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畜牧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集約化和規模化飼養技術逐漸應用到動物養殖產業中。豬肉是消費者餐桌上比較常見的肉制品。最近幾年,隨著市場對豬肉的需求量不斷提升,豬養殖產業得到了顯著發展,養豬已經成為農民群眾提高經濟收入,實現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豬高品質養殖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更好的提升豬養殖質量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 豬 高品質 飼養技術
[中圖分類號] S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250-01
最近幾年,我國各個地區的豬養殖產業進入到快速發展時期,隨著飼養數量和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如何提高生豬品質就是成為現階段飼養戶需要重點研究的工作。隨著消費者對豬肉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傳統的生豬飼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需要飼養戶技術改變飼養理念,將消費者需求放在首位,科學管理,堅持生態、綠色和高品質,確保生豬飼養產業健康發展。
1 科學選擇飼養場地
養殖場地理位置的選擇對保證生豬健康生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豬群來說,養殖場就是他們的家,健康的生活環境對保證豬群健康生長有著巨大作用。豬從引進到最后的出欄屠宰,一生多數時間都是在圈舍內度過的,因此,在選擇養殖場時,一定要密切關注地理位置。要盡量選擇地勢較高,通風條件優良,排水方便地方建廠。養殖場最好遠離人口聚居地,選擇靠近水源地區,并且在方圓500公里內無化工廠和加工企業。養殖場內部布局要科學合理,圈舍建造要結合飼養密度確定,設計好通風口,保證圈舍內有充足的光照。在飼養過程中飼養環境改變很容易引起豬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導致豬群發病,嚴重危害到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因此,養殖場建造一定要確保通風、光照和溫度。
2 科學配比飼料
豬在不同的生育期對飼料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必須提供豬所需的應營養,這樣才能保證豬健康成長。在選擇飼料過程中,盡量選擇大生產廠家的飼料,切實保證飼料質量,同時,還要結合本地區農業發展現狀以及飼養場經濟條件,利用本地區農作物副產品和農作物秸稈進行飼養,降低生產成本。針對不同生育階段的豬應該合理搭配飼料。育成豬應該提供充足的蛋白質,但要控制好投喂量,增加粗蛋白的比例,提高育成豬的瘦肉率。對于妊娠母豬和公豬,在配種前一定要控制好他們的體重,既不要太肥,也不能太瘦,保證妊娠母豬的受孕能力。仔豬生產后要及時吃上初乳,從母乳中獲得抗體,提高抵抗能力。此外仔豬出生一周后就可以進食飼料,主要投喂青飼料,飼料更替和斷奶要循序漸進,避免引起仔豬產生應激反應而誘發多種仔豬疾病。禁止向豬群投喂變質、發霉和霜凍飼料,保證豬群飲用水清潔。
3 做好豬疫病防控工作
在豬飼養過程中,疫病是威脅豬健康成長的關鍵性因素,一些劇烈性傳染性疾病除了會造成養殖場出現大面積死亡之外,還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安全。如豬肺疫、口蹄疫等疾病。飼養戶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堅持自繁自育、全進全出的飼養原則。禁止從疫區引種,新引進種豬必須隔離觀察一個月以上,確認健康之后才能混入豬群。飼養戶必須強化自身飼養技能,做好疫病預防工作。疾病防治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針對不同的疾病選擇使用不同的藥物,要切實控制好抗生素的使用量,發現疾病及時診斷治療。疫病發生之后,要緊急免疫接種,做好圈舍衛生消毒工作,控制病毒繁殖,減小傳播范圍,降低豬的患病率。
4 做好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
高品質豬飼養過程中需要按照生態、無公害的養殖技術科學飼養,切實做好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首先,保持圈舍正常的通風。豬高品質飼養過程中,飼養數量和飼養規模是比較大的,因此,在飼養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科學通風換氣工作。保證整個養殖場大環境的通風效果,同時,還要加強圈舍等小環境的通風保溫工作。在科學選址的前提下要建設好養殖場,保證圈舍布局科學合理。每個圈舍都應該設置通風口,保證圈舍正常的通風。此外,在飼養過程中,應該結合不同的季節,天氣和時間段進行科學的通風透氣,切實做好保溫保暖工作,因為做好通風工作對提高豬品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夏季炎熱時節應該做通風遮陽工作。冬季要切實做好保溫保暖工作,在每天正午氣溫最好時間段適當進行通風。保育豬在進入保育舍之前,溫度應該保持在26~28之間,每周降低1~2度,當溫度降低到20度左右后就可以進行密封飼養了;其次,做好科學分群工作。在高品質豬飼養過程中,做好科學分群工作是保證豬群健康生長,實現全進全出的關鍵。一般情況下,最科學的分群方式就是維持原窩,即一窩作為一群集中飼養,保證一欄一窩。對于飼養規模較小的養殖場,一般可以將每十頭保育豬作為一欄或者每二十頭作為一欄飼養,對于飼養規模較大,飼養設備較好的養殖場,可以適當多增加幾頭保育豬,但是要保證一欄保育豬最多不能超過30頭,否則可能會增加疾病的發生概率。分群要密切結合氣象條件,適當的對飼養密度進行調整,分群一般晚上分群,減少外界環境對保育豬的應激刺激。在具體分群過程中,應該按照拆多不拆少,盡量夜間進行,留強不留弱的原則科學分群,確保養殖場科學的飼養密度。
結語
總之,要想提高豬的品質和質量,就需要飼養戶切實做好各個方面飼養管理工作,保證豬群飼料配比合理,建立完善的接種免疫計劃,控制好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最終保證豬肉的品質。
參考文獻
[1]王淼,周楠,溫潔霞,謝南,孫杰,仲飛,鄭世學. 劣質肉的形成機理以及對豬肉品質的改進措施[J]. 畜牧與獸醫. 2012(S1)
[2]單勤婧,張興生,鄭曉冬,王江琴. 豬肉品質下降情況調查及原因分析[J].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09(03)
[3]李順民,程定均,宋振碩. 風味評價技術及其在評定豬肉品質中的應用[J]. 肉類研究.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