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索亞低溫護理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的100例顱腦損傷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亞低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植物生存例數和死亡率。結果 100例患者經密切觀察后表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植物生存例數和死亡率均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 亞低溫護理顱腦損傷患者效果確切。
關鍵詞:亞低溫;顱腦損傷;常規護理
顱腦損傷屬于臨床上一種創傷類疾病,其死亡率高達59%,至今為止,亞低溫技術已廣泛使用于治療顱腦損傷,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預后[1]。我院選取了100例顱腦損傷患者分別實施不同的護理,以此觀察顱腦損傷患者護理后的效果,現資料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我院的100例顱腦損傷患者,收治時間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并對所有入選的患者采取隨機的分組方式,分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入選患者均經CT檢查證實為顱腦損傷。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9:21,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為(52.42±2.36)歲,其中硬膜外血腫合并腦挫傷的為1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1例,單純性硬膜外血腫為14例,其他為1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2:28,年齡37~80歲,平均年齡為(53.53±1.87)歲,其中硬膜外血腫合并腦挫傷的為16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0例,單純性硬膜外血腫為13例,其他為11例。觀察組和對照組相比男女比例、平均年齡、病種類型之間各項資料沒有差異(P>0.05),之間可以進行相互對比。
1.2方法
1.2.1顱腦損傷對照組護理方式 采用常規護理,包括降顱內壓,抗炎,糖皮質激素以及全身營養支持等治療。
1.2.2顱腦損傷觀察組護理方式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亞低溫治療,首先給予患者降溫毯帽,使用50h異丙嗪,100h氯丙嗪,以及50h杜冷丁加入到生理鹽水中,從而稀釋至50ml,隨后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輸液速度,以5ml/h的速度輸入,2h內將肛溫控制在35°C以下,通常不低于32°C為宜。復溫時間通常在亞低溫治療后3~4d,首先停止用藥,隨后停止降溫設備,使得患者體溫恢復正常,若是患者體溫不升高,便可使用溫水袋輔助患者逐漸升溫,同時必須注意溫水袋的溫度不超過40°C,避免患者在意識不清情況下燙傷。如若患者未出現豎毛肌或寒顫,說明藥量已用足,若是出現上述所說問題,說明患者需適當加用藥物,在體溫上升至35°C后,向主治醫師報告,可轉入維持的階段。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植物生存例數和死亡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使用統計學的處理。植物生存例數和死亡率用(%)表示,平均年齡采用t檢驗 ,以(P<0.05),代表顱腦損傷觀察組患者和顱腦損傷對照組患者之間對比植物生存例數和死亡率存在著明顯差異,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表明,對照組的植物生存例數和死亡率均高于觀察組,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造成顱腦損傷的主要原因為感染,脫水,中樞性調節功能失常等引發高熱反應,從而增加了患者腦部的耗氧量,導致患者的顱內壓增高而引發腦水腫,最終形成腦疝現象[2]。至今為止,有大部分醫院已把亞低溫列為治療顱腦損傷患者的常規治療,32°C~35°C的亞低溫能明顯的減少顱腦損傷患者的死亡率,有效的改善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功能預后,從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3]。
使用亞低溫治療其可使得患者處于低溫和休眠的狀態,從而降低患者顱內壓和腦代謝,增強腦細胞對缺氧和創傷的耐受性[4]。亞低溫對于腦部保護的主要作用機制為:①亞低溫對于血腦屏障不僅有保護功效,同時又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腦水腫;②在抑制NO的生成同時,還可降低鈣離子內流;③亞低溫不僅可緩解腦部氧耗量,還可對能量代謝衰竭發生明顯的延遲功效;④亞低溫可有效的保護腦部細胞功能和超微結構[5]。
對于亞低溫治療顱腦損傷,我院總結了幾點體會:①對于壞境的要求:使用亞低溫治療患者,需在一個舒適安靜的壞境下,室溫保持在20~25°C,定期對病房消毒,從而降低感染的發生率;②降溫的護理:首先要注意冰毯正確使用的方法,從而根據患者體溫的變化,調節水溫,在使用過程中注意水溫不可過低,同時每1~2h協助患者翻身一次,局部按摩皮膚,若有導尿患者需定期更換尿袋,必要時需沖洗膀胱,從而控制或預防尿路感染[6];③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檢查患者意識是否清晰,血壓是否升高,若血壓持續升高,需注意腦疝的發生;④呼吸系統的監測:正常情況下,患者肛溫應保持在34~35°C,而頭部降溫患者,其可維持鼻腔溫度在33~34°C之間[7];⑤復溫的護理:患者加蓋棉被,可撤去冰枕以及冰袋,使得患者體溫自我回升,若是自我復溫較為困難患者,可采取其他的輔助措施,比如:在室內打開熱風機,在循環較差的四肢可鋪上電熱毯或是加放熱水袋,在所有措施都實施后,患者還未達到理想體溫,可給予患者多服用溫開水100~200ml,每2h可重復一次,必要時,可添加藥物回溫[8~9]。
經研究表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植物生存例數和死亡率均高于觀察組,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
總而言之,采用亞低溫護理顱腦損傷患者效果顯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改善神經功能預后,在臨床值得被推廣。
參考文獻:
[1]盧劍波.亞低溫腦保護技術在重型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2,41(10):1012-1014.
[2]刁新峰.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20):39-40.
[3]向艷君,賽冬紅.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1,09(20):1830-1831.
[4]曹新建,王學軍,趙琳,等.1 054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7):114-115。
[5]嚴凌燕,蔡友錦,李向芝,等.降溫毯在54例顱腦損傷行亞低溫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1,09(2):133-134.
[6]段衛紅,胥晶.ICU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亞低溫療法的應用和護理[J].黑龍江醫藥,2013,26(4):688-690.
[7]魏迎兵.亞低溫治療特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研究及護理[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3):73-75.
[8]代鳳玲,李全浩.亞低溫治療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配合[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2):240-241.
[9]馮瑞果.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1):990-991.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