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醫院體檢男性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與高血壓發病的關系。方法 選擇來我院體檢的120例男性作為研究對象,要求患者在體檢后兩年內每3個月來院進行復查,保留患者的完整資料,按照復查結果是否為高血壓將體檢對象分為高血壓組(58例)和非高血壓組(62例),比較兩組患者兩年內HbA1c水平。結果 高血壓組患者的HbA1c水平顯著高于非高血壓組;患者出現高血壓的人數與HbA1c水平的增高呈正比,且HbA1c水平越高,高血壓出現的風險越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HbA1c水平與高血壓的發病存在一定聯系,且HbA1c水平越高,高血壓出現的風險越大,體檢時應注意HbA1c水平的變化,對高血壓進行及時地預防與治療。
關鍵詞:醫院體檢;男性;HbA1c;高血壓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對靶器官的損害表現的緩慢而持久,據統計全球約有25%的人患有高血壓,給患者自己、家庭以甚至社會均帶來了損害與負擔[1]。HbA1c是一種蛋白質非酶糖化產物,是反應糖代謝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表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通常也伴有一定程度的高血壓,有學者提出HbA1c水平是否也能作為預測高血壓發病的一個風險因素[2]。鑒于此,我院特做了一次研究,對120例男性體檢人員進行了為期兩年的隨訪,旨在探究HbA1c水平與高血壓發病的關系,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來我院體檢的120例男性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尚未診斷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3]。要求所有患者在體檢后兩年內每3個月來院進行復查,保留患者的完整資料,根據體檢以及復查結果是否患有高血壓將體檢對象分為高血壓組(58例)和非高血壓組(62例),所有體檢人員第一次體檢的基線資料,見表1。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的體檢,收集患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聯系方式、工作單位以及住址,要求接受研究的體檢人員定期到院進行體檢,確保無遺漏。所有患者均格外記錄HbA1c水平,其測量方法如下:①抽取患者空腹12 h的靜脈血,用依地酸-鉀抗凝試管收集血液標本用來測定HbA1c,用肝素鈉抗凝管收集的標本用來測定生化全項指標;②采用離子高效液相色譜法,使用HLC-723型HbA1c儀進行檢測分析,所用試劑均為原裝進口,保證操作的規范性。對于未能定期來院體檢的人員通過電話或家訪的方式獲得隨訪信息。
1.3觀察指標[4] 入選對象收縮壓≥140 mmHg且舒張壓≥90 mmHg時被視為新發高血壓。①觀察并比較兩組體檢人員的血紅蛋白水平;②統計并比較不同血紅蛋白水平下高血壓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基線資料表對比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兩年后HbA1c水平對比 高血壓組患者的HbA1c水平顯著高于非高血壓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不同HbA1c水平下高血壓的出現率對比 患者出現高血壓的人數與HbA1c水平的增高呈正比,且HbA1c水平越高,高血壓出現的風險越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與代謝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HbA1c作為一種蛋白質非酶糖化產物,是反應糖代謝的一個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提示體檢人員的HbA1c水平與高血壓的發病存在一定聯系。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HbA1c最終形成的是糖基化終產物,而糖基化終產物與其受體相結合后,會引起一系列的改變,比如激化信號轉導通路等,進而促進了多種蛋白和基因的表達改變,對血管壁產生一定做用;此外HbA1c升高可能誘導平滑肌細胞的改變比如遷移和增值,促進泡沫細胞的產生、糖基化膠原蛋白的交聯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抑制膽固醇的逆轉運等途徑,最終導致動脈壁結構的改變。而且HbA1c具有減少一氧化氮的產生和釋放,增加蛋白激酶C和血栓素A2的水平,最終導致血管舒張功能障礙,進而促進高血壓的發生。此外患者出現高血壓的人數與HbA1c水平的增高呈正比,且HbA1c水平越高,高血壓出現的風險越大,提示進行體檢時,若檢查到患者的HbA1c水平越高則更應該注意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的不適與痛苦。
綜上,HbA1c水平與高血壓的發病存在一定聯系,且HbA1c水平越高,高血壓出現的風險越大,體檢時應注意HbA1c水平的變化,對高血壓進行及時地預防與治療。
參考文獻:
[1]姚秀萍,王愛英,高凌根,等.男性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高血壓發病風險研究[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5,14(3):202-206.
[2]馬孝湘,王林,程幼夫,等.老年高血壓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糖化血紅蛋白的關系[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7):689-692.
[3]劉莉,葉鵬.糖化血紅蛋白和高血壓發生風險[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9(9):899-900.
[4]徐安平,李衛寧,張毅,等.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對非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7):777-77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