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丁二烯生產過程中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辨識和分析,提出職業危害的防范措施,降低職業病危害,保證職工健康、安全。
關鍵詞:丁二烯;職業危害因素;辨識;防范
前言
丁二烯作為橡膠的合成的主要原料,在工業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丁苯橡膠、順丁橡膠、丁腈橡膠、氯丁橡膠等生產中,更是離不開這類元素,丁二烯主要是指1,3-丁二烯。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推動著苯乙烯塑料不斷創新與拓展,在生產中,全面應用了苯乙烯與丁二烯形成共聚,生產ABS樹脂、SBS樹脂、BS樹脂、MBS樹脂等,這類材料被廣泛推廣并應用,丁二烯在樹脂生產中的地位逐漸顯現出來,成為主要的生產型原料。同時,丁二烯也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在精細化學品生產中也被廣泛使用。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對已進行致癌研究的化學物進行的分類,丁二烯為第二級A類(Group 2A)致癌物,即對人類為很可能致癌物,對動物則為確定致癌物。因此對丁二烯及其生產工藝的職業暴露危害不容忽視。
1 理化特性及危害因素辨識
1.1 理化特性
丁二烯為無色氣體,有特殊氣味;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醇,易溶于丙酮、乙醚、氯仿等;有麻醉性,特別刺激粘膜,易液化;臨界溫度161.8℃,臨界壓力4.26Mpa;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2.16~11.47%(V/V)。
1.2 危害因素辨識
丁二烯以碳四為主要原料,乙腈作為萃取劑,輔以甲苯、亞硝酸鈉、對叔丁基鄰苯二酚原料,生成丁二烯及副產品丁烷、乙烯及抽余油等。在丁二烯生產過程中可能接觸的化學性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乙腈、甲苯、丁二烯、丁烯。
物理危害因素主要為各種泵、風機及蒸汽、氣體放空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噪聲。
1.3 健康危害
丁二烯是一種對人體危害較大的原料,對人的呼吸道有強烈的麻醉和刺激作用。在接觸人群中容易突發急性中毒的情況,經過呼吸道的傳染,輕則使人頭痛、頭暈、惡心、咽痛、耳鳴或者全身乏力、嗜睡等情況。嚴重的就會導致類似酒醉的情況、造成人的呼吸非常困難、脈速加快等,嚴重時,能夠進入喪失意識和渾身抽搐的情況,同時,對重度傳染都導致煩躁、亂跑等精神上的表現。如果人群在脫離接觸這類材料以后,就能快速的恢復正常,但出現頭痛和嗜睡的情況,則會恢復的較慢,如果處置不當,有時可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人群皮膚直接接觸丁二烯的情況,則會導致灼傷、凍傷等情況。在生產中,一般是經過保護的,但也會形成慢性影響,多通過皮炎、神經炎等現象呈現出來。
乙腈急性中毒發病較氫氰酸慢,可有數小時潛伏期。急性中毒:潛伏期時長時短,但時間上的長短視主要視接觸情況而定,如果量過多,則表現越重,一般情況下,在接觸4~12小時時,會導致衰弱、無力、面白、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胸痛等,同時還能造成人呼吸系統紊亂等。在生產過程中,由于保護的作用,人群間接會受到感染,受到緩慢的影響較多,主要表現是神經衰弱綜合癥、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粘膜刺激、視力減退等,這些現象均是初期癥狀。在皮膚上則出現為脫脂和皮炎等情形。一般對乙腈時間加權時,平均容許濃度為30mg/m3、最大超限倍數為2.0。
甲苯是一種化學物質,通過呼吸道、食道以及皮膚進入人體,特別是對皮膚、粘膜有相當大的刺激,同時,也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醉,如果處置不當,發展下去,就會形成肝、腎等癥狀。對一些出現急性中毒的病人,會伴有咳嗽、流淚、結膜充血等。研究表明,甲苯對血液系統作用沒有明顯的刺激性破壞。甲苯時間加權一般為平均容許濃度50mg/m3,短時間接觸平均容許濃度是100mg/m3。
噪聲對人體的作用可分為特異性作用(對聽覺系統)、非特異作用(對其他系統)兩類。長期接觸噪聲可引起頭痛、頭暈、耳鳴、心悸與睡眠障礙等神經衰弱綜合癥。在噪聲作用下,植物神經調節功能發生變化,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噪聲還可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狀態,表現為胃腸功能紊亂,消化能力減弱,食欲減退等,此外,長期接觸噪聲還會使人產生厭煩、苦惱、心情煩躁不安等心理異常表現。噪聲職業接觸限值: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h,穩態噪聲限值為85dB(A),非穩態噪聲等效聲級的限值為85dB(A);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時間不等于8小時,需計算8小時等效聲級,限值為85dB(A);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計算40小時等效聲級,限值為85dB(A)。
2 危害防范措施
2.1 工藝防范措施
(1)采用先進可靠的工藝技術和流程實現丁二烯的生產,如采用分散控制系統DCS,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員對生產工藝原料的接觸機會。(2)選擇合適的設備和管道材質,防止設備故障及管道缺陷造成泄漏。(3)設置有毒氣體、可燃氣體監測和報警裝置與聯鎖系統。(4)采用密閉采樣,減少接觸機會。(5)對高噪聲設備采取必要的隔聲、吸聲、消聲和減振措施。
2.2 管理防范措施
(1)建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及各類應急預案,明確組織機構及職責,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2)公司成立應急響應團隊,并依托有能力的專業救援隊伍和醫療救援機構,配備應急救援器材和設施。(3)定期對設備及防護設施進行維護、檢修。(4)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定期對有毒有害場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建立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和作業人員健康監護制度。
2.3 個人防護措施
(1)在有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懸掛明顯的警示標識和風向標,
在外操崗位設置氣防柜,配備空氣呼吸器、半面式防毒面具及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在可能發生腐蝕性產品泄漏的場所設置噴淋洗眼器,并配備急救箱,在噪聲作業崗位配備護耳器等,并定期檢查維護。(2)定期組織員工進行現場救護培訓,掌握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佩戴和使用。(3)定期組織全體員工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體檢,并做好離職體檢,建立健全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3 結束語
丁二烯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較為嚴重的職業危害因素,但只要保證各種職業危害的防護措施落實到實處,加強職業危害因素的辨識和防范管理,是可以減少或降低職業危害因素的不良反應,從而有效降低職業危害因素對作業人員身體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S].
[2]GBZ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