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術治療時機、方法以及療效。方法 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并確診討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00例,根據入院治療順序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延期手術治療方法,觀察組進行早期手術治療,經治療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總天數為(24.8±3.2)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總天數為(37.8±5.2)d,觀察組患者的住院總天數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死亡率為 20%;觀察組沒有出現患者死亡,死亡率為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術治療應該盡量早期進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手術治療康復效果。
關鍵詞: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手術治療;臨床觀察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見的急性胰腺炎類型之一[1]。由于炎癥、膽道結石導致了胰管梗阻,從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綜合征。臨床實踐治療發現手術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2]。研究選擇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確診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術治療時機、方法以及療效,豐富臨床治療經驗,具體信息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通過臨床癥狀與常規檢查確診的100例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 例,患者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57.62±5.48)歲;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57.25±5.3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且無其他惡性疾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延期手術治療方法,在患者發病72h后接受手術治療,其中單純膽囊切除術治療33 例,膽總管探查術聯合T形管引流術治療17 例。觀察組進行早期手術治療,在發病72h內進行手術,其中單純膽囊切除術治療36 例,膽總管探查術聯合T形管引流術治療14 例。兩組患者手術方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所有患者均接受對癥支持治療包括酸堿、平衡禁食、抗酸、抗炎、調節水、營養支持、電解質等及手術治療。
1.3療效觀察 治療后,對患者的住院總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以及ApacheⅡ評分進行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總天數為(24.8±3.2)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總天數為(37.8±5.2)d,觀察組患者的住院總天數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治療前后兩組患者 ApacheⅡ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3死亡率比較 在住院治療過程中,對照組出現10例患者死亡,其中多器官臟器功能衰竭5例,吸入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2例,肺栓塞1例,腸瘺合并感染性休克2例,死亡率為 20%;觀察組沒有出現患者死亡,死亡率為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是指由膽道結石、炎癥等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損害,胰液外溢,胰腺組織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其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僅次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急性膽道感染和胃十二指腸潰瘍。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黃疸、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出血傾向等,多為突發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續性劇痛或刀割樣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帶感,常在飽餐或飲酒后發生,伴有陣發加劇,可因進食而增強,可波及臍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兩側腰背部放射。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頭炎癥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體、尾炎為主,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在彎腰或起坐前傾時可減輕。有時單用嗎啡無效,若合并膽管結石或膽道蛔蟲,則有右上腹痛,膽絞痛。嚴重者甚至出現休克、發熱、消化道出血等癥狀,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目前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方法較多,常規的治療方法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4-5]。臨床研究發現,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應用手術治療療效確切,有效改善了病情[6]。通過手術措施取出結石,解決了胰腺、膽管梗阻的問題,一方面抑制了病情的發展,另一方面避免了胰腺感染等問題的發生。同時采取手術的時機也與手術療效有著密切的關聯。
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住院總天數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死亡率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應用早期手術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更加的安全可靠,以有效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時提高了生活質量。另外觀察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應用早期手術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可以使患者的指標恢復正常,同時早期手術治療及時解決膽道梗阻問題,防止了胰腺進行性壞死的發生,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推廣。
綜上所述,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術治療應該盡量早期進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手術治療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妙輝,柏愚.不同臨床結局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特點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01):130-132.
[2]梁平.膽源性胰腺炎手術治療35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08):63-64.
[3]張智發,閆耀生.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及手術治療[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01):50-51.
[4]楊紹賢,楊小燕.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07):3763-2763.
[5]秦健,霍曉靈,皮秀梅,等.新疆伊犁地區急性胰腺炎致病多因素分析[J].新疆醫學,2014,44(07):3-7.
[6]羅和生,張小霞,黃曉東,等.急性胰腺炎787例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01):94-96.
編輯/周蕓霏