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玉米屬于禾本科玉米屬植物,我國在玉米的種植與栽培方面已經有450年以上的歷史,國內玉米種植面積達到了3億畝以上,以小麥、水稻等同屬于國內主要的糧食作物。玉米除了基礎的使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工業價值和藥用價值,占據了我國農業收益中很大的比重。但近年來,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病蟲災害時有發生,對玉米質量以及農民經濟收益帶來了不利影響。本文對玉米種植的常見病蟲害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玉米種植行業的病蟲害防治提供些許經驗與依據。
[關鍵詞] 農業 玉米種植 病蟲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051-01
玉米是一年生本科草本農作物,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為人類以及各種動物提供生存保障。我國玉米種植區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尤以土壤肥沃的東北地區為主。在玉米的種植到成熟過程中會遇見各種各種的病害,如玉米螟,玉米粘蟲等常見的病蟲害,而每年我國對此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蟲口奪糧”,關于玉米在生長期間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這篇文章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希望對種植玉米農作物的朋友有幫助。
1 玉米種植的常見病害與防治方法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學名為大斑凸臍蠕孢,其屬于真菌界半知菌亞門,在玉米種植行業內又稱為葉斑病、枯葉病和條斑病等等,是玉米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病害。主要受到危害的部位是玉米的葉片和葉鞘部分。玉米在受到侵蝕后,由下部向上逐漸延伸,葉片在染病后首先出現不明顯的青灰色斑點,隨時間推移逐漸向葉脈拓展,最終形成中央淡褐色的大面積斑點。病斑長度普遍在10cm以內,某些葉片會由多個病斑形成大型不規則病斑,在潮濕環境中可以看出病斑周圍滋生黑色霉層。玉米大斑病會導致玉米植株的發育出現問題,從而降低苞葉內的玉米顆粒產量,對玉米整體質量以及農民經濟收益帶來很大程度的危害。
防止玉米大斑病首先需要對玉米品種進行選擇,保證玉米的抗病害程度。在種植階段,使用輪作方式,保證陽光、水分充足且平衡,對密植進行科學管理,確保玉米田地的日常通風情況。在病害防治的藥液方面,使用代森錳鋅或多菌靈這類低毒農藥,不僅殺菌范圍廣、不易產生抗性,在防治病害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還能夠有效補充玉米的鋅含量。
1.2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學名絲孢綱絲孢目長蠕孢菌,屬于真菌界半知菌亞門。該病害在我國長江流域等潮濕地區較為普發,玉米小斑病會使玉米產量減少10%至20%,是玉米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的情況下會使玉米產量減半甚至五收。其主要危害對象也是玉米的葉片部分,普遍病發于玉米的灌漿期和抽雄期。玉米小斑病在葉片上的病癥是呈現褐色區域,大面積的褐色區域會導致葉片死亡;在葉鞘上的病癥是呈現大型的紡錘形病斑。
防止玉米小斑病首先也需要選擇玉米的品種,盡可能選擇抗病害程度更高的玉米品種,降低發病與被侵蝕的幾率。在進行栽培前,需要對土地進行深翻,消滅可能存在于土地中的小斑病病菌,在容易發病的灌漿期和抽雄期使用復合肥料提高玉米的成長效率。在發病后將已經被完全侵蝕的病株帶出玉米田地,同時使用稀釋過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對田間進行噴灑消毒工作,其沒有腐蝕作用,并且吸附性強,藥效持久且對玉米具有保護作用。
1.3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是一種世界范圍內均有發生的常見玉米病害,主要由和谷鐮刀菌等病菌引發。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發病周期為玉米種植的后期,在玉米籽粒基本生長飽滿后病發,對籽粒造成嚴重危害。主要病癥為果穗頂部出現變色和產生霉層,被侵蝕后的籽粒失去原有觀澤,飽滿程度降低并散發出獨特的發霉氣味。玉米穗腐病在發病后會迅速蔓延,直接波及整個玉米田內玉米的質量安全。而由于該病癥發病后籽粒會呈現不同顏色,在玉米種植行業內又被稱為果穗干腐病。
選擇抗病的品種是防止玉米穗腐病的首要條件,種植階段采用輪作方式。保持整片田園的清潔也是防止玉米穗腐病的關鍵措施,同時需要適當對植株進行施肥,肥料可以與辛硫磷顆粒劑進行混合。在藥液方面,使用經過稀釋的粉銹寧粉劑進行殺菌消毒工作。
2 玉米種植的常見蟲害與防治方法
2.1 小粘蟲
小粘蟲學名玉米粘蟲,是玉米種植中主要的蟲害之一。小粘蟲長度普遍在20毫米以內,顏色呈褐色。小粘蟲以玉米葉片為食,能夠在短期內吃光葉片,使玉米無收。在一年的玉米種植期內,小粘蟲危害會發生三次左右,其中以夏季為主要的危害期。
在無害防止技術方面,可以采用粘蟲成蟲趨光、糖醋液等等方式,通過減少蟲卵量的方式來降低蟲口密度。同時也可以使用藥劑來進行滅蟲防止蟲害,具體措施是將殺滅菌與水相混合,稀釋藥劑功效,在玉米種植期間定期在田間進行噴射,這樣可以有效杜絕小粘蟲危害。
2.2 玉米地紅蜘蛛
玉米紅蜘蛛的分布極為廣泛,屬于雜食類動物,危害植物多大上百種,其中就包括玉米。紅蜘蛛按照類型的不同還可以分為火龍和火蜘蛛等等。紅蜘蛛會在玉米的抽穗期進行危害,而在玉米生葉期會開始吸收葉片營養。被危害的葉片呈現出黃色斑點,在一段時間后便會死亡。
玉米紅蜘蛛的防止可分為其生物習性進行農業、人工、化學等多方面的防止工作。人工防止主要依靠事前刮掉蟲卵,并使用石灰水殺死越冬卵;農業防治主要是通過翻地等方式,消除雜草等紅蜘蛛生長所需要的食物;而化學防治則使用三氯殺螨醇與樂果乳劑混合的方式,將混合稀釋后的藥劑周期性的在玉米田間進行噴灑。
2.3 玉米螟
玉米螟會在冬季與玉米穗軸內過冬,在春季化蛹,而而螟蟲普遍在玉米葉片的背面產卵,產出的幼蟲會將卵殼與玉米葉片一起啃食,對玉米葉片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玉米螟的防治可以通過提前殺死越冬蟲的方式,以及使用黑光燈等無公害方式殺死幼蟲。在化學防治方面,可以通過稀釋乳油的方式,再加入細沙等,將混合后的藥劑周期性的在田間進行噴灑,或是使用液灌的方面殺死果穗中的幼蟲。
3 總結
玉米除了基礎的使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工業價值和藥用價值,占據了我國農業收益中很大的比重。因此對當前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原因進行分析,并使用相應的解決措施是十分重要工作。合理的病蟲害防治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產量,為我國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