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6日,烏蘭浩特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系統收到長春市傳染病醫院收治一例烏蘭浩特市永聯街永聯嘎查團結屯籍疑似肺炭疽病例的報告,立即逐級上報。烏市疾控中心領導高度重視,迅速組織相關人員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處置工作。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背景資料
烏蘭浩特市位于大興安嶺南麓,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城區面積23平方公里,總人口28萬人,城市人口22萬人,轄8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市區位于東經 121°50′~122°20′,北緯45°55′~46°18′。北部為山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東、西、南三面環水,平均海拔263.6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5.0℃。永聯街永聯嘎查團結屯位于市區的西北方向,屬于城鄉結合部,現有130余戶,近4500居民。
2 病例發病及就診經過
8月16日王某家病死一頭牛,鞭連襟郭某與王某一起處理死牛時不慎將兩手食指割破,未做處理。21日郭某兩手食指出現紅斑、水泡,腫脹,繼而中央壞死,形成黑色焦痂。
24日出現發熱癥狀,于6:30左右去村衛生室就診,主訴渾身乏力、低熱,查體左腋下淋巴結腫大,體溫37.6℃,精神狀態良好。給予炎琥寧200㎎×1支,頭孢曲松鈉1g×3支常規用藥。
25日早約5點出現嘔吐、劇烈頭痛等加重癥狀,又到村衛生室就診,主訴頭痛、發熱,查體:左腋下淋巴結腫大未消,右腋下淋巴結也腫大。接診醫生建議患者立即轉院治療。25日8點左右由妻子方某及女兒陪同乘坐朋友車到盟醫院就診。10:30轉至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傳染科,診斷為皮膚炭疽合并腦炎。因患者頭痛、嘔吐劇烈,家屬要求轉院,遂于16:00由興安盟人民醫院120救護車護送前往長春治療,23時轉診至長春市傳染病院收治入院。因病情危重,醫治無效,于2011年8月26日14時50分死亡。郭某經長春傳染病院診斷為肺炭疽實驗室診斷病例。
3 流行病學調查情況
3.1核實診斷 對興安盟人民醫院感染科、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傳染科、長春市傳染病醫院進行了現場、電話等的回顧性調查,核實診斷。
通過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函\"關于我省收治一例內蒙古自治區炭疽病例的調查處理報告\"了解病例診斷情況:
2011年8月30日,長春市衛生局組織省、市專家對病例進行研判,結果判定為炭疽確診病例,病型為皮膚炭疽、腦膜炎型炭疽和肺炭疽。16:00時,長春傳染病院將病例訂正為肺炭疽實驗室診斷病例,于2011年8月26日14時50分死亡,死亡原因為腦膜炭疽導致的高顱壓、腦疝致呼吸、循環衰竭。
3.2病例流行病學史 8月14日,王某家發現一頭牛患腹瀉病,經當地獸醫治療后好轉,16日患病牛病情加重后死亡,當時死牛腹部脹滿,口吐白沫,有血絲,肛門內糞便有血絲。
王某與連襟郭某一起處理死牛時,郭某不慎將兩手食指割破,當時并未在意。王、郭二人在村中售出170余市斤病牛肉,剩余部分自家食用,牛皮由郭某朋友方德江賣給德軍皮張收購部,牛皮20日已賣給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家皮革廠,經過消毒并銷毀。此前在8月1日,王家曾病死過一頭牛,由郭某幫助扒皮后賣給商販,去向不明。
3.3病例搜索
3.3.1病例定義 自8月16日以來,該村食用病死牛肉或接觸過病死牛肉的村民有肢體出現紅腫、水泡、繼而結痂;咳嗽、嘔吐、腹瀉等癥狀之一的患者。確診病例為有以上癥狀且炭疽桿菌鏡檢陽性、炭疽桿菌培養陽性者。
3.3.2搜索方式 ①密切接觸者檢索:對8月16日以來,與患者在一起就餐和共同生活的9名密切接觸者檢索,有2名出現低熱、急性面容、咳嗽,其中1名出現疑似皮膚炭疽癥狀。密切接觸者檢索率達到100%。②社區檢索:按照定義,在村內和周邊村屯進行主動搜索,主要針對購買病死牛肉的村民進行搜索,發現購買食用病死牛肉共18人,有4人出現疑似皮膚炭疽病例癥狀。
4 實驗室檢測
調查處置采樣器材準備充足,標本采樣、送檢規范,檢驗方法符合要求。共采集靜脈血樣品21份,滲出液樣品2份,土壤樣品3份,牛糞樣品1份,結果均為陰性。
5 事件原因分析及影響因素
5.1危險因素調查 患者所在的村屯位處城鄉結合部,以菜農為主,近幾年當地發展奶牛養殖業后,出現了很多奶牛養殖戶。人畜共處,環境衛生極差。
5.2污染環節調查 患者所在村屯北側是炭疽老疫區,在1998年曾經發生過畜間炭疽疫情,且人間也有感染者。由于今年雨水充沛,沖擊山坡表層土壤,使老疫區病原體暴露,污染草場,農牧區現在實行封山禁牧,所以王某家就到北面山坡割草喂牛,于是牛便被感染。
6 已采取措施和控制措施落實情況
6.1啟動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派出專業人員組成現場調查處置隊,中心主任和三位副主任分別帶領流行病學調查、消殺、實驗室、信息宣傳等人員,準備調查采樣器材和流行病學調查器材,以及個人防護用品,材料充足。調查組開展了現場排查、核實診斷、流行病學調查、消殺、樣品采集、信息收集等工作。按相關要求及時向市衛生局及盟疾控中心報告相關疫情。
6.2現場組織召開了業務討論,明確了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醫療救治、后勤供應等相關工作,對病例做好隔離治療工作。
6.3劃定疫點:由政府根據疫情發生情況具體劃定。劃定王某家為疫點,做好消毒工作。患者病前及病后居住、就診、乘坐的交通工具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消毒工作,疫點及整個村屯進行外環境衛生清掃,消殺方法正確。
6.4對團結屯及周圍村屯進行入戶排查,重點是購買、食用病死牛肉的村民,是否出現疑似炭疽病例癥狀。
7 事件危害與損失及其補償建議
7.1本次事件病例已經死亡,在醫院傳染病門診就診時發現,在家期間未能及時發現,可能導致了此次事件的發生,提示畜牧部門應該加強健康牲畜、病死牲畜的管理,衛生部門加強健康宣傳,提高村醫業務水平,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7.2政府、衛生、畜牧行政部門非常重視,各部門領導先后到現場指導工作,組織專家組進行疫情分析評估。
8 本次疫情及今后類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處置建議
8.1進一步觀察5例疑似皮膚炭疽患者的治療經過,以及患者活動情況。
8.2進一步監測和調查患者接觸人群有疑似皮膚炭疽患者出現。
8.3對可能污染的環境進行衛生學調查,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8.4密切追蹤控制措施效果,及時調整控制措施。本次事件控制效果較理想,控制措施未作大的調整。
9 處置效果評估
9.1組織領導 本次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協調有關部門開展調查。
9.2疫情報告 當地各級醫院傳染病門診管理較好,病例診斷準確,報告及時,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時組織復核和報告。疫情報告及時,報告程序科學。
9.3措施效果 永聯鎮要求各村嘎查進行環境清理,效果較好。初始消毒、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消毒比較到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0 事件處置成本效益分析
本次事件疾控中心共出動流行病學調查人員140人次,45車次,調查825人;消毒人員40余人次,車輛10余次,總消毒面積為5000余平方米,總用藥量為150公斤;實驗室共采集樣品27份,包括靜脈血樣品21份,滲出液樣品2份,土壤樣品3份,牛糞樣品1份,參加檢驗120人次。
通過疫情的及時處理,防止了疫情進一步擴散,保證了村民正常的生活秩序,維護了社會穩定。本次盡管圍繞疫情開展調查和控制,花費了大量的成本,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會效益顯著。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