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已經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而農機推廣與應用則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十三五”期間,新農村建設是國家政策的主要致力方向,是政府重點工作內容。鑒于此,文章以農機推廣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首先分析了農機推廣在當前所面臨的困境,而后結合多年基層工作經驗,提出了促進農機推廣的有效措施,以供基層工作者及農業生產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 農機技術 推廣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204-01
1 農機推廣在當下所面臨的困境
1.1 意識問題
做農村工作首先要提高農民意識,只有從思想根源上將障礙和問題突破并解決,才能讓后續工作順利展開[1]。農業機械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農業生產的內在需求,這點必須要讓農村群眾明確。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思想意識方面的問題尚未解決徹底。群眾雖然對機械化設備充滿熱情,但有的只是近期功利性,缺乏目的性和長遠考慮。因此,造成農機管理方面的工作跋前疐后,難以開展。
1.2 效率問題
現代化進程的影響正在大規模的從城市向農村擴散,而近年來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上漲,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都為農業機械化建設鋪平了道路。在國家補貼政策的幫助下,農民在農機購置方面表現出了很強的積極性,讓全縣農業機械人均擁有量顯著提升。可一方面是農業機械高效的作業能力,另一方面是村民自家耕地面積相對較少[2]。從而導致縣內大部分購入農機,只能長時間停滯不用。造成擁有量增加而利用率下降的局面,讓部分農民失去對農機的購買熱情。
1.3 資金問題
雖然有政府補貼、政策扶持,但農業生產中所需要的工具器械種類繁多。而單機作業難以照顧到的工作還需要農民用體力完成,所以導致農業機械化并不徹底[3]。若要單機購入的話,多數農民還都有這種經濟能力。但讓生產中每一個環節都有著相應的機械設備,則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使群眾沒能力也不愿意擔負。加之技術進步和革新飛快,往往今年購入的設備,兩三年后性能就已經開始落伍。使群眾不愿為此擔負風險,都處在觀望當中。
而當前的農機補貼的性質偏重于獎勵和引導,而通過政策推動銀行信貸支持農機購入則多是為了這種引導措施起到的一種補充作用。而農業生產水平的限制下,農戶自身所能承擔的設備投入還是十分有限,補貼到手后所起到的作用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2 加快農機推廣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政策重視 提升民眾意識
我國的農業產值在經濟中占據較大比例,三農問題的影響力較大。為讓農機的推廣工作達到新的水平,提升農業的機械化水平,農機部門要和當地政府保持密切聯系,獲得政府的支持。政府也要從本地農業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知曉實現本地農業機械化會對本地農業的發展形成較為強大的推動作用。政府要深入基層對農民進行了解,讓農民適度知曉農機的信息,統計農民的農機需求信息。要根據本地農村的性質,考慮不同類型的農機技術,以適應不同類型的農業要求。要對農機在當地農村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問題后盡快上報,并組織轉件團隊進行合理解決。
首先要完善合作社內部運行機制,確保其能持續、穩定的發展。而后對鄉鎮農民展開專項培訓,培養農民的協調能力。讓群眾對農機結構、技術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掌握使用技能。在下屬各村鎮相關單位訂閱農業現代化方面的報刊和雜志,并向農村群眾免費發放。加大宣傳力度,培養農民的質量意識,確保在機械化模式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保證農業生產的質量。
2.2 優化補貼方式 加強部門溝通
面對政府補貼和商業銀行貸款,只有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形式才能真正的將之整合,并投入農機推廣中,使其發揮最大效用。由于農機合作社的構成主體是農民群眾本身,所以對補貼與投資的整合實際上是在集成農戶自身資產,從而提高機械采購能力,降低采購成本。
兩個部門容易在技術推廣過程中發生沖突,導致工作受到阻礙。應借助政府等力量,讓兩個部門實現較好的溝通,并制定專項政策,促使兩部門的職責能得到明確分配。還可以專門建立一個監督部門,對兩部門的工作情況實施監督,一旦發現矛盾,要及時調節,排除監督人員對兩方的關系進行協調,讓推廣工作能得到順利向前推進。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對兩部門的人員進行培訓,從意識層面改變兩方工作人員的認知。
2.3 整合農機資源 遵循市場規律
農機推廣部門需要對農民的作用進行重新認知,依據市場的變化情況調整自身的服務范圍,依據實際的情況改變原有的服務理念,清除以往的農機技術推廣遺留下的障礙,參照市場需求與農民的需求開展推廣活動。合作社形式下,農業機械資源能得到充分整合。為農機推廣提供組織服務,相比其他農機服務隊、個體戶聯合等形式更具有優越性。由于農業生產中所涉及到的作業工序繁雜,單一機械無法完成所有作業。再加上群眾經濟能力的限制,致使農業機械化只在單一環節實現,而無法從整體上加以完善。而通過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形式,能顯著改善機械配套程度不足的弊病。通過整合機械資源,讓鄉鎮農機的利用率、覆蓋率顯著提升,使農業生產全程都實現了機械化目標。一方面促進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勞動生產率。對不同功能種類的機型,可通過功能整合實現統籌安排。在農業生產的耕地、種植、收割等各個環節,提供全程的機械化服務。
總結
綜上所述,目前困擾農機推廣的主要問題在于農機利用率不高,農民意識淡薄以及資金補貼不到位。因此應該提高農民意識和政府重視程度,整合農機資源并優化資金補貼方式,從而促進新農村建設速度加快。
參考文獻
[1]余燕萍.探討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農經,2014,12(5):21-21.
[2]王清華.對靈璧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3,22(10):308-308.
[3]劉傳珍.鄉鎮農機安全監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2(2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