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細致調查了橫江流域的主要河流和流域中已建的14座水文站的情況,對水文測站的功能和地理分布特點進行了統計分析,找出現有測站分布的特點,指出測站建設中干流及各級支流上的測站數量分配不均、同一條河流上下游測站分布不均和測站功能搭配不合理的問題。結合規范要求,提出橫江上游干流洛澤河、支流白水江上應增加水文站點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流域水文站網;分布特點;規劃建設建議
1 流域及水文站網現狀
橫江是金沙江下游右岸一級支流,同時也是金沙江最后一條支流,橫跨川、滇、黔三省。橫江干流全長307km,天然落差2080m,流域面積14980km2。年徑流總量約88.2億m3,多年平均流量約280m3/s。
橫江流域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2578.2MW,其中干流1535.5MW,占全水系的59.5%,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0MW及以上河流共8條。已建水電站裝機容量約占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的60%,在云南和貴州境內5MW以上的電站有漁洞、高橋等20余座。
橫江發源于貴州威寧縣的高原湖泊草海,形成洛澤河,自南向北流經昭通市彝良縣、大關縣,于大關縣大灣子處與灑漁河匯合,稱關河,向東北至鹽津縣柿子壩有右岸較大支流白水江匯入,始稱橫江。橫江流經鹽津、水富及四川宜賓等縣,在小岸壩河口注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白水江、灑漁河等。
白水江也稱牛街河,是橫江的右岸支流,發源于貴州省西北部的畢節市赫章縣安樂溪鄉毛姑村,源頭段稱為干河向東北流入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的花山、坪上、五德等鄉鎮后,與左岸支流以者河在羅坎鎮附近匯合,匯合后稱白水江。白水江向西北流出鎮雄縣,穿過彝良縣東北部,進入鹽津縣東南部,于柿子鄉兩河口匯入關河(匯口以下始稱橫江),右岸沿途接納了一些發源于四川省筠連縣的小河流。白水江河長128km,流域面積3710km2,河道比降13.76‰。白水江流域緊靠以筠連縣為中心的暴雨中心,是橫江流域大洪水的主要發源地。
灑漁河位于橫江流域西南部,發源于昭通市魯甸縣水磨鄉大海子,上段流經昭魯壩子,稱昭魯大河。自南向北流至昭陽區灑漁鄉大橋村,與來自昭陽區西北部的左岸支流居樂河匯合后稱灑漁河。灑漁河一直向北,流經永善縣與大關縣的交界地帶,進入大關縣,在大關縣壽山鄉大灣子處與干流洛澤河匯合后稱為關河。灑漁河是關河最大的支流,位于關河左岸。
橫江流域面積14980km2,覆蓋昭通地區約65%的國土面積,是昭通地區最重要的河流。橫江下段干流和主要支流上,已有水文站主要有14個,部分測站基本情況如表1。
2 站網分布特點和問題
橫江流域面積14980km2,目前已有14座水文站。數量上,從測站密度方面來說,橫江全流域的平均密度為每站1064km2。與規范要求的每站1000km2基本相符。總的測站數量基本滿足規范要求,但仔細分析流域內的水文站網分布情況,則會發現,測站的分布很不合理。一是干流及各級支流上的測站數量分配不均。二是同一條河流上下游測站分布不均。
橫江上游干流洛澤河干流上,只有彝良1座水文站。白水江流域靠近區域暴雨中心,洪峰模數大,流程短。對下游沿江城鎮防洪影響比較大,目前干流上僅有牛街、五德2座水文站。水文站點明顯偏少。同時,流域面積僅為2247km2的左岸支流灑漁河上,就有5座水文站,超過1/3的測站集中在面積約占流域1/7的同一條小支流上。
測站在同一條河流上下游分布是否均勻合理方面,主要看上下游測站控制面積遞變率。
橫江流域內的水文測站中,可計算控制面積遞變率的站點共有6個。具有上下游控制關系的測站,從控制流域面積遞變率看,整個流域中,上游的遞變率較大,站點分布不均勻。中下游區域,遞變率較小,站點分布相對合理。流域中遞變率最大的是位于洛澤河上的彝良站(上游為草海站),為356%,上下游測站面積相差3倍多,區間增加的面積2862km2。豆沙關站,控制流域面積遞變率為59.6%,但區間面積增加了3515km2,是流域內最大的。遞變率最小的靖安站,只有6.5%,測站又過度密集。
從流域內各級測站的面積遞變率看,相對而言,下游干流區測站密度適中,分布比較合理,而上中游各級測站分布很不均衡,不盡合理,部分區域空缺還比較大。
橫江上游干流洛澤河干流上,只有彝良1座水文站。干流上的草海站和彝良站,上下游相鄰水文站之間,流域面積相差約30倍。中間空檔太大,水文站點明顯偏少。
白水江流域靠近區域暴雨中心,洪峰模數大,流程短。洪水對下游沿江城鎮威脅比較大,目前干流上僅有牛街、五德2座水文站。測站數量也明顯不足。
3 流域站網規劃和建設建議
從1944年開始,橫江開始建設水文站,開展水文觀測以來,流域站點逐漸增加。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家投入巨資,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優化布局,提升監測能力,各重要流域水文站網布置和建設,已經經過數次規劃和建設。在2013年-2020年大江大河監測能力系統工程規劃中,橫江流域僅僅規劃了鳳凰站和鹽津站。一個在灑漁河上游支流上,一個在下游干流上,均是建在測站已經相對密集之處。而橫江上游干流洛澤河干流上,右岸第一大支流白水江流域卻還沒有建站計劃。
流域水文站網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有序建設的角度來說,橫江干流已有站網密度已基本滿足要求,測站分布上,上游干流洛澤河、支流白水江上站點較少,應成為今后測站建設的重點區域。具體來說,單從測站控制面積遞變率來看,洛澤河彝良站以上,草海站以下,即使再增加2個測站,遞變率仍然保持在50%左右。同樣的遞變率,白水江上也還需要新增至少1個測站。
另外,白水江靠近暴雨中心,降雨徑流特性與其他區域必然有明顯差別,應新建小流域研究試驗站,對這一區域的產匯流規律進行探索,研究區域洪水的產生和演變規律,為沿江的村鎮城市防洪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信息。豐富流域內水文測站類型,完善水文站網的功能,形成大小高低各種測站合理搭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