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了高校計算機專業如何建設大學生創新基地以促進并提高計算機專業培養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的能力,并在所在學院加以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關鍵詞: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基地建設;計算機專業
1 概述
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型社會,知識信息的生產和應用成了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是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核心因素。李克強總理曾指出“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因此在提升整個教育系統質量的前提下,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我國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突出任務是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高等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肩負了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大學生的重要使命。而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成為了高校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主要問題。建設大學生創新基地正式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筆者所在學院通過對創新基地的建設與完善,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 在高校計算機專業創建創新基地的意義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提出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進行破解。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任務: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1]。“錢學森之問”和教育發展綱要的共同強調,使創新人才的培養成為了高校建設的熱議話題,但是這些也只是創新人才培養的現實呼喚,要使大學能夠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則需要按照創新人才培養規律加以培養才可以。多年來,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要支撐主體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對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行不停的探索與實踐,但成效并不顯著,其中的關鍵既在于沒有弄清楚什么是創新型人才,更在于沒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的研究意義重大[4]。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上,近年來各個高校普遍進行過多種嘗試,但是學效果普遍不盡如人意,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以適應并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是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的問題。創新基地建設是培養計算機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時也是最具成效的方法。
從地方院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基地建設的角度看,大多數創新基地存在培養模式與途徑單一,如競賽、培訓類、科研項目類等,且普遍都存在只培養尖子生,培養人數少、規模小,學生受益面小等眾多問題。所以研究與實踐計算機專業創新基地建設方法以培養更多更好的創新人才,能解決上述存在問題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最近幾年以來,國內地方院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除了少部分人考取研究生外,絕大多數學生都直接就業,畢業后主要是面向生產一線、解決現實應用型問題。IT企業近年來更是紛紛裁剪人力培訓部門,同時提高用人標準,除要求應聘人員具有基本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術外,更加看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良好的團隊配合能力、溝通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較高的綜合素質。面對企業人才需求的提高與變化,高校大多數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學生4C能力(創造能力 Creativity、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批判性思維能力Critical Thinking)方面卻存在一定的缺陷,這就更加迫切的要求高校計算機專業做好創新基地的建設工作。
3 創新基地建設實踐探索
通過作者所在學院多年在基地建設中的探索,作者總結了基地建設中一些優秀的實踐方法。
3.1 創新基地實踐目標
創新是指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及其自身的認知與行為的過程和結果的活動。我們要按照創新能力形成的理論對創新基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建設。
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科新基地是學院人才培養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處于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頂層位置。要通過實踐、實訓與實戰,培養出多層次的創新人才。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1)要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體系教育培養學生。(2)要把系統科學的最新成果教給學生。(3)要專博相濟。(4)要文理并舉。
3.2 創新基地人才培養模式
(1)創新教育目標定位及其實踐研究。創新教育是手段不是目標。創新創業教育是拓展高等教育內涵、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2)創新教育是大眾化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大學生創新實踐人群在整個畢業生中的比例盡管還比較低,開展創新教育是解決我國青年人就業的有效舉措,也是應對知識經濟時代挑戰的必然要求。要做到這點,創新教育必須保障所有在校生都能均等地接受系統的創新教育。(3)創新教育是學科教育而不是技能教育。要確立創新教育的學科地位,一是要做到大力倡導創新教育和專業教育同等重要的思想,賦予創新教育獨立的學科地位;二是要做到構建完整科學的課程體系,完善師資力量配置;三是要加強創新教育管理,在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創業能力提升、職業素養養成等方面真正做出成績來,不斷開拓高校創新教育的新天地。
3.3 在創新基地運營中引用并依托“導師制”
即在創新基地中引入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老師指導為輔、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教育創新軟環境的搭建即是打造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學習氛圍,開展各種興趣小組和科技活動,在活動中著重培養和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
3.4 創新實踐基地人才培養制度研究
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評價機制,進行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創新基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各級創新基地質量監控機構根據《計算機應用技術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管理機構設置管理辦法》、《計算機應用技術科技創新實踐基地學生準入和退出管理制度》、《計算機應用技術科技創新實踐基地項目經理遴選辦法》、《計算機應用技術科技創新實踐基地自主項目管理制度》、《計算機應用技術科技創新實踐基地公司運營模式管理辦法》、《計算機應用技術科技創新實踐基地日常規章制度》、《計算機應用技術科技創新實踐基地導師遴選辦法》等規章制度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質量監測和評估。
通過模式的實施與實踐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要有長足的進步。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得到完善的知識體系教育,獲得了堅實的通識教育及學科基礎知識,受到形式多樣、并延伸至全學程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能夠參與到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各教學環節實踐,達到了“知識、能力、素質”的融合,打造出“程序設計競賽”、“挑戰杯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創業計劃大賽”、 “科技活動月”等特色學生品牌。
4 結束語
根據作者所在學院多年來創新基地建設的成功經驗的研究與實踐可以看出,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在得到完善的知識體系教育的同時,還獲得了堅實的通識教育及學科基礎知識,受到形式多樣、并延伸至全學程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能夠參與到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各教學環節實踐,達到了“知識、能力、素質”的融合,取得很好的人才培養成果,我院就業率也一直保持在90%以上,就業層次不斷提高,學生具有“能吃苦、上手快、業務精、后勁足”的特點,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參考文獻
[1]馬廷奇.產學研合作與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1,6:44-46.
[2]姚聰莉,任保平.創新人才培養的邏輯及其大學教育轉型[J].中國高等教育,2012,7:9-12.
[3]戚業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深層次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0,17:16-19.
[4]黃建鋼.培養模式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0,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