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中晚孕期產前超聲篩選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來我院進行產前檢查的早孕期檢查均顯示正常的1346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研究對象在其中孕期和晚孕期各進行一次超聲檢查,統計并分析胎兒的畸形情況,并統計超聲檢出的時間等。結果 本研究經早孕期檢查顯示正常的1346例孕婦中,中孕期檢測出19例胎兒畸形,檢出率為1.41%,晚孕期檢測出4例胎兒畸形,檢出率為0.30%。經臨床證實,這23例均為畸形胎兒,此外本研究證實中晚期漏診畸形1例,漏診率為0.07%,這1例為較小缺陷的畸形。結論 超聲診斷在產前確定出生缺陷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其確定胎兒畸形的確診率高,且安全性大,很多畸形胎兒在早孕期未檢驗出來,基于此在中孕期和晚孕期對孕婦再進行檢測,能夠提升檢測的確診率。
關鍵詞:產前缺陷;超聲診斷;胎兒畸形
臨床上胎兒畸形也被稱之為產前缺陷,其主要是因為胎兒在母體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而導致的身體各個組織或器官形態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缺陷[1],產前診斷出胎兒畸形可以促使臨床醫生對胎兒進行主動的干預,有助于促進胎兒的恢復[2]。但是因為畸形發生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致使產前診斷出現了一定的困難[3]。本文分析了中晚孕期產前超聲篩選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來我院進行產前檢查的孕婦中,抽取134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孕婦年齡為21~42歲,平均年齡為(32.5±3.4)歲。其中有初產婦1032例,經產婦314例。所有孕婦均愿意接受本次研究的調查,且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所有孕婦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研究可行性。
1.2方法 對所有孕婦在中孕期(第21~25個孕周期間)和晚孕期(第31~35個孕周期間)分別進行一次超聲檢測工作,采用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為所有孕婦進行規范化的產前超聲診斷,所有孕婦取仰臥位,采用3~5 MHz的線陣或凸陣探頭詳細檢查孕婦的腹部,其主要檢查的情況包括孕婦腹中胎兒的生長發育指標和羊水情況,胎兒的臍動脈和胎盤的血流參數等。利用超聲診斷儀的26個標準切面對孕期胎兒的解剖結構進行檢測。主要從橫向切面、縱向切面和冠狀切面三個方向例行多切面的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檢查的順序,主要為顱腦橫切、顏面部冠狀切、脊柱縱切面、心臟四腔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長軸、雙腎橫切面、左右側臍動脈起始端血流切面、上肢切面、下肢切面等。對于孕婦腹中胎兒的四肢以及手足的形態,需要采用連續順序追蹤法進行檢測,并重點細致的觀察。在檢測過程中需要沿著胎兒肢體的長軸從胎兒肢體的近端至遠端進行連續的追蹤掃查。之后對所測量的情況進行判斷和分析,著重對胎兒內部的骨骼長短、骨骼數目、骨骼形態和其所處的位置的關系、四肢的姿態和活動狀態等情況進項分析和判斷。對于所發現的可以情況需要進行反復的檢查和比對,一旦確診了畸形情況就需要進行相關的記錄,并保存在檔,做出相關的處理干預,待胎兒出生以后進行隨訪,對相關的診斷情況進行調查和證實。
1.3觀察指標 本研究重點觀察衛生部所規定的6大畸形胎兒,分別為無腦兒、開放性脊柱裂、致死性軟骨發育不全、腦膨出、胸腹壁缺損內臟外翻、單腔心。同時對其它畸形進行檢測,主要涉及到左心發育不全、單純室缺、唇腭裂、足內翻、短肢畸形和肢體缺如等。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計數資料均采用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反之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經早孕期檢查顯示正常的1346例孕婦中,中孕期檢測出19例胎兒畸形,檢出率為1.41%,其中無腦兒1例,開放性脊柱裂2例,致死性軟骨發育不全1例,腦膨出1例,胸腹壁缺損內臟外翻2例,單腔心2例,左心發育不全3例,單純室缺4例,肢體缺如3例;晚孕期檢測出4例胎兒畸形,檢出率為0.30%,其中開放性脊柱裂1例,腦膨出2例,面部畸形1例,。經臨床證實,這23例均為畸形胎兒,此外本研究證實中晚期漏診畸形1例,漏診率為0.07%,這1例為唇腭裂胎兒,是較小缺陷的畸形。超聲診斷中晚孕期篩查胎兒畸形率與早期相比,差異明顯,χ2=23.1634,P=0.0219<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利用超聲進行產前檢測在臨床上已經應用極為廣泛,這種技術在出生缺陷的檢測方面具有很高的確診率,并且這種診斷技術安全可靠[4]。因為對胎兒進行超聲檢測需要一定的器械支持和人為勞動付出,所以檢測需要一定檢測費用,這也導致有一部分孕婦在進行早孕期胎兒檢測之后便認為胎兒正常,進而不進行中晚孕期的胎兒檢測,最終可能會導致胎兒出生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5]。胎兒存在畸形、缺陷等危害較大。基于此進行中晚孕期的超聲診斷是尤為重要的,能夠促使臨床醫生及早發現胎兒的異常狀態,及早做出干預和指導,可有效的規避醫療風險。
本研究中早孕期檢查顯示正常的1346例孕婦中,中孕期檢測出19例胎兒畸形,檢出率為1.41%,晚孕期檢測出4例胎兒畸形,檢出率為0.30%。經臨床證實,這23例均為畸形胎兒,此外本研究證實中晚期漏診畸形1例,漏診率為0.07%,這1例為較小缺陷的畸形。通過中晚孕期與早孕期超聲診斷的對比,能夠證明超聲診斷在中晚孕期篩選畸形胎兒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超聲診斷能夠更好的檢測出產婦子宮內的發育情況,而且可以進行相關的生物學測量,對于孕婦腹中的胎盤發育情況、臍帶情況、羊水情況的變化都能夠進行直觀的觀察。所以,通過本研究可以得出,超聲診斷在產前確定出生缺陷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其確定胎兒畸形的確診率高,且安全性大,很多畸形胎兒在早孕期未檢驗出來,基于此在中孕期和晚孕期對孕婦再進行檢測,能夠提升檢測的確診率。
參考文獻:
[1]應香朵,胡芯端.產前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4,27(05):164-165.
[2]黃偉欣,王琳,曹曉焱,等.超聲檢查在胎兒產前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7(02):634-635.
[3]黃春玲,蔣健穗.彩超篩查早中孕期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07(01):32-33.
[4]施衛平,陳佩嘉,郁衛群.分時段系統超聲檢查對篩查胎兒形態結構異常的意義[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4,21(01):427-42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