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浙江省麗水市,地處浙江、福建兩省結合處,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在其將近2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占據了88.42%,耕地今占5.52%。近年來,響應政府土地復墾的號召,每年有大量地形較為平坦的山林被改造為旱地,進行茶葉種植。然而,茶葉作物生長較為緩慢,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強土地利用率,有必要開展幼齡茶園間作套種技術。對于幼齡茶園來說,例如黃豆、綠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或馬鈴薯、甘薯等匍匐性植物都是很好的選擇。本文以現代茶園管理理論和作物種植相關規律,并結合作者本人多年工作經驗就新茶園實施黃豆套種技術的意義做簡單闡述,并基于此,對我國新茶園套種黃豆技術做具體闡述,以期引起各方面重視。
[關鍵詞] 幼齡茶園 間作套種黃豆 技術淺析 土地利用率 科學施肥 防治病蟲害 整地播種 合理密植
[中圖分類號] S56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091-01
麗水市山地、丘陵面積廣大,但是人均耕地面積少,為此開展了土地復墾工作,將更多地形適宜的山林開墾為旱地進行茶葉種植,近年來,每年都有大批的新改造和發展的茶園面積,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條件,同時增加和穩定糧食產量,我們實施和開展了間作套種技術,并選擇黃豆作為主要的套種作物。然而,事實上,盡管實施間作套種的幼齡園面積很大,但實際上進行間作套種的比例很小,為此,必須對有關新茶園的黃豆套種技術做相關研究和闡述。
1 關于新茶園(幼齡茶園)實施黃豆套種技術的意義所在
1.1 保持茶園土壤水分含量
黃豆具有明顯的保水作用,經黃豆秸稈的覆蓋,可以有效防止茶園水分的蒸發。據實際觀測,在幼齡茶園中種植黃豆,可以明顯增加茶園土壤含水量,尤其是在較為干旱的季節,黃豆對于土層的鎖水效果更突出。
1.2 改善土壤條件,提高土壤肥力
黃豆作為豆科植物,對于提高茶園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條件具有極為明顯的效果。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首先,從一方面來說,豆科植物本身固氮能力極強;另一方面,黃豆作為肥料翻埋入土壤后,能有效增加腐殖質,增加茶園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同時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為茶樹的的后續豐產與增收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1.3 穩定糧食產量,提高農民收入
通過在幼齡茶園中實施黃豆套種技術,收獲茶葉與黃豆,實現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的雙重豐收,對于提高和穩定糧食產量,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
2 關于新茶園(幼齡茶園)實施黃豆套種技術的相關闡述與分析
2.1 播種前對于土地和黃豆種子的選擇
在播種前,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一方面,在土地的選擇上要慎重,盡量選擇地勢相對和緩,且土層相對較為深厚的土地進行相關的種植工作。另一方面,在黃豆的選擇上,盡可能挑選植株相對較矮,且抗逆性能力較強的高質量頻鐘。同時,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要預先對種子進行篩選,將有雜質或有病的種子及時剔除出去。
2.2 合理安排種植密度
在實施黃豆套種技術時,要注意合理安排種植密度。黃豆植株應當與茶樹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通常采取雙列穴種,每個穴之內大概安排2到3株,播種深度通常為3厘米到5厘米。
2.3 注意實施科學施肥
黃豆套種技術的實施過程中,有關科學施肥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技術。對于黃豆套種的施肥,基本上堅持“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施肥原則。且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比例基本上保持為60%和40%,主要以鈣鎂磷肥和復合型肥為主。
2.4 關于病蟲害的防治
黃豆在進入開花期后,也就進入了病蟲害高發頻發的時期,例如蚜蟲,豆天蛾,灰斑、紫斑等病,嚴重降低黃豆產量。為此,必須做好黃豆的病蟲害防治,具體的措施為:針對例如蚜蟲、豆天蛾等蟲類,可以使用大約16克的5%啶蟲脒或者35毫升的4.5%高效氯氰菊酯添加大約30公斤的水,進行防治工作。 此外,通過30公斤的水再加上大約20克的10%吡蟲磷可濕性粉劑對于防治蚜蟲害也有很明顯的效果。當然,如果黃豆出現了旺長的趨勢,也可以通過在藥劑中添加大約50克的15%多效唑50克,對旺長進行有效抑制。
小結:本文以現代茶園管理理論和作物種植相關規律,并結合作者本人多年工作經驗就新茶園(幼齡茶園)實施黃豆套種技術的意義(即(一)保持茶園土壤水分含量;(二)改善土壤條件,提高土壤肥力;(三)穩定糧食產量,提高農民收入。)做簡單闡述,并基于此,對我國新茶園套種黃豆技術做具體闡述(即 (一)播種前對于土地和黃豆種子的選擇;(二)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三)注意實施科學施肥;(四)關于病蟲害的防治。)以期引起各方面重視。由于本人閱歷有限,仍舊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僅作參考。
參考文獻
[1]幼齡茶園套種夏大豆技術;豆丁
[2]山地茶園套種大豆技術與應用效果;維普網——《廣東茶業》2013年 第4期 ;蘇火貴
[3]淺析新茶園建設與管理;《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年 第3期 ; 彭青
[4]幼齡茶園套種夏大豆技術;知網——《現代農業科技》, 2014(17):61-61;楊國軍
[5]浙江省桐廬縣幼齡茶園套種大豆栽培模式效應分析;萬方——《中國茶葉加工》, 2014(1):46-48;程大軍,何麗娟,許永妙,況慧云,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