患者跟骨牽引期間,在進行翻身、更換床單、搬運患者時,動作應輕柔,不應放松牽引;搬運患者時如需要放下牽引,應予夾板外固定,減少摩擦;并密切觀察患肢血運、運動、感覺情況。患肢持續骨牽引時,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骨折術后取臥位或健側臥位,用軟枕或抬高架抬高患肢20~30cm,以利于靜脈血及淋巴液的回流,減輕水腫[9]。②解剖圖譜的運用:由于該患者多處骨折,為了醫護人員更加明確骨折部位,避免骨折部位的二次傷害,我科為該患者制定了一張解剖圖譜,標出骨折部位,貼在病室顯眼處。提醒醫護人員進行操作時避免對骨折部位的搬動,防止脂肪栓塞的再次發生。③功能鍛煉: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時,無法自主活動,幫助患者被動活動關節,抬臀、抬腿1次/2h,按摩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并發癥。術后為預防深靜脈血栓,每日健側肢體進行氣壓泵治療,測量雙下肢周徑,并作好記錄,雙側相差>1cm,匯報醫生。患者清醒后鼓勵患者活動健側肢體。
2.5應用呼吸機的護理 ①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患者入科時處于昏迷狀態,所以神志、瞳孔是首要觀察項目,每班進行GCS評分,根據睜眼、語言、運動三方面來確定患者的神志情況,以評估腦部脂肪栓塞程度。應用多參數心電監護儀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做好記錄。若患者煩躁不安,應及時調整呼吸機模式,必要時給予鎮靜藥,避免人機對抗,適當時給予約束帶,防止非計劃性意外拔管。②保持呼吸道通暢:脂肪栓塞患者的死亡原因多由于呼吸障礙發生的低氧血癥引起。根據臨床經驗,吸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預防治療手段,正壓高頻通氣是治療脂肪栓塞綜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10]。每日進行動脈血氣分析,監測氧分壓、CO2分壓,正確調節呼吸機參數。按需吸痰,患者降溫期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時為患者吸取痰液,防止窒息。采用密閉式吸痰法,每日更換密閉式吸痰管,防止交叉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③掌握拔管指征:及時評估患者使用呼吸機的效果,為患者脫機提供依據,避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
2.6營養支持 研究表明平時喜高脂飲食或飽餐后發生多發性長骨骨折時,容易發生脂肪栓塞綜合征[11]。患者昏迷期間,采用每天鼻胃管注入短肽型腸內營養液百普力1000ml,24h連續經泵注入,控制速度在40ml/h左右,每班抽吸一次胃殘留量,抽吸后用30ml溫開水沖管。同時抬高床頭30~40°,防止誤吸。鼻飼泵泵入是將營養液少量持續的泵人胃里,對胃的刺激性小,使胃對食物吸收的徹底,同時胃結腸反射小,導致大便次數少。對于長期臥床昏迷的患者來說,大便次數的減少對患者肛周的皮膚有一定的保護性,避免因多次擦拭大便而導致皮膚發紅、破皮等現象的發生。大便擦拭次數減少可以避免對患者過多搬動,防止脂肪栓塞的再次發生。拔除胃管后,協助患者進食富含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限制脂肪的攝入,最大限度減低血漿中酸含量,減少脂與脂肪酸形成[12]。
3結論
腦脂肪栓塞綜合征是骨折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起病急驟,病死率高。早期低溫腦保護可減輕腦損傷,顯著提高疾病愈后率。安全有效的患肢制動可避免CFE的再次發生。對于出現不可逆的腦功能損害,應鼓勵患者及家屬堅持系統康復訓練,提高生活質量。優質的護理能夠大大提高CFE的救治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陳士鶴,裴劉寶,王軍,等.股骨干骨折并發腦脂肪栓塞綜合征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08,16:12.
[2]蔡芙蓉.多發骨折并發腦型脂肪栓塞的護理[J].中國誤診雜志,2008,7(17):4073-4074.
[3]王志琴.探討降溫毯在亞低溫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6):171-172.
[4]陳美芬.亞低溫對腦保護的治療與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66-67.
[5]張伯勛,滕青山,馬承宜,等.地塞米松對脂肪栓塞綜合征防治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1995,11(3):204-206.
[6]劉東平.骨折并發脂肪栓塞綜合征治療體會[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3,17(4):260-261.
[7]郭淑敏.多發骨折合并腦脂肪栓塞的護理體會[J].醫藥前沿,2015,5(7):330-331.
[8]宋文燦.23例骨科并發癥脂肪栓塞的預防性護理[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2(6):60.
[9]丘如誠.臨床骨科并發癥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37-42.
[10]劉鐵軍.創傷后脂肪栓塞綜合征的早期診斷及治療[J].醫學信息,2015,28(16):260.
[11]蔣玲玲.創傷性脂肪栓塞綜合征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2,16(6):325-326.
[12]裴賀.創傷性脂肪栓塞綜合征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5):22-23.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