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莫西沙星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方法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莫西沙星導致的不良反應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系統、臨床表現以及發生時間等情況。結果 靜脈給藥和合并用藥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高,并且胃腸道系統不良反應是最為高發的不良反應。結論 在臨床應用莫西沙星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其不良反應情況,給藥之前,對患者過敏史、用藥史、病史等情況進行詳細詢問,合理選擇給藥方式以及藥物的種類,有效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關鍵詞:莫西沙星;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莫西沙星是臨床中十分常見和常用的藥物,莫西沙星常常被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如皮膚軟組織感染、呼吸系統感染、生殖系統感染等[1]。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很強,具有易吸收、不易耐藥、半衰期長、抗菌譜廣等優勢。但是,在為部分患者應用莫西沙星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出現腹瀉、嘔吐、惡心、眩暈、光敏性皮炎、頭痛、肝酶升高等臨床不良反應[2]。本文探討了莫西沙星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莫西沙星導致的不良反應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對10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回顧性分析患者臨床表現、不良反應發生系統、用藥情況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研究,并且與本院簽署同意書。
1.2不良反應
1.2.1胃腸道系統不良反應 在臨床應用莫西沙星的過程中,胃腸道系統不良反應最為常見,發生率最高。胃腸道系統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為味覺改變、腹瀉、嘔吐以及其它腸道反應。運用氟喹諾酮類藥物能夠使人體腸道格蘭陰性需氧菌減少,但是,對厭氧菌影響較小,極少出現假膜性結腸炎。雖然莫西沙星體外試驗的結果表明,其對厭氧菌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但是,其并不會明顯影響腸道厭氧菌。
1.2.2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莫西沙星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常見,常見臨床癥狀包括精神失常、幻覺、噩夢、神經過分緊張、坐立不安、失眠、焦慮、癲癇,此外,還可能出現抑郁、震顫、軟弱、神志不清等,但是,后者常常會被人們忽視。尤其對明顯動脈硬化老年人十分好發。癲癇屬于莫西沙星少見副作用,但是,癲癇的高發人群為老年人群。原有癲癇史、抗風濕藥物、降低癲癇閾值藥物等均是導致老年人發生癲癇的重要因素。與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比較,莫西沙星引起中樞毒性副作用可能性排序,由小到大排序為:氧氟沙星、環丙沙星、莫西沙星、氟羅沙星、托氟沙星。
1.2.3過敏性休克不良反應 過敏性休克這一不良反應對患者生命和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臨床表現為神志模糊、喘息、血壓下降、面色蒼白、頭暈無力、軀干和四肢出現紅色丘疹等。
1.2.4皮膚系統不良反應 服用莫西沙星的患者皮膚及附件也會發生不良反應,臨床表現多為靜脈炎和皮疹,患者面部及軀干會出現皮疹,并且合并瘙癢。因此,應用莫西沙星對患者實施治療之前,應對患者過敏史進行詢問,若患者過敏史十分明確,避免為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實施治療,另外尋找其他理想的藥物對莫西沙星進行替代。
1.2.5低血糖反應 相關臨床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會在服用莫西沙星以后出現低血糖反應,患者臨床表現為昏睡不醒和大量出汗,對患者血糖進行監測以后,發現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在為患者實施對癥治療以后,患者清醒,并且血糖正常。莫西沙星導致低血糖反應的原因為血糖利用過度。莫西沙星會促進胰島素進行釋放,并且通過對胰島素細胞ATP敏感鉀離子通道進行阻斷,導致患者在服用莫西沙星以后,出現血糖過低的反應。應用莫西沙星時,應嚴格監控血糖,避免發生低血糖反應。
1.2.6運動失調不良反應 運動失調不良反應的臨床癥狀為煩躁、胸悶、心悸、出現幻覺等,隨著時間的延長,患者會出現震顫,舌頭及肢體不受患者意識支配,最后患者無法流利回答其他人提出的問題。運動失調不良反應持續10 h以后會自動消失。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實施收集、統計、分析以及對比,計數資料運用χ2檢驗,P<0.05,則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聯合用藥及給藥途徑 本研究100例患者中,72例患者為靜脈給藥,所占比例為72.0%,28例患者為口服給藥,所占比例為28.0%,靜脈給藥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高于口服給藥患者,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100例患者中,32例患者為單獨用藥,所占比例為32.0%,68例患者為合并用藥,所占比例為68.0%,合并用藥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比例明顯高于單獨用藥,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2.2不良反應發生時間 100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時間為:7例患者發生在給藥后20 min之內,所占比例為7.0%;46例患者發生在給藥后10~90 min,所占比例為46.0%;23例患者發生在給藥后1~2 d,所占比例為23.0%;19例患者發生在給藥后3~4 d,所占比例為19.0%;5例患者發生在給藥后5 d以上,所占比例為5.0%。給藥后10~90 min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最高。
2.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00例患者中,42例患者胃腸道發生不良反應,所占比例為42.0%;11例患者皮膚發生不良反應,所占比例為11.0%;23例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不良反應,所占比例為23.0%;15例患者發生過敏性休克不良反應,所占比例為15.0%;6例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所占比例為6.0%;3例患者發生運動失調不良反應,所占比例為3.0%。胃腸道發生不良反應所占比例最高。
3討論
莫西沙星通過對細菌DNA的重組、修復、轉錄、復制所需DNA拓撲異構酶進行抑制,進而發揮自身的抗菌作用[3]。相關研究表明,莫西沙星自身的抗菌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與傳統氟喹諾酮類藥物進行對比,莫西沙星殺滅格蘭陽性菌的作用更強[4]。作為一種新型的抗感染藥物,莫西沙星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運動失調反應、低血糖反應、皮膚系統不良反應、過敏性休克不良反應、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以及胃腸道系統不良反應[5]。本研究結果表明,靜脈給藥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比口服給藥患者高,合并用藥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比例明顯高于單獨用藥,給藥后10~90 min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最高,并且胃腸道發生不良反應所占比例最高。
綜上所述,臨床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和特征為患者合理選擇藥物,并且選擇適宜的給藥途徑,用藥之前明確患者的過敏史、用藥史等,切忌盲目使用藥物,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溫俊霞,安賀娟,張進明,等.莫西沙星聯合卷曲霉素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療效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30:3349-3350,3357.
[2]簡于群,單志紅.莫西沙星聯合萘普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30:46-47.
[3]周本剛,肖政,汪成瓊,等.莫西沙星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山東醫藥,2015,39:19-22.
[4]陳劍.埃索美拉唑聯合莫西沙星與阿莫西林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臨床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11:1614-1615.
[5]劉毓,毛潔萍,米合熱依·居熱提.莫西沙星與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早發性卒中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研究[J].新疆醫學,2015,10:1452-1455.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