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了解中國人民大學教職工的代謝異常相關指標情況。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4年參加體檢的中國人民大學的教職工,對獲得的體檢資料進行分析,采用?字2檢驗分析不同特征教職工間疾病檢出率的差異。結果 共有5773名教職工納入分析,男性代謝異常相關指標(脂肪肝、超重肥胖、血脂異常)檢出率高于女性,代謝異常相關指標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結論 我校教職工的總體健康水平不高,代謝異常相關指標檢出率較高,女性健康狀況好于男性。
關鍵詞:教職工;體檢;代謝異常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的工作節奏加快,高強度腦力勞動、久坐、缺乏運動、高脂高糖飲食結構等危險因素的普遍存在。筆者對2014年我校全體教職工的體檢資料進行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參加我校體檢的教職工為5773人,其中男性2395人,女性3378人;各年齡段人數分布見表1。
1.2診斷標準 ①超重、肥胖: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1],24≦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為超重,BMI≥28 kg/m2為肥胖;②血脂異常: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總膽固醇(TC)≥6.22 mmol/L為高膽固醇血癥,甘油三酯(TG)≥2.26 mmol/L為高甘油三酯血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mmol/L為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14 mmol/L為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升高,存在上述任意一項異常則為血脂異常。
1.3統計分析 采用SAS9.3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字2檢驗分析不同特征教職工間疾病檢出率的差異,所有統計學檢驗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教職工的性別、年齡分布 2014年體檢教職工5773人,其中女性(占58.51%)多于男性(占41.49%);平均年齡為50.21歲,男性平均年齡(52.02歲)略大于女性(48.95歲);具體教職工的年齡段分布,見表1。
2.2不同性別教職工代謝異常相關指標檢出情況和比較 2014年我校教職工代謝異常相關指標(超重肥胖、脂肪肝、血脂異常)的檢出率均較高,分別達到44.27%、38.03%和32.31%,男性代謝異常相關指標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不同年齡教職工代謝異常相關指標檢出情況和比較 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增,在60歲及以上的教職工中達到最高,年齡分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脂肪肝和血脂異常檢出率也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但在50~59歲的教職工中達到最高(P<0.05),見表3。
3討論
2014年我校教職工體檢結果顯示,超重和肥胖、脂肪肝、血脂異常這些與代謝異常相關指標的檢出率均較高,這與很多大學教職工的體檢結果一致[3-6],超重肥胖的檢出率44.27%高于2010年全國成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42.6%[7],脂肪肝檢出率(38.03%)近乎是全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10%左右)[8]的4倍,血脂異常檢出率(32.31%)也遠高出2002年我國成人的血脂異?;疾÷剩?8.6%)[9]。很多研究均表明血脂異常和脂肪肝的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遞增[10,12],但我校教職工體檢結果顯示中年教職工的血脂異常和脂肪肝檢出率最高。導致我校教職工代謝類相關異常指標偏高(特別是中年男性)的原因可能是:該年齡段的教職工,特別是正處于事業的高峰期,教學、科研任務重,工作壓力和競爭壓力大,缺乏運動,睡眠無規律,導致內分泌失調和各種物質代謝失衡,易形成血脂異常、脂肪肝等;同時生活節奏快,膳食不平衡,過多攝人高脂肪、高糖和低纖維素食物,多余熱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導致肥胖、血脂異常和脂肪肝[13];并且這些指標的異常沒有給健康帶來明顯癥狀或相關疾病而不被異常者理解和重視[14]。
我校教職工體檢結果發現,男性各項異常的檢出率均遠高于女性,這與之前很多的教職工體檢結果的報道一致[5,6,15,16]。這與男性的某些激素分泌,健康觀念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綜上,我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如:充分利用學校網絡、電視錄像、健康教育講座、板報等方式向教職工宣傳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教職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煙限酒、保證充足的睡眠,并增強教職工的保健和防病意識;適當減輕教職工的工作壓力,增設教職工活動鍛煉的場所,積極組織教職工開展體育運動;定期組織職工進行體檢,校醫院應建立和完善教職工健康檔案,進行長期、動態跟蹤管理,對體檢中查出的健康問題應及時通知個人并提出具體治療建議,同時要有針對性的為教職工開出飲食和運動處方。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7.
[2]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8.
[3]李玉杰,姜珊,王風前,等.2009年哈爾濱醫科大學教職工身體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校醫,2010,24(3):226-228.
[4]孔慶濱,陳鐵梅,石越.高等院校教師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5):608.
[5]張繼紅,彭玲,鄭偉榮.教職工的結果分析及健康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8):67-68.
[6]張宏,王強,孟嵐,等.某大學1564名在職教職工體檢結果分析及健康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4):74-76.
[7]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報告(2010)[M].北京:軍事科學醫學出版社,2012.
[8]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9]趙文華主編.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2002)之七--血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0]戴樹人,高昆,王鵬.四川大學教職工1691名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3):9-11.
[11]姚燕萍.北京中醫藥大學教職員工健康體檢結果研究報告[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7,14(5):5-7.
[12]曲輝.高校教職工3年體檢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9):5056-5058.
[13]徐輝.從體檢結果談高校教職工的預防保健工作[J].中國療養醫學,2006,15(3):198.
[14]宮芳,馮潔.西北大學教職工血糖血脂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2006,20(3):302.
[15]康美玉,韓永霞,高玉梅,等.某高校教職工慢性病患病情況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7,23(9):729-730.
[16]柴曉蓉.江漢大學教職工體檢結果分析及對策[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1):85-87.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