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羊傳染性膿皰病在痘病毒中的危害是比較嚴重的,其特征是在口唇等皮膚和粘膜處出現丘疹、濃皰、潰瘍和結成疣狀厚痂,因此又叫做羊口瘡。本病的臨床癥狀與綿羊痘、壞死桿菌病、羊潰瘍性皮炎相似,要注意鑒別診斷。人也可以通過與病羊接觸而造成感染。羊口瘡在許多國家均有發生,我國也存在本病,現在已形成只要有羊就會存在本病。本病能夠引起羔羊的死亡,且嚴重的影響羔羊生長發育,對養羊業危害很大。
[關鍵詞] 危害 鑒別診斷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8.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237-01
1 羊口瘡的發生和傳播
病原體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屬中的傳染性濃皰病毒。此病毒有特殊的顆粒形態,為兩段鈍圓的短桿狀,鏡下呈“8”字形成排列的帶狀結構。病毒對外界環境有相當強的抵抗力。結痂中病毒在夏季陽光暴曬1-2個月才會失去傳染性,在地面上經過秋冬季節、在冰箱內保存3年后依然具有傳染性,污染的牧場可保持傳染性半年以上,加熱到65℃時,在2分鐘內可將其滅活。
1.1 傳染源 病羊和帶毒羊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濃皰和痂皮當中,健康羊通過皮膚、粘膜的擦傷而造成接觸傳染。被污染的器具、飼料、飲水或者殘留在地表的痂皮,都可造成傳染。
2 診斷要點
2.1 流行特點 造成感染的羊不分品種和性別,但以羔羊、尤其是3~6月齡的羊最容易感染,并且成流行趨勢;成年羊發病比較少,多為散發存在。羊口瘡的發病季節性不明顯,以春季更為多見。因為病毒的抵抗力非常強,所以一旦發生本病,可連續危害很多年,且不容易凈化。
2.2 臨床特征 羊口瘡的潛伏期一般為4~7天。本病最常在口唇部皮膚和粘膜上形成特征性的病理過程和癥狀。起初由散在的小紅斑開始,很快形成黃豆大小的結節,繼而成為水皰或濃皰,濃皰破潰后,形成黃色或棕色的疣性痂皮。若為良性經過,硬痂逐漸擴大、增厚、干燥,14天左右痂皮脫落然后愈合。嚴重癥狀時,病變向面部擴展,發生丘疹、水皰、濃皰、痂垢,它們互相融合,形成大面積的污穢痂垢。痂垢下肉芽組織增生,造成口唇腫大,外觀猶如桑葚,且影響采食。病羊日漸消瘦,最后衰弱死亡。病程一般為2~3周。有的羊只還會在肢蹄部發生同樣的病變,病羊發生跛行,病情嚴重的會臥病不起,少數病羊會在會陰部、乳房、陰莖、乳頭上發生同樣的病理過程。
根據病羊的臨床癥狀,結合流行特點,可以做出診斷。但是在初發地區,應采取病羊的水皰液、濃皰液送檢驗部門作病原學檢查。
2.3 鑒別診斷
2.3.1與綿羊痘的鑒別診斷 綿羊痘的痘疹多為全身性的,痘疹呈圓形凸出于皮膚表面,中間凹陷呈臍狀,界限明顯。體溫升高,全身反應嚴重。綿羊痘主要通過污染的空氣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損傷的皮膚或粘膜侵入機體。飼養管理人員、護理用具、皮毛產品、飼料。墊草和體外寄生蟲都可成為傳播媒介。為了確診可采取痘疹組織涂片,如在涂片的細胞漿內發現大量深褐色球菌樣圓形原生小體,便可確診為綿羊痘。
2.3.2 與壞死桿菌病的鑒別診斷 壞死桿菌病局部損傷主要為組織壞死,而無水皰、濃皰,也沒有疣狀增生物。
2.3.3 與羊潰瘍性皮炎的鑒別診斷 潰瘍性皮炎主要侵害成年綿羊,病變特點為潰爛和組織破壞,痂皮下沒有桑葚樣的肉芽組織。
3 防治
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是不要從疫區引進羊只和畜產品,必須引進時,要隔離檢疫2~3周,并進行徹底消毒。防止皮膚、粘膜發生外傷,特別是羔羊的成長發育階段,在長牙期間,口腔黏膜嬌嫩,采食中容易引起外傷,因此應該避免飼喂適口性差的草料或者在有刺植物的草地放牧。適時飼喂少量的食鹽,以減少異食癖造成皮膚與黏膜的損傷。發生本病后,除了必須對羊舍和飼具進行徹底消毒外,對病羊應隔離治療,并經常對其體表和蹄部進行清洗和消毒。在本病的流行地區,還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控制本病。
3.1 治療方法
3.1.1 首先隔離病羊,對圈舍、運動場進行徹底消毒。給病羊柔軟、易消化、適口性好的飼料,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
3.1.2 先將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剝除干凈,用淡鹽水或0.1%高錳酸鉀水充分清洗創面,然后用此藥水或碘甘油(將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創面,每天1次~2次,直至痊愈。
3.1.3為預防繼發感染,也可用抗生素,青霉素80萬單位,鏈霉素50萬單位頸部肌肉注射,每天兩次,連用3天為一療程。
4 討論
羊口瘡,學名“羊傳染性膿皰”,主要是由羊口瘡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在山羊和綿羊身上都可發生。該病狀的主要是唇、鼻、眼瞼、乳房、四肢皮膚及口腔黏膜發生丘疹、水皰、膿皰和痂皮等特征。羊口瘡主要發生在一歲以內的羔羊,其中3~6月齡羔羊是最易患病羊群,成年羊也可感染,但發病較少,發病率高,呈散發性流行。病羊和帶毒羊是主要傳染源,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傳染。對于病羊的圈舍和用具,我們應該進行消毒,避免病毒的擴散。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購入病羊的帶毒羊傳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參考文獻
[1]朱維正.新編獸醫手冊(修訂版)[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9
[2]歐陽雅連,徐澤群,晁先平.羊病防治實用技術(第二版)[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