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消費者對市場蔬菜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鈴薯是消費者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品種之一,其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對促進人體健康有著很大益處。
[關鍵詞] 伊通縣 早熟脫毒馬鈴薯 豐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160-01
馬鈴薯既是一種糧食型作物又是一種經濟型和蔬菜類作物,在栽培過程中主要采用種薯無性繁殖。由于繁殖技術的特殊性,在栽培過程中很容易導致種薯感染病毒而致使種薯品質退化。伊通縣針對馬鈴薯種薯退化嚴重的問題,采取馬鈴薯莖尖脫毒繁殖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科學選擇馬鈴薯品種
早熟馬鈴薯上市時間為蔬菜淡季,市場需求量比較大,但是早熟馬鈴薯產量比較低,雖然市場價格較高,但是整體經濟效益并不是很高,導致了農民群眾栽培積極性不高,栽培范圍較小。為了切實提升早熟馬鈴薯產量,科學選種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伊通縣廣泛種植的早熟馬鈴薯品種主要有荷蘭七號、克新12號、春薯3號、蒙薯9號、內薯7號等脫毒馬鈴薯品種。
2 做好選地整地和施肥工作
2.1 切實做好選地整地工作。馬鈴薯是伊通縣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目前季節正適合馬鈴薯種植。種植馬鈴薯要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條件好的壤土和沙壤土,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或緩坡地上栽種,切忌重茬,前茬茄果類地塊也不宜種植,如辣椒、茄子、番茄、煙草等;上一年如果使用過豆磺隆、普施特、玉農樂、虎威、氯磺隆、阿特拉津等除草劑的地塊不宜栽種馬鈴薯。
2.2 做好施肥工作。馬鈴薯是喜水喜肥作物,根據地力一次性施足底肥,施肥以氮磷鉀三元素為主,再復配有機肥、生物菌肥、微肥。施用氮磷鉀的比例為2:1:4.5,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3000公斤左右,有條件的可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或選用馬鈴薯專用肥。為防止馬鈴薯秧徒長,氮肥使用量要依地力靈活掌握,切勿施用過多。
3 做好種薯處理工作
3.1 做好催芽工作。將種薯平整的攤放在催芽室內,保證陽光能夠均勻的照射到種薯上。一般堆放2~3層比較合適,當進行催芽工作時,要不斷對種薯進行翻動,當芽眼變成綠色,就可以切塊播種了。一般情況下,催芽的時間維持在20~30天左右,催芽的溫度維持在15~18度之間。
3.2 做好切塊處理。無毒馬鈴薯最好選擇小個頭的馬鈴薯,當整個馬鈴薯種薯不足后,就需要將大個馬鈴薯種薯切塊處理。一般每畝使用種薯100~125公斤,將馬鈴薯切成大小為25g的薯塊,保證每一個薯塊上都有兩個以上的芽眼。要選擇健康,無污染,無明顯病蟲害和創傷的種薯切塊,及時淘汰帶病種薯。
3.3 做好藥劑拌種工作。為了避免薯塊感染疾病,切好的薯塊要及時進行藥劑拌種消毒。可以選擇使用60%的甲拌磷乳油進行拌種,每畝種量使用30ml兌水1.5公斤,堆放悶種3~4小時,攤開晾干播種。同時,還可以使用草木灰將切塊傷口包裹起來,等到傷口干涸之后播種,可以顯著預防病害和地下害蟲。
4 科學播種
馬鈴薯播種可依地溫確定播種時間,在土壤10cm處地溫穩定通過7~8度時即可播種。一般播種期在4月中下旬,早熟種可適當早播。播種可以采用機械播種也可以采用人工播種。采用起壟栽培,壟寬和畦面寬度分別維持到80cm和60cm左右,高度維持在25~30cm之間每壟播種兩行,采用三角形播種點播,株距維持在18~20之間,一般每畝定植5500株左右。為了獲得高產,可以采用覆膜栽培,先覆膜然后打孔播種。播種后在上方覆蓋上濕潤的沙壤土。
5 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5.1 及時放苗。幼苗出土之后,要及時將幼苗薄膜中放出,避免高溫燒苗現象發生。出苗后要及時做好查苗間苗工作,保證田間維持一個合理的栽植密度。
5.2 做好水肥管理。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濕潤,出全苗后中結合中耕適當追肥,每畝施入尿素5~6公斤,或者施入人畜尿700~1000公斤。馬鈴薯發棵期中耕以淺耕為主,在薯塊膨大期應該結合中耕和清溝進行大培土。在生長過程中要避免田間積水,導致病害發生。
5.3 適時進行化學防控。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要控制好地上部門的生長速度,避免地上植株出現徒長。在植株現蕾期可以選擇使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者多效唑溶液50公斤進行防控,效果顯著。
6 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危害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蚜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過程中,應該做好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科學進行防治。在做好農業防治的基礎上,科學選擇農藥進行防治。對于馬鈴薯晚疫病可以選擇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69%錳鋅·烯酰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66.8%丙森·異丙菌胺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1000倍液+l0%氰霜唑懸浮劑2000~2500倍液進行防治。對于蚜蟲可以選擇使用l0%呲蟲啉可濕性粉劑,每畝用40~50克兌水噴霧,或用虱鳥每畝用l00~l30克兌水進行噴霧,或用殺滅菊酯3000~4000倍液噴霧效果較好。對于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防治可以選擇使用菊酯類殺蟲劑(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有機磷與菊酯類混劑(10%菊馬乳油1000倍液),或21%滅殺斃乳油1000倍液,交替噴施1~2次,防治效果顯著。
7 結語
總之,隨著馬鈴薯食用和加工量不斷增加,市場對馬鈴薯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種植馬鈴薯就成為了農民群眾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由于伊通縣春季氣候嚴寒,早熟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產量并不是很高,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正確選擇高產的脫毒馬鈴薯早熟品種,合理改進栽培技術就成為現階段我們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參考文獻
[1]楊元軍,孫慧生,王培倫,馬偉青,李廣存,董道峰,王毅.馬鈴薯脫毒小薯霧培結薯特點及增產效果[J].園藝學報.2002(04)
[2]連勇,鄒穎,東惠茹,金黎平,林桓.馬鈴薯試管薯形成過程中幾種內源激素的變化[J].園藝學報.2002(06)
作者簡介:孫印智,女(1970.11-),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