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柴河水庫林場森林資源狀況、計算林場森林碳儲量,為更好發揮柴河水庫林場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水源涵養、固碳保土功能提供數據依據和支撐。
[關鍵詞] 柴河水庫林場 森林資源 碳儲量
[中圖分類號] S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128-01
國有林場改革是林業“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工作。國有林場是我國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為保護國家生態安全、提升人民生態福祉、促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柴河水庫林場對凈化柴河水質、調蓄水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污染物、保護地區生物多樣性起著重要作用。
1 林場簡介
柴河水庫林場為柴河水庫管理局下屬正科級單位,位于鐵嶺縣熊官屯鎮,柴河水庫北岸,全部為水源涵養林和國家公益林,林場有職工4人。
2 氣候條件
柴河水庫林場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14.5℃,日照時數2585h,無霜期145d—165d,年平均降水量為678mm。
3 森林資源
柴河水庫林場總面積392.4hm2,其中針葉林120.7 hm2,闊葉林193.5 hm2,針闊混交林13.0hm2,灌木林地28.5 hm2,喬木經濟林11.4 hm2,宜林地25.3 hm2,全部為國家公益林。林場活立木蓄積19566m3,平均公頃蓄積49.9m3。
林場林分面積327.2hm2,其中幼齡林39.9hm2,占總林分面積的12%,中齡林104.2hm2,占總面積的32%,近熟林95.8hm2,占總面積的29%,成熟林67.6hm2,占總面積的21%,過熟林19.7hm2,占總面積的6%。
林場針葉林面積120.7 hm2,主要以油松、長白落葉松為主,其中油松93.0hm2,長白落葉松21.1 hm2,赤松3.1hm2,樟子松2.3hm2,日本落葉松1.0hm2,冷杉0.2 hm2;闊葉林193.5hm2,主要以柞樹、刺槐、榆樹為主,其中,柞樹85.4hm2,刺槐51.9hm2,榆樹36.5hm2,楊樹14.9hm2,柳樹4.8hm2;針闊混交林13.0hm2,主要為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榆樹混交林。
4 碳儲量計量
總體碳儲量是各碳庫分量(地上、地下、枯落物、枯死木、土壤碳)之和:
根據計量,柴河水庫林場總碳儲量32049.8t,其中地上生物量12453.3t,地下生物量2150.0t,枯落物2211.9t,枯倒木205.7t,土壤碳15028.9t。
5 存在問題與建議
5.1 重造林與采伐,輕經營管理
長期以來,林場在經營中只重視造林綠化和采伐利用,忽視中間的撫育經營過程與技術。因此林場加大森林撫育規模,加快森林撫育步伐,使現有中幼齡林得到及時全面撫育,并適時、多次、持續開展撫育經營。同時,針對退化的低效林,采取補植補造、促進天然更新等撫育措施,加強退化林修復,促進森林正向演替。
5.2 樹立營林的態度、提升森林質量
因地制宜,分類經營,對不同的森林類別、森林類型,采取不同的經營措施。對公益林重在調整和優化森林結構,豐富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全面推進森林撫育,對符合撫育條件的中幼齡林、近熟林,通過采取撫育采伐、補植撫育、修枝、割灌、除草等森林撫育措施,調整林分結構,改善林分衛生狀況,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分質量,充分發揮林業生態、經濟、固碳、保健、美化環境五大功能。林場要研究不同森林類型經營作業法,建立以森林經營方案為依據的森林管理制度,以皆伐、輪伐等簡單的森林采伐利用方式為主,向漸伐、徑級擇伐、單株木擇伐等更高水平的精細化采伐利用方式轉變。
5.3 提升森林生態功能,提倡營造混交林
一直以來,林場造林以針葉純林為主,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和森林面積,沒有考慮到人工針葉純林林分結構單純、樹種單一,違背了自然界中多樣動、植物并存的規律,出現生長率低下,喪失了森林應有的多種功能。在碳儲量估算過程中,混交林大于純林的碳儲量。因此,林場要改變以往營造人工林以針葉純林為主,向營造針闊混交林轉變,優化森林資源結構和促進人工林樹種的多樣化。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全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技術指南(試行)[R].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2011
[2]遼寧省林業廳.遼寧省森林資源數據[R].遼寧省林業廳,2014
[3]論營造混交林,韓冬,《農民致富之友》, 2015(21):172-172
作者簡介:滕俊偉,(1963.11-)2008年1月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園林專業,在職本科學歷,現工作在遼寧省柴河水庫管理局,主要負責水庫庫區水土保持和林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