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中國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也不斷加大,糧食生產面臨很大的壓力,作為第一大糧食品種,水稻的高品質高質量無疑會減輕糧食生產的需要。為了提高水稻的產量,本研究從肥料的利用、管理方式的選擇、抗性的選擇等幾方面提出了相關改進措施。
[關鍵詞] 水稻 產量 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190-01
前言:為提高水稻的產量,滿足不斷人口增長的需要,在選擇水稻品種的前提下,對水稻的抗性需要也必須綜合考慮,在施肥環節也必須按照合理的配比,嚴格按需要施加肥料,田間管理中,合理的深耕對提高水稻根系,土壤肥力有很大的作用。本研究在此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提高產量的有效措施。
1 影響水稻產量的因素
1.1 使用氮肥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氮肥的施用量不同對水稻的影響存在差異。長久以來,氮肥在水稻種植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導致水稻的產量不同,氮肥施用過高過著過低都不能達到水稻高產的結果。綜合原先的相關研究表明,保證氮肥使用量在一定的可控范圍內,當氮肥的施用增加時,水稻的產量也會相應增加。如果施氮量到達到一定的高度,繼續增加氮肥的施用,甚至產生水稻減產的情況。隨著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為了保證水稻的產量,培育的水稻品種大都是在施氮水平比較高的標準下種植的,致使選育的水稻品種具備很高的耐肥力,這一結果表示種植水稻的人必須進一步提高氮肥的使用量,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導致環境的污染。
1.2 水稻倒伏導致產量降低
一般來說現代選育的水稻品種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但是在水稻品種一定的條件下,水稻的高度、水稻穗的形態、秸稈韌性等也有很大的關系。理論上,水稻的高度越高,抗倒伏性越差,研究表明一般90cm以下高度的抗倒伏性比較強。水稻秸稈的強度和韌性保證了水稻抗倒伏的能力,植物細胞排列比較緊密,抗倒伏性好,由于水稻的穂位于頂端,所以在風的作用下很難保持平衡。現在的管理中,使得水稻過高的生長,灌溉也沒有按照相應的需要,致使水稻的根系發展比較低,根表現為短小,不深扎,使得水稻的抗倒伏性降低。所以在水稻生長的后期,會發生一定規模的倒伏現象,影響水稻正常的發育和成熟,降低水稻的產量。
1.3 耕作的管理措施
水稻的生長成熟都必須依賴于土壤的固定作用和營養作用。土壤是培育水稻的必要一環。但是,在不施加肥料或者土壤包含的肥料不足的情況下,原始的耕作方式會導致土壤發生礦化,致使土壤的含肥力下降,土壤的透氣性降低,土壤結構發生變化,滲水機制發生堵塞。適當的深入翻動,加大土壤的松散程度,加大透氣性,增加微生物的活力,提高有機質的含量,增加土壤的含肥力。水稻產量的提高只要是指水稻的籽粒數高,結實率顯著提高,這與田間的管理和土壤的肥力、水分、溫度、有機質等不同的耕作管理模式有關。若土壤的耕層過低或者過淺,會抑制水稻的根系發展,不利于水稻的生長。
2 提高水稻產量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水稻的抗倒伏性
水稻的高產與自身的品種品質有直接關系,優質的品種會顯著提高水稻的產量。因此,在保證水稻品種優良的基礎上,要偏向選擇抗倒伏性能優質的水稻品種。加強對管理人員和農民們對于抗性的了解,加強農民在選擇品種時綜合分析抗性的需要,推廣普及測土方式,根據土壤的需要和水稻的需求進行合理的肥料配比施用,保證肥料施用當時的時間,加大機械的利用率,科學有序的進行管理,增強水稻抗性,灌溉方面,要把握好灌溉的季節和水稻的需水量,掌握水稻不同生長時期不同的需水需求,按照水淺、濕地、變干的灌溉策略進行合理灌溉,間歇控灌。
2.2 提高耕作管理模式
耕作管理是水稻生長的支持環節,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水稻的結實率和抗性。土壤很容易出現板結的情況,深耕處理模式能夠有效降低土壤空隙,降低土壤板結的情況,能夠提高水稻的根系發展,提高水稻的產量。除此之外,耕作方式的選擇,對于土壤微生物也有一定的影響,微生物是土壤腐殖質轉化的分解者,能加快能量的轉換,加速循環,提高土壤的肥力,不同的耕作模式能對微生物產生數量和性質上的影響。選擇耕作方式,還可以對土壤不同分層加以利用,根據翻作的深度不同,土壤中有機質的利用表現情況不同,影響土壤的化學性質,加大土壤的透氣性和火性,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質,有利于提高好氧菌的活性,還可以改善土壤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的轉化,增加土壤養分。
2.3 合理利用氮肥
在水稻的種植生產中,肥料的使用都必須按照一定的需求進行配比,水稻的不同生長時期,對肥料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一定要控制肥料的利用。在此,氮肥的利用在水稻的種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氮肥使用不合理或時間不對,會導致水稻的過晚成熟或根系不發達,不利于水稻的抗倒伏性,不利于提高水稻的結實率。因此,合理施用氮肥既包含了合理的氮肥施用量,也包含了氮肥的施用時期。在一定范圍內,水稻的結實率可以根據氮肥的施加量而顯著提高,但是,如果超出了范圍,水稻的生長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導致水稻的減產。一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前期控制氮肥的使用,水稻生長的中期,加大肥料的利用,提高結實率,增大水稻的籽實數量和飽滿度,顯著提高水稻的產量。
3 結語
在保證選擇水稻的優良品種的基礎上,要增強農民和管理人員對抗性尤其是抗倒伏的品種的選擇,提高水稻品種的優勢,減低外界風力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合理施肥,對鉀肥、氮肥等進行合理的配置,尤其是氮肥的使用,要根據不同的時期和水稻需求量進行選擇。田間管理也是提高水稻產量的有效措施,合理的深耕,對于提高肥力,促進水稻根系發展,提高水稻產量有顯著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劉艷,孫文濤.不同耕作措施對水稻土耕層理化性質及水稻產量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13(6):16-18.
[2]劉宇,賁顯明.水稻倒伏原因分析及防預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7):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