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楊樹是我國林木資源中的重要組成,如何預防楊樹病蟲害是當前林業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文章主要論述了楊樹黃葉病相關內容,從黃葉病病癥、發病原因、分布特點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防治建議,希望能夠為楊樹黃葉病防治提供有用參考。
關鍵詞:楊樹;黃葉病;病癥;防治;病因
黃葉病是一種對楊樹的生長發育有著嚴重威脅的新病害。近些年來在我國多地區發生,通過研究發現,發生楊樹黃葉病的楊樹主要有107楊、108楊以及中林楊、白毛楊和沙蘭楊這些楊樹品種,除此之外,在山楂、柳樹以及合歡樹和部分品種果樹上也發現了黃葉病病癥,且依照調查可以發現出現黃葉病黃化特征樹的樹齡大多集中在3~5年生的幼林,發病后1~2年便會枯死。一般發病地區危害面積相對廣泛,且蔓延迅速,樹木的死亡率相對較高,因而被列為了高危植物病害。導致楊樹發生黃葉病的原因很多,缺乏活性鐵石導致楊樹黃化的直接因素,而氮、墑、鎂的缺乏同樣會導致植被植株出現黃葉病病癥,除此之外楊樹發生蛀干害蟲病害時同樣會出現葉片發黃的癥狀。基于此,文章結合日常實踐中的相關經驗針對楊樹黃葉病相關內容進行簡要論述,著重從黃葉病病癥、病因以及分布特點入手,并通過實踐總結出一些實用性的防治措施。
1 病癥分析
楊樹出現黃葉病首先會表現為頂端幼葉發黃,這是黃葉病的顯著病癥。發病植株的病葉會逐漸由綠色轉為淡綠色,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變為黃綠、黃白色,此時葉脈會變為乳白色,但葉脈兩側的葉肉會呈現出綠色,因而發病嚴重的楊樹葉片會變為黃白色帶綠色網紋的狀態。病情進一步加重后,葉片綠色網紋小屎,葉片會逐漸變小、變厚,最終呈現全部的黃白色。有些病株的病葉也會發生卷曲、干枯,最終病葉會脫離植株。發病植株葉片中葉綠素會急劇降低,因此其蒸騰速率以及光合速率也驟然降低,這也是導致黃葉病楊樹植株在發病時生長量小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由于凈光合作用以及蒸騰作用的減弱,無法供給植株生長必須的營養。
2 病因分析
通過多方的調查以及多年的研究,在土壤貧瘠,缺乏活性鐵的地區,楊樹會出現黃葉病,進一步實驗研究可以發現,活性鐵的缺乏會直接導致楊樹出現黃葉病。此外養殖場附近的土壤由于受到畜禽糞的污染,土壤中重金屬含量以及銅、錳、鋅、磷行量相對升高,這些也是引發黃葉病的因素。由于楊樹黃葉病屬于非侵染型植物病害,因而土壤是導致黃葉病發生的根本因素。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黃葉病屬于缺鐵性生理病害,發病植株生理代謝失衡。一旦楊樹出現黃葉病,葉片葉綠素行量驟然降低,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這回直接導致根部營養供給不足,病株生理活動會逐漸減弱,最終死亡。
3 分布特點
(1)分布均勻一致。一旦楊樹林發生黃葉病,其分布必然具有一致性特征,且分布均勻。發病時,楊樹林中的楊樹會一行、多行同時出現黃化特征,或者發病池中零星單株出現黃化特征,有些地區也會多點發病,并且發病植株的發病程度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在同一個生長季節中,楊樹黃葉病會由發病點向外擴散,即由中心點逐步向周圍擴散。
(2)癥狀發展均勻一致。除了分布具有均勻一致性外,楊樹黃葉病的病癥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均勻一致性。一旦楊樹出現黃葉病,同一林地不同病株之間,或者同一病株的葉片之間,從發病到病情擴散的發展速度基本一致。因而黃葉病侵害速度十分迅速,也因此被列為高危病害。
(3)突發性。很多地區楊樹黃葉病的發生極為突然,因而其具有一定的突發性。依照調查統計,近年來發生黃葉病的地區在發病前一年并沒有出現黃葉病病癥,但第二年便突發性的發生大面積植株黃化癥狀,并且這種突發性的黃葉病多集中在苗圃。
(4)不侵染,可自然恢復。在研究中發現楊樹黃葉病不具有傳染性,并且很多地區病株在沒有任何防治措施的前提下,第二年會自然返綠。并且恢復正常后的病株在發病后的幾年內不會出現黃葉癥狀,因而可以證明楊樹黃葉病具有可自然恢復的特征,并且不具有侵染性。
(5)苗圃中黃葉病發生分布特征。對我國多地區發病苗圃進行調查研究,可以發現,苗圃中出現黃葉病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首先在重茬地留根苗多會發生嚴重的黃葉病;其次,重茬地的新插苗不會發生黃葉病,即便發病也相對較輕;在新地的新插楊樹苗不會發生黃葉病;在苗圃菜地上進行育苗栽種的楊樹苗會出現嚴重黃化癥狀;最后,苗圃中,楊樹黃葉病發生的植株常呈現出界線分布以及行列分布。
(6)管理措施的影響。在調查中發現,同一林地中的楊樹若屬于不同的農戶時,往往林地中病株分布會出現一定的集中性特征,且不同農戶管理的植株發病程度也不盡相同。依照這一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管理者不同,則營林、造林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管理措施以及營林措施也是影響黃葉病發病分布的重要因素。遭受過人為損害的楊樹或者遭受過自然災害的楊樹更容易產生黃葉病。
(7)畜禽糞的影響。在研究黃葉病發病原因中可以發現,畜禽糞會引發黃葉病的發生,很多畜類、禽類養殖場周圍的楊樹極易發生黃葉病,并且養殖場年限越長,楊樹黃葉病發病程度越嚴重。常年受到畜禽糞污染的楊樹林會發生大面積的黃葉病。
(8)土壤與楊樹黃葉病害關系密切。在大量調查及分析基礎上楊樹黃葉病害的發生劃分出兩種類型:一是在堿性土壤中,因土壤中有效鐵含量較低所導致的缺鐵黃葉病害,人們將這種類型的楊樹黃葉病害稱為因土壤營養貧瘩有效鐵“絕對缺乏”所導致的楊樹黃葉病害。二是在堿性土壤中,土壤中有效鐵含量并不低但當土壤受到磷、銅、鋅等污染,由于污染物資影響了鐵的活性和吸收所導致的缺鐵黃葉病害,我們將這種類型的楊樹黃葉病害稱為因土壤營養貧瘩有效鐵“絕對缺乏”所導致的楊樹黃葉病害。即土壤中磷和重金屬的污染(相對缺乏)是導致大面積楊樹黃葉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楊樹黃葉病害發生區土壤較為板結粘重、透氣性差。
4 黃葉病防治措施
(1)對發生病害的楊樹幼苗,一律拔除就地銷毀其它楊樹苗木要嚴格檢疫嚴禁病苗調出對病死、瀕死的楊樹全部清除進行無害化處理。
(2)在樹木休眠期是防治楊樹黃葉病的關鍵于晚秋或早春增施有機肥時海畝施入3公斤硫酸亞鐵改良土壤結構。
(3)在樹木生長期,采用葉面噴施用0.3%的硫酸亞鐵溶液加入少量的鎂、鋅等微量元素為宜連續噴施三次,間隔呂10天噴一次葉面,防治楊樹黃葉病害效果明顯威者大樹根施時以每株施10%-20%的硫酸亞鐵0.2,0.5kg為宜采用樹盤撒施施肥后進行樹盤深翻再進行灌溉使肥效能充分發揮,以便使楊樹黃葉病害癥狀消失,葉片恢復正常。土壤施硫酸亞鐵對幼齡楊樹黃葉病害防治效果較葉面噴施慢,施藥60天后防治效果明顯:對成齡楊樹黃葉病害防治藥效反應較慢第一年沒有明顯效果,第二年效果明顯。
5 結束語
楊樹是我國林業資源的重要組成,也是我國平原農區造林的重要樹種,不但有著重要的生態作用,同時也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但是近些年我國多地區楊樹林發生黃葉病害,嚴重威脅著楊樹的生長,是一種高危病害。發病樹木產生葉片發黃的癥狀,嚴重影響了楊樹的生長,甚至會致使植株死亡。通過研究,林業科研人員發現,楊樹黃葉病不具有傳染性,屬于非侵染型病害。而致使楊樹發生黃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活性鐵,除此之外各類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重金屬污染、病蟲害也是導致黃葉病發生的病因,因此在實際的防治工作中應當“對癥下藥”,采用適宜的措施予以防控。
參考文獻
[1]田宜龍,李點.楊樹黃葉病害防控取得突破[N].河南日報,2010.
[2]朱通順.有機鐵肥對樹木缺鐵失綠癥(黃葉病)的防治效果[A].河北省果樹學會第七屆、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1981.
[3]馬俊青,宋宏偉,翟小巧,等.葉片活性鐵與楊樹黃葉病的關系研究[J].梅象信安徽農業科學,2009(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