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人類勞動的成果,不論付出多少,在火災面前都顯得那么渺小,現代社會,由于各種新材料的應用、高層建筑的建設,使火災救援難度進一步加大。文章主要結合作者多年火災事故調查經驗,重點闡述了火災事故調查程序和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應注意的相關問題,以此,進一步提升防火意識與救援能力,保證社會穩定與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火災調查;程序;問題
在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快速推進,人們裝修裝飾使用過多的化學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的創新與運用,使高樓大廈越來越美觀舒適,但是在五彩繽紛休閑生活的場所中,帶來了較多的不安定因素,火災隱患隨之提升,社會上火災發生概率越來越大,給人們帶來的損失不斷增加,火災問題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火災發生后,通過科技做現場調查、事故發生地點咨詢查看,進一步明確了各類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對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1 火災事故調查程序
根據多年的經驗,對火災需要進行調查,只有充分的調查,才能了解火災成因,對今后的預防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在進行火災事故調查時,需要通過如下幾個方面重點開展。
1.1 充分建立火災調查組織
火災調查是專業機構進行的工作,需要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火災現場調查與取證,一般情況下,火災發生主要是由所在地消防機構調查處理相關問題,通過程序做好調查取證工作,對一些疑難火災案件和重特大火災事故,就需要相關上級單位聯合成立火災調查專項小組。專項小組可以是消防機構和發生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的人員構成,也可以同時邀請勞動、監察、檢察、法院、工會、科研單位以及有關技術專家共同參與,形成權威的調查結論。調查組負責人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常由消防機構領導或火災調查業務部門負責人進行擔任,這樣就能夠快速形成一級專業組織,通過統一領導、科學分工,有條不紊地開展火災調查相關工作取證。
1.2 做好火場記錄并保護現場
如果火災發生后,相關部門人員需要快速進入現場,特別是火災調查人員一定要通過對現場的第一手材料把握,形成觀察、記錄,一般需要對燃燒部位、物質、火焰的顏色、氣味,火勢變化情況、風向、風力、氣溫等氣候狀況、滅火戰斗進展及現場人員表現進行記錄,便于事后進行分析與研討,明確火災成因與破壞力。當救援人員組織滅火以后,要由專業人員對現場做好良好的保護,對相關可疑地點、物品進行保護,不允許任何人隨意進入保護區,保留火災痕跡和物證。
1.3 實施現場勘查和訪問
當進入火災現場后,就需要對起火點明顯、原因較清楚的一般火災,進行記錄,可以不需要過于復雜的功課進行正確快速處理,保證勘查步驟簡化明了,對相關人員可以放寬條件,可直接與有關人員進入火災現場,筆錄、拍照、繪圖、簡捷地達到驗證現場情況和提取物證。對那些復雜,破壞性強,重點不突出的火場,需要嚴格進行環境勘查、初步勘查、細項勘查、專項勘查等,通過程序勘驗,確保調查取證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對已經認定屬于放火嫌疑的相應案件,需要立即移交公安刑事偵查部門,同時消防機構要進行調查的配合。
1.4 核定火災損失
火災中,會有一些損失,那么就需要按公安部、勞動部、國家統計局頒布的《火災統計管理規定》進行認定,火災損失的內容較為廣泛,可以概括為人員傷亡、受災戶數和財產損失等幾大塊,按公安部規定進行核算。對單位或個人隱瞞、虛報的情況,需要提交司法程序處理。
1.5 科學進行技術鑒定
對火災現場發現收集到的各種物證材料,一定要通過科學的方式,做好技術鑒別和判斷,必要時,也可以運用模擬試驗進行復制,對現場情況進行綜合模擬與分析。綜合現場勘查、調查訪問、取證材料、物證鑒定等各方面資料,形成全面分析研究報告,找到火災原因并分清火災責任。
1.6 火災原因調查報告的檔案保存
通過綜合分析后,一定要通過書面報告的形式,向上級主管機關進行匯報,同時整理存檔,作為火災檔案長期保管。制作火災檔案需要有如下內容,這樣才能保證檔案的真實有效性,為今后預防類似事故,提供借鑒與參考。火災檔案的內容由火災報告表、火災撲救表、現場勘查筆錄、調查報告、證明佐證、技術鑒定、責任認定、成因認定、火災現場圖、火災現場照片、火災撲救總結和火災處理報告等內容構成。
2 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調查、訪問工作應做到迅速、及時
通過作者的工作經驗發現,有一些火調人員沒有按照程序進行工作,調查意識不強,總認為火災事故調查只是階段工作,火災被徹底撲滅前沒有必要出警,還有一些認為火還沒撲滅無法進入現場不能進行勘查、現場人員忙于滅火沒有人回答問題等借口,耽誤調查訪問,形成不了現場一手材料。但恰恰相反,當火災發生后,參與滅火或搶救物資的群眾處在興奮階段,滅火、救人、搶救物資過程所見所聞記憶猶新,保持了一個最初的思維與認知,思維意識沒有受到外面的干擾與影響,而火災肇事者或違法行為人還未來得及建立掩飾違法行為的攻守同盟,火災現場的破壞相對也較輕,這時如果開展調查,能夠最多的獲取真實口供,行動遲緩則會失去有利時機,好找條件稍縱即逝,證據往往就會破壞導致不足,火災原因就會難以界定。
2.2 火災現場保護不容輕視
對火災事故調查過程中,一個最主要的環節是對火災現場進行良好保護,因為沒有受到破壞的現場,能夠展示真實情況,現場保護關系到能否迅速及時地查清火災原因。但是在實際操作時,有一些調查人員對火災現場保護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現場不能按程序進行操作,火場警戒線設置不到位,沒有專門人員看守保護現場,同時也不帶任何火災錄像、照相和現場繪圖設備,無法記錄現場第一手材料,反映不出現場真實景象,在進行勘查時也隨意挖掘、翻動,破壞了現場的與物品位置,非火調人員也隨意出入火災現場,導致調查重重。
2.3 調查訪問與現場勘查應做到有機結合
火災調查時,火調人員不能有效進行工作,把調查訪問和現場勘查分開進行,這樣就導致了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效率降低。一些火調人員沒有責任心,工作中怕麻煩、圖省事,只是走走程序,簡單地調查詢問沒有進行現場痕跡、物證等的收集與鑒定,僅靠證人證言就形成邏輯推測,證據在法律面前站不住腳跟,如果證人證言是假的,就無法真實的反映出現場情況,會導致火調工作陷入僵局。舉例說明,一百貨商店倉庫深夜大火,損失幾十萬元,現場只有一名倉庫值班員。火調人員排除外來縱火情況,同時也一一排除掉了電氣、自燃、雷擊、吸煙等原因,那么就通過對倉庫值班員訪問入手,但倉庫值班員拒不交代原因,調查進入僵局狀態,最后,火調人員又重回現場進行了深入取證,找到了起火點是倉庫值班員休息床的附近,這個位置沒有電器線路和自燃物品,在大量的事實面前,值班員只好交代照明蠟燭忘熄引起在大火。
2.4 火災調查技術鑒定需要重視
火災調查技術鑒定、審查、分析、檢驗,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鑒定部門實施火災原因認定的重要依據,火災現場提取檢材較多,最多的可達十多份。火調人員憑經驗、憑主觀進行的調查比比皆是,對火災原因妄下結論,容易引發行政訴訟的不真實性。
3 結束語
火災事故調查工作要從實際出發,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火災事故案件辦案質量,有力打擊火災事故違法犯罪行為,確保公民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法規嚴肅性。
參考文獻
[1]岳海梅,元江瑜.建筑火災隱患與火災風險的關系[J].安防科技,2010(8).
[2]張煒,李建偉.高校火災常見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安防科技,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