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特色護理與優勢在脾胃病科應用的效果,從而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脾胃病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開展以中醫整體觀為指導的具有中醫特色的優質護理舉措和效果。結果 中醫護理質量逐年上升;患者滿意度大幅度提高,中醫護理技術開展項目由2012年2~3項,到2015年底的17項;撰寫中醫護理論文10余篇,參與脾胃病中醫科研課題1項;科室績效考核在全院名列前茅,醫務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提高。結論 在脾胃病科開展中醫特色護理,不僅弘揚了傳統醫學,提高了住院患者滿意率及縮短住院日,且護士的中醫藥服務能力、技術水平得到提升,中醫護理質量得到較大提高,值得在臨床各科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護理;脾胃病;中醫特色護理優勢
中醫護理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具特色的護理方法和技能,在減輕患者病痛、促進康復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中醫護理工作是中醫醫院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體現中醫特色優勢的重要方面[2];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中醫脾胃病學說在我國傳統醫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脾胃病科開展中醫特色護理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我院脾胃病科為2012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及2011~201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胰腺炎中西醫結合防治技術協作中心。中西醫結合治療脾胃病已成為我科特色優勢。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突出中醫特色護理,不斷豐富中醫護理內涵,拓展中醫服務功能,提升具有中醫特色優勢的優質護理,經過努力,我科中醫護理質量明顯提高,中醫護理特色優勢得到醫院及護理部的肯定和推廣。現將我院脾胃病科開展中醫特色護理進行總結和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脾胃病科核定床位50張,主要收治患者病種:胃脘痛、胃瘍、久痢、便秘、鼓脹、胰癉等系列脾胃病;護士總數20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6人,畢業于中醫藥類護理專業大專以上護士10人。所有護士均參加中醫理論及操作培訓考核合格,具有開展中醫護理工作的基本條件。
1.2方法
1.2.1營造中醫特色濃厚的住院環境 病室、走廊、中醫治療室內均掛有中醫脾胃病養生知識、中醫外治技術簡介等展牌;大廳設有脾胃病特色中藥成品展示:脾胃病穴位貼敷、腹水外敷、胰腺炎中藥塌漬、健脾浴足方等,讓患者入住后即感受傳統中醫文化氛圍,以便更好地配合中醫治療護理。
1.2.2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我科自2011年全面開展優質護理,按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排班,同時由具有中醫基礎理論、操作熟練、高層級的護士擔任責任組長,負責指導、檢查本組各項護理工作及中醫特色技術開展。
1.2.3開展中醫特色護理
1.2.3.1成立中醫特色護理小組 由中醫藥大學畢業、參加工作5年以上的本科護士擔任組長,制定專科中醫護理理論、技術操作、護理方案病種、優勢病種護理常規的學習、培訓及考核計劃;按計劃進行各項工作。
1.2.3.2 開展中醫特色健康教育
1.2.3.2.1由中醫特色護理小組制定健康教育講座計劃,每月2次,結合傳統節氣養生知識開展,內容充分體現脾胃病養生特色,使患者及家屬喜聞樂見、滿意接受。
1.2.3.2.2對科室常見病如胃脘痛、胃瘍、久痢等制定了中醫健康處方,內含飲食起居、用藥指導、情志指導、康復指導、食療方等,對確診的患者講解發放。
1.2.3.2.3走入社區、機關、老年大學等為各類人群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講座,宣傳中醫特色文化。
1.2.3.2.4建立脾胃病科微信公眾號,利用網絡平臺優勢,讓患者隨時可參與健康咨詢、學習中醫保健康復知識。
1.2.3.3開展中醫護理業務查房及中醫護理會診 每月挑選中醫護理方案及優勢單病種病例進行查房或會診。護理查房要求結合患者辨證及中醫護理方案、護理常規,體現對患者進行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檢查評估結果、病歷描述使用中醫術語、按照《中醫護理工作指南》體現對患者飲食起居、用藥指導、疾病健康教育、情志護理等辨證施護的內容和措施;中醫護理會診:隨名中醫專家每周查房現場會診指導患者的辨證、飲食起居調護等。
1.2.3.4積極拓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 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優勢,調動護士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積極性,至2015年底,由護士獨立操作的項目已達17項。
1.2.3.5 執行中醫護理方案 結合國家中管局2013年開始發布的52個病種中醫護理方案梳理并制定科室優勢中醫病種的護理方案10個,組織醫護人員共同學習并執行,每月檢查匯總執行情況,每半年進行總結分析,持續改進。
1.2.3.6積極開展中醫預防保健工作 從2013年開始由中醫特色護理小組成員配合外治醫師開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貼、三伏灸及冬病冬治溫胃貼防止慢性脾胃病復發、強身健體,深受群眾好評。
1.2.3.7中醫特色護理質量檢查 根據我院制定的中醫護理質量考核標準科室每月自查、大科兩月檢查、護理部每季度檢查一次,對存在問題按照PDCA循環,保證中醫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2結果
中醫護理質量由2012年的92%上升至2015年98%;平均住院日由18d降為11d;患者滿意度調查由93%上升至98%。
3討論
3.1開展優勢 慢性脾胃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西醫學之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球炎、慢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均屬此范疇[3],而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等治療中有著明顯優勢。其精髓體現在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情志護理、飲食調護、養生保健等方面,又有簡便易行、安全無創、容易接受等優點[4];隨著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越來越受到關注,中醫護理技術以其簡、效、易、廉的特色,在減輕患者病痛,尤其是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中彰顯優勢[5],因此在脾胃病科開展中醫特色護理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2政策支持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再次把發展中醫護理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之一:大力發展中醫護理,發揮中醫特色和優勢。
3.3發展趨勢 現代社會的中醫護理工作應不斷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不斷繼承和發掘傳統中醫護理理論精華,積極主動吸收與借鑒現代科學、現代護理學中的優秀中醫護理理論及方法措施,不斷提高現代社會的中醫專業護理水平及質量,使現代中醫護理理論及技術得到更大的進步[6]。
參考文獻:
[1]沈勤,孫秋華.浙江省中醫護理工作開展現狀及發展前景的調查分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2):215-218.
[2]衛生部.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S].2010,7.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381-429.
[4]黎惠英,李向芳,陳小清.綜合醫院中醫護理現狀與建議[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8(9):77-78.
[5]劉志宏,劉香弟.中醫護理技術臨床應用現狀與展望[J].中國護理管理,2013,10,15,13(10).
[6]彭秀麗.淺談現代中醫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2,09(23):178.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