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輪臺縣委、縣人民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布局,以推進和諧幸福輪臺建設為主基調,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進程全面推進,全縣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不斷提升輪臺縣核心競爭力,使各項綜合經濟指標再上一個新臺階,現將輪臺和州域內其他縣市經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供大家以參考。
[關鍵詞] 輪臺縣 經濟發展 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017-01
1 主要經濟指標對比
綜合實力方面,處于中上游水平。從反映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的GDP總量看,長期以來,輪臺縣經濟實力一直處于九縣市中上游水平。從兩年來各縣市的經濟發展態勢來看,和靜和若羌一路走高;而我縣和焉耆縣處于同一層面,發展速度互相處于膠著狀態,焉耆縣生產總值雖然一直低于我們,但差距逐漸減小。
產業結構方面,農業比重過大。我縣一直是農業大縣,但近幾年新型工業化發展較快,紅橋石油服務區和拉依蘇工業園區工業產值快速增長,而從2015年情況看三大產業結構演變進程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去年,三大產業結構比為34.9:30.9:34.2,主要表現為農業比重過大,工業發展緩慢。
農業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并不突出。2015年輪臺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633l萬元,僅次于庫爾勒市。傳統農產品總量較大,如糧食產量居第二;經濟作物發展良好,棉花生產是輪臺縣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產量在庫爾勒市、尉犁縣后居第三;杏、梨產量在全州名列前茅,但若羌紅棗的產值和社會經濟效益已遠遠超過輪臺白杏,梨產量在各縣雖較高但總體規模仍偏小,效益不明顯。在牧業方面,我們和焉耆、和靜比沒有明顯優勢。
工業方面,規模以上企業發展較好。我縣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占94.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業和化學原料制造業三大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9%,雖然對工業經濟貢獻大,但是對我縣工業經濟長遠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利。
服務業方面,發展較為迅速。近年來,我縣服務業較快發展,雖然不是走在縣市的最前面,但對全縣GDP的貢獻卻在各行業之首。2015年全縣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訊業三大傳統行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2.6%;新興行業占全縣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僅為9.7%,直接服務于經濟市場化的會計、審計、法律、管理咨詢、物流配送、軟件業和信息業少之又少。
財政實力方面,有一定優勢。我縣近幾年財政增收速度較快,僅次于庫爾勒之下,排第二位。但其他縣市增長也較為迅速,和我們的差距逐漸減小。去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10.5億元,同若羌、和靜的差距由前幾年的3.8億、3億縮小為1.8億、0.8億元。
投資規模方面,需要加強大項目推進。投資規模決定著地區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活力。雖然我縣近幾年在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建設、工業企業新建等方面大規模推進、大力度投入,但大項目的推進仍需加大力度。
消費需求方面,需要進一步引導。消費品市場的發展對我縣經濟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從城鄉所占比重分析,我縣城鎮社會消費凈比重占80.7%,從行業分類看,批發業的發展有待加強,餐飲業的規模仍然偏小,至今我縣無一家限額以上餐飲企業。
居民收入方面,城鄉有一定差距。從總量看,我縣各項指標均位居中上游,但農民人均純收入卻并不樂觀,2009年我縣排倒數第四,2011年倒數五位,2014年倒數第三,僅比倒數第二的和碩高70元,同第一位的若羌相差10816元。居民收入方面,增長較快,2015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我縣居第二位,比第一位若羌低2972元,比第三位和靜高86元。
2 輪臺縣經濟發展潛力分析
2.1 輪臺縣在發展縣域經濟中具備的優勢:
2.1.1人口資源較為豐富。輪臺縣雖然只有常住人口12.85萬人,在各縣市排第四位,但受石油開發建設影響流動人口量大,每年都在5萬人以上,為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2礦產資源豐富,為發展下游產品提供了堅實基礎。輪臺縣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煤炭、鹽礦、硫磺等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尤其石油儲量巨大,是聞名中外的塔里木石油開發的主戰場。目前輪臺縣依托石油石化大力引進工業企業,為輪臺縣實現“十二五”經濟發展目標提供了保障。
2.1.3地理位置優越。輪臺東接庫爾勒,314國道、南疆鐵路橫貫東西,沙漠公路縱穿南北,西氣東輸一線首站在輪臺,隨著庫爾勒—庫車高速公路通車、南疆鐵路復線、塔中機場的建設,輪臺縣形成公路、鐵路、管道、民航四位一體的綜合網絡,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對發展本縣經濟奠定了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
2.1.4服務業較為發達。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輪臺縣服務業發展明顯提速,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4.2%,對GDP的貢獻率為46.4%。經過“十二五”時期的快速發展,輪臺縣已經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城鎮初具規模,功能日趨完備,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和吸納功能日益增強,已形成全國知名“白杏之鄉”和新疆石化工業新城。
2.1.5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輪臺縣委、縣政府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旅游業,如舉辦塔里木胡楊節,杏花期攝影,開發鄉村農家樂等。隨著輪臺博物館的建成使用,AAAA級胡楊林公園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塔里木河、塔克拉瑪干沙漠、胡楊林、沙漠公路、輪南油田、西域都護府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旅游資源。
2.2 輪臺縣在發展縣域經濟方面存在的不足:
2.2.1縣域經濟結構有待于進一步優化。2015年,全縣GDP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中,農業比重過大,工業比重25.6%,遠遠低于全州56.9%的水平。
2.2.2農業基礎有待加強,農民增收渠道比較單一,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州各縣市較低,2015年在全州九個縣市排第7位,在全疆83個縣市排第13位。
2.2.3工業以資源加工型產業為主,結構單一,高投入、高消耗特征明顯,節能減排任務繁重;產業層次低,技術含量不高。
2.2.4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仍然薄弱,尤其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
3 幾點建議
3.1 抓好工業經濟發展,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一是要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加快相關產業聚集,通過骨干企業或龍頭企業的紐帶。二要合理調整結構,做強做大產業。在注重資源型重工業開發的同時,要合理調整輕重工業結構,優惠措施適度向輕工業傾斜。
3.2 加快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發展縣域經濟的潛在力量。輪臺紅橋石油服務區和拉依蘇工業園區早已建成,并在逐步擴大規模,今后要進一步依托園區優勢,按照科學規劃,綠色環保、園區承載,全民推動的工作思路,加快招商引資步伐。
3.3 推進第三產業發展。調整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推動第三產業各行業協調發展。第三產業發展的行業多,各行業性質差異很大,要以有利于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的,根據需要和可能,分輕重緩急,處理好全面發展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做到統一規劃,囚地制宜,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必要時政府應采取政策導向、資金扶持的辦法。
大力發展新興行業,特別是信息產業。當前我縣新興行業的發展尚未形成規模,所占比例不高,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必須加快發展技術服務業、計算機應用、信息咨詢、租賃、房地產等新興行業,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衛生、體育、教育、科技事業,特別是科技和教育事業,增強第三產業發展后勁。大力發展農村第三產業,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目前,要全面加強服務業統計及信息交流工作,搞準服務業統計數據,為研究制定服務業發展規劃與政策及政府宏觀調控工作提供客觀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高志剛,韓延玲. 新疆縣域經濟差異分析與評價[J]. 統計與決策,2002,03:35-37.
[2]張瑞娟. 新疆縣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