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不僅可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寶貴的樹木資源,更能調節水土,防風固沙,是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屏障。然而,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卻在不斷下滑,這樣不但影響到我國的生態環境,還會阻礙我國的經濟發展。掌握造林的基本內容,提高植樹造林的效率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本文主要論述了一些常用的造林整理和造林方法,以期對林業發展起到幫助。
[關鍵詞] 造林 整理 方法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125-01
前言:森林資源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支柱。造林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造林整理、人工播種、造林方法。只有全面了解掌握造林的基本內容,提高樹木的成活率,才能增強植被覆蓋率,改善森林資源環境。
1 造林整理的基本內容
1.1 造林地的清理
整理造林地是進行造林之前不可缺少的準備工序。整理造林地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造林地的環境條件,為新苗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進而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地的清理需要把土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桿、倒木、伐根等全部清除掉。一共有3種清理方法,分別是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即使用人工或機械來割取灌木或雜草。將樹枝和雜草用火燒清除,這種方法稱之為火燒方法。第三種方法是化學藥劑清理,即使用化學除草劑清除灌木和早操。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割除法不能完全去除雜草,而且費時費力,但不會破壞土壤。火燒法和化學藥劑法雖然可以快速的清除雜草,但是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土壤的質量。
1.2 造林地的整地方式
造林地清理工作完成后,下一個步驟是進行造林地整地。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地整地又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兩種方式。主要依據造林地的實際情況而選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平原地區多采用全面整地的方式,即翻墾造林地的全部土壤。而局部整地多用于不規整和不平坦的造林地區。其中帶狀整地用于呈長條狀的造林地,整地方法分為水平帶狀、水平狀、水平溝、犁溝、高壟等,要依據長條造林地所處的地界選擇不同的整地方法。而塊狀整地用于呈塊狀的造林地,具體的整地方法根據塊狀造林地所處的位置來決定。在山地的塊狀造林地采用的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等;而在平原的塊狀造林地采用的整地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2 人工播種的基本方法
2.1 撒播方法
撒播,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將種子均勻地撒在造林地里。這種播種方法的優點是不用提前做好造林地整理的工作,只需要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里即可,也不用為種子蓋土。操作較簡單,不必借助大型的機械器具,大大縮減了經費和工作任務量。缺點是由于撒播的種子沒有土壤覆蓋,易被大風吹走或被水流卷走,種子的成活率較低。一般使用撒播方法的地區多為人煙稀少、偏遠不發達的地區或是地表土壤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砍伐或大面積火燒)的地區。
2.2 條播方法
條播,即指按照一定的行距播種,根據具體情況可將種子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種子的成活率較高,且播種出的植株排列比較整齊,成行成列。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于播種后需要為種子蓋土,工作任務量較大,可以使用大型的機械器具來節約工作時間,這會使工作經費增加。而且種子的消耗量也比較大。一般次生林改造工程多使用條播方法。且對于播種灌木、喬木而言,條播方法既簡便易行,又高效省時。
2.3 穴播方法
穴播是按照適宜穴距進行播種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種子的成活率較高且操作簡單易懂。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于要先為種子挖穴,播種后再埋土,導致工作程序較為繁瑣,工作量略有增加。但穴播方法不需要使用機械器具,且操作方法靈活又簡單,可以被廣泛使用。
2.4 塊播方法
塊播是指在大塊狀的土地上,密集或分散的播種大量種子的方法。常適用于面積較大的播種區域,但塊播方法的工作程序較為復雜繁瑣,因此不為廣泛使用。
3 造林方法的基本內容
3.1 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即為播撒種子,直播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進行育苗工作,直接播撒種子即可,工作任務量較少。缺點是由于樹木的生長是從種子開始的,會對造林地的土壤環境要求較高,需要護林人員的悉心呵護,及時澆灌、施肥,防治病蟲災害,保證種子可以健康安全的生長。且造林周期時間較長。播種造林法多適用于人跡罕至的地區。
3.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也稱植樹造林,即將根系完整的幼苗移栽培養成樹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對土壤環境的要求沒那么嚴格,且幼苗已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不需要額外的精心呵護,植株成活率較高。缺點是由于幼苗的根系易受到損害,在移栽時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要求較高,且為保證幼苗成活率,在起苗到運輸、栽植的過程不允許有一絲的疏忽,要保持根部的含水量和幼苗的營養成分,工作程序較為繁瑣。
3.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指直接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樹干、樹枝、樹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造林法的優點是直接利用現有的營養器官栽培,節約了栽培時間,縮減了任務工作量。提高了植株的成活率,也不必特別要求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最重要的是可以選擇性狀優良母本植株來進行營養器官的分殖,提升子代植株的質量。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于母體的數量有限及其他影響因素,不可以大量造林。
結語:森林資源是環境保護的基礎,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林業發展也在逐漸得到重視。植樹造林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只有全面認真的整理造林地,翻新土壤,除掉雜草以及依據不同的土地情況采用恰當合適的播種方法和造林方式,才能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擴大森林覆蓋率。
參考文獻
[1]宋衛平.淺析造林地的整理與植樹造林方法[J].山西科技,2010(6).38-40.
[2]陸宏亮.淺析造林地的整理與植樹造林方法[J].科技致富向導,2015(6).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