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線損是供電企業一項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降低線損率是供電企業所面對的主要工作和長期任務之一。文章針對計量自動化系統運用中線損計算的差異分析,歸納總結出一套適用于供電企業強化線損管理,降低電能損耗管理標準,從而提高線損管理品質。
關鍵詞:線損;計量自動化系統;電能損耗;差異分析
線損指的是電能在電力網的輸送、分配、管理等環節造成的損失。線損率水平的高低是對企業的計劃、技術、運行、計量等諸多方面管理的綜合規劃水平的考驗。降低線損率,不僅直接影響電力的發展,而且對社會經濟、工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有著的重大現實意義。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科學、嚴密的線損管理體系,是供電企業發展迫切需求和降低線損率重要手段。電力系統中線損管理的關鍵在于線損精準統計和科學分析,而計量自動化系統運用到線損管理中,正好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1 線損問題的分析
線損產于電網的各個環節,按其產生的原因主要分為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兩類。技術線損(理論線損),是由電網各元件電能損耗組成的,可通過理論計算來預測,通過采取技術措施達到降損的目的。管理線損主要是由于電能計量裝置的誤差及管理不善、失誤如營銷工作中漏抄、錯抄、估抄、漏記、錯算及倍率搞錯等原因造成的電量損失。而對于如何降低管理線損,就是文章探討的重點。
在計量自動化系統的統計分析模塊未形成時,因技術水平有限,電力系統主要采用基于線損營銷系統進行線損“四分”管理。四分線損主要指的是針對具體的管轄區域內所形成的電網線損實施分線、分壓、分臺區、分區這四種模式的綜合化管理。處理線損問題時,需要建立一個通用的計算模型,若基于舊系統的方式計算會導致準確率大大降低。原因如下:一是需要人工到現場抄錄各級用戶的用電數據,存在漏抄、錯抄、估抄等情況,且耗時費力;二是抄表時間上有偏差,不可能同時進行抄錄變電站線路考核表、專用變用戶、配變低壓用戶的電量數據,時間上的差異會導致線路損波動,只能以估算方式去除抄表。三是遠程計量終端維護界面不清晰,配變計量終端電流互感器變比臺賬更新不及時,在線率不穩定,部分電能量數據采集不完整,以及用戶拓撲關系的準確率較低等因素會導致分線線損和分臺區線損異常率偏高。
2 計量自動化系統的功能介紹
計量自動化系統在管理線損計算中的運用很好的解決了上述的問題。計量自動化系統主要涵蓋了低壓集抄系統、大用戶負荷管理系統、配變監測計量系統、廠站電能計量遙測系統等多個子系統,具備線損分析和負荷管理、遠程自動化實時抄表、電能質量檢測、用電檢測及用電異常報警等功能。如圖1所示。
圖1 計量自動化系統示意圖
(1)低壓集抄系統:具有多項功能,其中遠程抄表、遠程停送電、線損分析、臺區監測、異常報警及重點用戶分析直接應用于營銷服務工作。(2)大用戶負荷管理系統:具有計量裝置監測功能,能遠程監測其運行信息,分析計量異常情況,實現各大用戶計量點分時電量統計、負荷分析、線損管理及分析等,提高數據自動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3)配電監測計量系統配合低壓集抄系統,在同一時間段分別抄錄配變總表和低壓集抄用戶數據并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線損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用電異常,從而減少低配電臺區線損。是集通信、電能采集、變壓器在線監測和異常報警等功能的數據和實時監控系統。(4)廠站電能計量遙測系統可實現發電廠、變電站電能量的自動遙抄,負荷量實時監控及母線平衡的動態監控、對線損分析統計以及各級電網電量的統計、計算和考核。
線損模型的建立是線損計算的關鍵所在,而計量自動化系統能夠采集計量點的數據信息,分析變電站、計量點、饋線等設備的拓撲關系創建相應線損模型,通過監控資料的修改更新線損模型,在運行方式上實現分區、分壓、分線和分臺區管理,給線損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3 計量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差異化分析
計量自動化系統數據采集、分析、監控以及管理為一體的模式,實現了計量數據的自動化、遠程化、實時性和同步性,將人為誤差降到最低,提供了真實精準的數據,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實現了“四分”線損的管理,為制度降損計劃提供決策支持。相比僅僅基于營銷系統的線損管理,其差異化體現在以下幾點:(1)遠程抄表,取代了人工現場抄表和錄入數據的工作,實現電量的遠程化實時抄錄,使得電量抄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解決由于抄錄電量時間上的差異導致線損波動而帶來的誤差,合理的規避了人為因素而導致誤差。保證在任意時間節點對“四分”線損實時監控和統計,為電網線損統計、分析及考核奠定了相應的基礎,便于線損管理人員更快速科學的檢測分析線損原因。(2)對計量裝置的可做到實時監控及分析,能夠查找出功率因素相對較低的用戶,便于線損管理人員進行調查和分析,并提出整改計劃,實現優化用電措施。并能及時對計量裝置異常情況作出告警處理,便于線損管理人員查出缺陷原因如電壓斷相、電流過負荷等,做到線損有效檢測,降低了線損統計誤差率。(3)做到線損模型的隨機應變,隨著運行方式的變化去改變線路統計線損的模型,將不同時段與之對應的模型保存下來、以便在周期內對不同的線損模型進行統計線損計算。(4)可實現線損數據的自動分析與計算,并自動生成各類相關報表,提供了線損管理效率。
4 計量自動化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
計量自動化系統在線損管理功能的實際運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要提高線損率統計的正確性,計量自動化系統必須要滿足數據完整性、統計周期靈活性、模型正確性這三個關鍵要求。但就目前情況分析,計量自動化系統的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計量自動化系統普及面不夠,未能完整采集所有計量點數據,造成基礎數據不完整;二是由于制度制約,每月固定時間集中抄表和數據統計,導致同一時間系統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從而直接降低了系統響應速度;三是計量一體化系統與營配一體化系統的數據接口工作不完善,未能通過數據接口對客戶增量檔案數據進行自動建檔,導致計量自動化系統的臺賬未能及時更新,存在與現場資料不符情況,影響模型創建的正確性。
5 結束語
文章基于線損問題的分析,對計量自動化系統的總體構架及功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對供電企業計量自動化系統實際運用中線損計算的差異化展開討論,并結合實際分析了其在線損管理中的優勢。
隨著電力系統管理現代化的不斷發展,電力企業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經濟效益,而線損率是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體現,線損管理的廣泛運用勢在必行。科學運用計量自動化系統是至關重要的,其使線損的計算形成了一個有序的管理系統,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錫祺.計量自動化系統在線損“四分”管理中的應用[J].電源技術運用,2012(11).
[2]廣東電網公司.廣東電網公司計量自動化系統主站技術規范(試行)[R].廣東電網公司,2006.
[3]賴志娟.供電企業計量自動化系統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