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合理定位黃龍凱澤軒休閑農莊的建設目標和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結合現有地形地貌及基本資源,對農莊進行基本布局規劃,旨在把黃龍凱澤軒休閑農莊打造成一個集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觀光、游樂、科普、體驗、休閑、養生、度假于一體的生態休閑勝地,為黃龍縣休閑農業的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 休閑農業 園區規劃 功能定位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010-02
黃龍凱澤軒休閑農莊位于陜西省黃龍縣界頭廟鎮范家桌子社區。農莊地形屬渭北旱原與黃土高原交界溝壑區,海拔在915.77至1004.70之間,海拔高差為88.93米。農莊內耕地基本為梯田,核心是富源水庫,面積約188649㎡(約283.0畝)。
1 指導思想及規劃思路
1.1 指導思想
凱澤軒休閑農莊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示范推廣園林苗木、林下養殖、油用牡丹種植、生態養殖的新技術和有機食品生產為重點,以帶動生態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按照“標準在農莊、技術在農莊、精品在農莊、效益在農莊”的示范園建設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高標準建設,高效良性運轉,構建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形成黃龍縣休閑農業的新亮點,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2 規劃思路
1.2.1保持和維護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恢復地被,為有機食品生產創造條件。總體設計將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保證農莊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荒坡植樹,恢復地被是農莊的基礎工作,在此基礎上建設多條生態鏈進行農業生產,生產過程中遵從原來的土地、原生的資源,保證生產環境可持續發展。
1.2.2開發“體驗經濟”。僅僅抓住現代休閑的核心問題-體驗來做文章,通過農莊的建設,讓觀光者體驗到“回歸自然,健康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觀光者到農莊觀光、娛樂、采摘、休憩,認識自然,修心養性,享受自然。
1.2.3注重“科技引領”。農莊將是游客全面了解、認識、體會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窗口,是國外和中國文化交流的載體,使游客在農莊內就能體會到世界先進的農業技術和世界農業發展的形式和動態。
1.2.4傳統文化與現代設施完美結合。休閑農業必須注重對地域特色和傳統文化的保護,進而形成自己的內涵和氣質,但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尤其在建筑及服務設施上必須創新,把傳統的文化符號和現代的材料、設施設備相結合,既體現地域文化又展現新時代的特色。
2 建設目標及功能定位
2.1 建設目標
通過2年的建設,建成集優質特色園林大苗生產、優質果園、林下生態養殖、生態水產養殖、休閑養生等功能為一體,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高水平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
2.2 功能定位
以生態農業主體,緊緊圍繞農業生產這個核心,開發有機食品、生態旅游、農業休閑養生與教育等功能。
2.2.1形象功能:黃龍縣形象重要展示部分,黃龍的生態循環農業、有機食品名片。
2.2.2農業功能:省、市、縣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標準化農莊示范基地;省級休閑農業基地。
2.2.3旅游功能:休閑旅游的新景點,結合三產,讓游客“吃農家粗糧,干農家細活,享鄉村陶然之樂”,體驗農業游的樂趣。
2.2.4休閑養生功能:延安、渭南、西安,甚至周邊省份人群的休閑去處。讓游客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修心養性。
2.2.5教育功能:展示生態技術、現代生物技術、設施園藝技術,讓游客參與生產活動,使他們通過實踐學習到更加廣泛科學的生態知識、農業知識。
2.2.6儲備功能:苗木培育基地、花卉園藝基地。
3 布局規劃
基地的建設內容和場地現狀決定了場地的布局,基地布局可總結為:一心六區的布局模式。一心即管理培訓中心,六區包括園林苗木區、有機蔬菜種植區、生態水產養殖區、油用牡丹生產區、民俗民宿體驗區、生態林區等。
3.1 管理培訓中心
占地7468平方米,約11.2畝。是農莊的核心區域,是農莊主要的管理服務和辦公區域,也是進行相關社會培訓的場地。管理培訓中心也是農莊建筑密度最高的區域,并建設一定的戶外生活、生產場地、戶外休憩游園。該區域也是農場的主要停車區,服務人員和游客的車輛集中停放于該區域。
3.2 園林苗木生產區
占地面積174375㎡,約261.6畝。是農莊的主要生產部分,同時苗木的栽植培育也是基地“綠色”的基礎,通過苗木基地建設改善基地的生態環境,為休閑旅游創造平臺。
特色苗木生產區包括3個生產區,即苗木繁育區、大苗培養區和大規格樹種撫育區。苗木繁育區主要用于一些花卉、灌木和荒山綠化苗木的繁殖,一些新品種的引進實驗也放在該區。大苗培育區是該區的主要部分,是培育工程用合格大苗的區域,該區以鄉土樹種為主,結合園林工程大量應用的一些品種,如國槐、北京欒、白蠟、元寶楓、三角楓等。大規格樹種撫育區是結合當地鄉土樹種收購大樹,在基地內做移植后的撫育工作,為園林工程提供大規劃樹種。該區必須安排在車輛可以通行的道路側,以方便運輸車輛和吊車的操作。計劃收購大樹以茶條槭、國槐為主。結合地形在苗木下層可以作為林下養雞場所。
3.3 有機蔬菜種植區
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塑料大棚種植,二是日光溫室種植。總面積為48969㎡,約73.5畝。主要用于綠色蔬菜的反季節生產。
3.4 生態水產養殖區
占地188649㎡,約283.0畝。以富源水庫為基本依托,發展水邊休閑項目。
結合水庫上游的河流開發嬉水項目,也可以適當開發一部分蓮菜的種植,供游客體驗參與農業的生產。在水域邊建小木屋,結合場地綠化,形成室外桃園,供游客休閑、休憩和體驗山地生活。
3.5 油用牡丹生產區
占地107825㎡,約161.7畝。基地地形基本為山地,考慮管理和作為觀賞用的需要,每畝選擇6000株的種植密度,即全區需要種苗97.02萬株。
3.6 民俗民宿體驗區
占地46110㎡,約69.2畝。結合現有村莊,提倡、資助農戶發展農家樂,帶動農民致富,同時增加農莊活動內容。
企業投資一部分建筑用于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活動開放用。
3.7 生態林區
占地307333㎡,約461.0畝。生態林區主要以恢復地被為主體。林木建設以常綠植物和經濟林為主,在坡度小、地形較開闊的地方做生態養殖。
3.7.1核桃經濟林:核桃種植密度為每畝50-55株(3米×4米)為宜。梯田的間距就是行距,一般一臺一行,或隔一臺栽一行,密度應因地制宜,靈活掌握。計劃發展核桃350畝。
3.7.2林下養雞區:結合園林苗木區,總占地面積在300畝左右。主要利用基地難以生產的山坡林地進行散養雞。山坡果林養雞,可以有效地利用山林的閑置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發展立體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提高農莊經濟效益。
3.7.3林地養羊區:占地面積控制在200畝左右。養羊以相對平坦的林緣建羊舍,以圈養為主,放養為輔。羊的規模為年存欄量1000只,需要建羊舍3000平方米,結合場地及管理、倉儲集中飼養區,占地約15畝。以公司加農戶的養殖模式,吸納周邊農戶加入,以1家養10-20只為好,努力爭取到50戶左右的專業養殖戶,整體養殖的規模可達2000只左右。
3.7.4標準化果園區:結合平整土地,建設標準化油桃園、標準化甜柿園、標準化櫻桃園各20畝。
參考文獻
[1]何會文,鄉村美景樂農家,天津日報 [J],2013-07-31
[2]董子銘,陜西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D],2014-05-01。
[3]王晨光,王玨,陜西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實踐與思考,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 [J],2014-03-25
[4]李延云,聶宇燕,劉春和等,觀光休閑與農業產業規劃園區建設探討,全國休閑農業創新發展會議論文集,2011
[5]菅曉炎,袁仁成,楊俊杰,平頂山市觀光農業發展探討,現代農業科技 [J],2011-02-20)
[6]樊忠濤,鄉村旅游休閑化提升的目標與戰略研究,廣東農業科學 [J],201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