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148-01
1 試驗目的
通過開展該項試驗,掌握各個施肥單元對小麥優化施肥數量,摸清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小麥養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從而構建小麥施肥模型,為我縣小麥種植戶提供肥料配方依據。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方法:本試驗采用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程》肥料田間試驗設計方案,即3因素、4水平、14個處理。
2.2 供試肥料及施肥方式:磁力多肽尿素(46%)、三料過磷酸鈣(46%)、氧化鉀顆粒(40%)。2水平當地施肥量(公斤/畝):尿素20公斤/畝,三料15公斤/畝,鉀肥10公斤/畝。根據該地土壤肥力情況三料和鉀肥全部作底肥施入,尿素分兩次作追肥。
2.3 小區面積:小區長7.5m,寬3.2m,小區面積24m2。小區采用順序排列,不設重復。
3 試驗實施情況
3.1 試驗地基本情況
3.1.1土壤條件:試驗地土壤肥力中等,土壤質地為壤土,土壤類型為灰潮土。前茬作物為小麥,品種為新春26號,產量350公斤/畝,施肥情況:二銨20kg/畝,尿素30kg/畝。
3.1.2土壤養分含量:有機質19.8g/kg、堿解氮111mg/kg、有效磷17mg/kg、速效鉀77mg/kg,PH8.3。
3.1.3試驗作物:小麥 品種:新春6號。
3.1.4試驗準備:3月8日整地,劃分小區,試驗前采集土壤混合農化樣1個(多點取樣混合成一個大樣)風干待測。同時將三料、鉀肥全部作底肥撒入各小區內,并進行耙耱待播。
3.2 田間管理與觀察
試驗地塊面積4畝,3月8日進行整地,劃分各小區,每小區按方案要求施入磷鉀肥,小區面積為24平方米,長6米,寬4米。3月8日播種,小麥品種新春6號,畝播量25公斤,農戶帶二銨10公斤/畝,配方區帶磷肥15公斤/畝,鉀肥10公斤/畝,3月25日出苗,4月3日進行苗情調查。5月4日澆頭水,按各小區尿素用量進行追施,農戶施尿素20公斤/畝,5月9日進行化除,用2,4D-丁酯75克/畝,5月27日澆二水,追施尿素20公斤/畝,5月17日左右開始抽穗,長勢良好,5月27左右進入灌漿期,5月30日進行燕麥化除,6月16日進行人工除草,6月25日左右進入臘熟期,6月26日澆3水,7月20日收獲。
4 試驗結果分析
4.1 小麥對供試土壤的依存率和相對產量
依存率=無肥區產量/施肥區最高產量×100%=229.0/471.4=48.6%
相對產量:缺N區相對產量=缺N區產量/全肥區產量×100%=64.5%
缺P區相對產量=缺P區產量/全肥區產量×100%=80.6%
缺K區相對產量=缺K區產量/全肥區產量×100%=58.1%
缺N區相對產量為64.5%,說明該地塊土壤氮養分豐缺指標中下等。缺P區相對產量為80.6%,說明該地塊土壤磷養分豐缺指標中等。缺K區相對產量為58.1%,說明該地塊土壤鉀養分豐缺指標中下等。
4.2 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公斤)=(不施養分區農作物產量(公斤)/100)×百公斤產量所需養分量(公斤)
土壤供氮量=(229.0/100)×2.8kg/畝=6.4kg/畝
土壤供磷量=(229.0/100)×0.8kg/畝=1.8kg/畝
土壤供鉀量=(229.0/100)×2.5kg/畝=5.7kg/畝
4.3 肥料產量貢獻率%=(施肥區農作物產量(kg/畝)-缺素區農作物產量(kg/畝))/施肥區農作物產量(kg/畝)
氮肥產量貢獻率%=(417.5-269.4)/417.5=35.5%
磷肥產量貢獻率%=(417.5-336.7)/417.5=19.4%
鉀肥產量貢獻率%=(417.5-242.4)/417.5=41.9%
4.4 化肥利用率
某元素利用率%=(施肥區農作物吸收養分量-缺素區農作物吸收養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養分含量。
氮肥利用率=(417.5-269.4)/100×2.8/9.2=45.1%
磷肥利用率=(417.5-336.7)/100×0.8/6.9=9.4%
鉀肥利用率=(417.5-242.4)/100×2.5/4=109.4%
4.5 土壤貢獻率%=空白區產量(kg/畝)/2水平施肥區產量(kg/畝)
土壤貢獻率=229.0/417.5=54.9%
5 結論
5.1 根據本試驗結果回歸分析得到推薦小麥最大產量為537.14公斤/畝,最佳產量為527.3公斤/畝。
5.2 本試驗處理10的產量為最高471.4kg/畝,其次是處理11產量為457.9kg/畝,空白處理產量為最低229.0kg/畝。
5.3 缺N區相對產量為64.5%,說明該地塊土壤氮養分豐缺指標中下等。缺P區相對產量為80.6%,說明該地塊土壤磷養分豐缺指標中等。缺K區相對產量為58.1%,說明該地塊土壤鉀養分豐缺指標中下等。
5.4 土壤供氮為6.4kg/畝,土壤供磷為1.8kg/畝,土壤供鉀為5.7kg/畝。氮肥產量貢獻率為35.5%,磷肥產量貢獻率為14.9%,鉀肥產量貢獻率為41.9%。土壤貢獻率為54.9%。小麥對供試土壤的依存率48.6%
5.5 尿素利用率為45.1%,磷肥利用率為9.4%,鉀肥利用率為109.4%。土壤氮肥養分校正系數為0.4, 土壤磷肥養分校正系數為0.7, 土壤鉀肥養分校正系數為0.5。
5.6 通過此次試驗提出,在有機質19.8g/kg、堿解氮111mg/kg、有效磷17mg/kg、速效鉀77mg/kg的肥力基礎上,推薦春小麥目標產量500公斤,氮磷鉀肥施用量分別為:尿素37公斤/畝、二銨13公斤/畝、硫酸鉀(40%)18公斤/畝。
通過試驗結果表明,隨著肥料用量的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大,建議適當增施磷鉀肥可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同時要合理的搭配NPK比例,從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